范靜
【摘要】探究性學習是指在一定的學科領域,學生根據(jù)教師教學中提供的問題進行一系列探討,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更偏向于知識的研究,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對學科的知識點產(chǎn)生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運用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對于初中生生物的學習、知識點的掌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初中生物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9-0035-02
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于教學過程中,簡單來說就是以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作為材料,學生通過對于問題的疑惑,然后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討論,最終做出的探究的行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今天,非常受到初中生的歡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用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死記硬背,也不用考慮課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不懂時候的迷茫。探究性學習通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1.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對探究性學習認識不足
從整體上來說,初中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他們對于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一塊兒認知較為不足,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也是單純的將生物知識灌輸給學生,對于學生是否能夠完全接受不甚在意,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生成績的提高、素質的培養(yǎng),而是為了教學任務,這種傳統(tǒng)的老舊的思想嚴重影響了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另外,從課堂的角度來說,課堂教學僅有45分鐘,而生物章節(jié)的內容不少,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開始千篇一律的教學,沒有對于知識點的側重講解,這就導致了課堂教學時間的不夠。這時候,教師往往會挪用學生課后探究學習的時間,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不大。
2.探究性學習在實際應用中無法落實
教師在實際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將探究性教學模式運用為輔助的教學,他們對知識的引導還是習慣采用“單刀直入”的方式,教學效果不佳。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這種“單刀直入”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物鏈”的時候,教師的課堂導入會是“開門見山”式地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鏈嗎?你們了解生物鏈嗎?這種方式,對于課堂的效果不大。如果教師采用探究性的教學方式問:同學們,大家都應該知道害蟲是會吃莊稼的,鳥會吃害蟲,蛇會吃鳥,老鷹會吃蛇,那你們覺得老鷹會有天敵嗎?你們對這種像鎖鏈一樣的關系好奇嗎?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化策略
1.改變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觀念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都是課堂的發(fā)起者,引導者,主導者。這種思想不改變,教育改革都是空談。現(xiàn)階段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教師只有認識到這種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變,才能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初中學??梢愿鶕?jù)實際情況,對初中生物教師進行一定的培訓或開展一些與教學改革有關的講座,從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對于探究性學習模式的見識。這樣,他們才能夠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
2.優(yōu)化初中生物課程體系
生物在生活中處處可見,生物是一門集基礎性、實驗性于一體的學科,它包羅萬象。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教學模式應該給予優(yōu)化,積極主動地將探究性學習融入生物教學中。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所以生物教師需要與學校進行溝通,對生物課實驗內容進行科學的優(yōu)化,如增加一定的實驗項目,減少太過于復雜而枯燥的實驗項目。對于生物實驗的分組,有些實驗項目教材對于學生的分配不合理,有些教材在實驗教學的時候對于場地的要求也很多,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驗項目的優(yōu)化。
3.增加初中生物教學的硬件設施
初中生物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實驗教學,但在許多學校設備老舊、設備損壞、設備缺失的問題非常嚴重,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書本上所不懂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了解學習的重點?,F(xiàn)階段很多初中學校對于探究性學習方式不在意、不重視,導致很多需要通過生物實驗驗證的問題無法進行,這對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是不利的。初中院校應該根據(jù)學校的自身情況,加大對于生物實驗教學設備的投入,為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實驗和教師探究性教學提供合適的條件。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
1.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生興趣
情景創(chuàng)設是探究性學習應用的關鍵步驟,要利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以及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但是需注意的一點是情景的創(chuàng)設需要基于教材,要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對于教師而言則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依據(jù)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問題創(chuàng)設方面還要具有方向性,生物教師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認知沖突。比如在每一節(jié)課開始的部分都要設置“想一想”項目,其目的是讓學生多加思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構建基本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以此提高教學質量,真正發(fā)揮出探究性學習的作用與價值。
2.實驗探究,加強自主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尤其需要加強實驗探究,并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是要將生物教師的指導作用加以發(fā)揮:從屬性上分析,探究性實驗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雖然在新課改的發(fā)展背景下教師的地位發(fā)生變化,但是其指導作用不可忽視,對此生物教師需要積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調查與研究,獲得有效的實驗方案。同時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學生的差異化原則進行梯度設計,多以提高思維與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動。比如在制作臨時裝片觀察動物、植物細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教材中制作洋蔥鱗片葉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然后展開探究學習。其二是要通過探究性實驗激活學生的思維,因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易受到束縛,其中如果僅僅依據(jù)教材探究是遠遠不夠的,對此教師需要通過探究性實驗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其三是應用課外生物興趣小組開展實驗,眾所周知,探究性實驗具有靈活性以及開放性,其花費時間比較多,對此可以開展生物興趣小組,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生物在不同條件下的各項變化,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實驗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基本目的。
3.加強導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導入也是初中生物教學探究性學習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愛好,能夠主動參與與主動思考,其探究性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生物教師需要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情況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其一是采取生活導入的方式,嚴格意義上分析,生物學科本身便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學科,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將其積極融入到課堂之中,這樣不僅能夠體現(xiàn)生物的學科屬性,而且還能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生物科目之間的距離。其二是多媒體導入,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下,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了教學中不容或缺的一部分,其優(yōu)勢眾多,在圖文并茂的模式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性。有非常多的生物知識過于抽象,如果采取單純的說教式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會對學生的思維造成影響。但是采取多媒體導入的方式,便可以集中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專注于知識本身,其探究性也有所提高。其三是問題導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至關重要,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很多時候問題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其好奇心與求知欲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所以要重視導入,通過不同的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滿足教學要求。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采用探究性的教學模式。通過探究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于問題的指出,研究更加主動化,進而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模式下,能夠培養(yǎng)他們發(fā)散的思維,對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月祝.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61-162.
[2]薛順芳.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191.
[3]鞏麗麗.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7):116-117.
[4]馬蘭英.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探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2):33.
[5]劉敬國. 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9(21):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