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瑞, 周光清, 李宛霖, 楊媛, 王文昱
1南方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515); 2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健康管理科(廣東廣州 510515); 3廣東醫(y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182)
高血壓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現(xiàn)已成為全球面臨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7億,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1 000萬[1],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高血壓的防治問題,迫在眉睫。實踐表明,基層社區(qū)是高血壓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途徑[2]。本研究主要分析廣州市天河區(qū)50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分析影響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規(guī)范化的社區(qū)健康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天河區(qū)22個街道中隨機抽取的員村、車陂、石牌、林和、棠下、天河南、黃村、新塘8個街道進行問卷調查,每個街道隨機抽取150名50歲以上的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被調查對象。對于繼發(fā)性高血壓、意識不清、交流障礙等高血壓患者予以剔除。本次共調查高血壓患者1 200人,剔除無效82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 118份,有效回收率93.17%。
1.2 方法 運用問卷調查法和體格檢查法。問卷通過文獻研究,同行專家評審,預調查的基礎上自性編制而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患病年限、家族遺傳史、并發(fā)癥、體質指數(shù)(BMI)、鍛煉、睡眠、吸煙、飲酒、用藥情況、健康管理情況等方面。體格檢查方面使用廣州輝瑞有限公司的醫(yī)療器械進行身高、體重、BMI、血壓、血糖等方面的測量。
1.3 判斷標準 (1)血壓判斷標準采用《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將收縮壓<140 mmHg且舒張壓<90 mmHg的視為血壓已控制,而收縮壓≥140 mmHg且(或)舒張壓≥90 mmHg的視為未控制。(2)成人BMI判斷標準[3]:BMI<18.5 kg/m2為過輕,18.5 kg/m2≤BMI<24.0 kg/m2為正常體重,24.0 kg/m2≤BMI<28.0 kg/m2為超重,28.0 kg/m2≤BMI<32.0 kg/m2為肥胖,BMI≥32.0 kg/m2為非常肥胖。(3)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圍≥85 cm,女性腰圍≥80 cm。(4)高血壓健康管理相關定義標準:規(guī)范化管理是指每天進行血壓監(jiān)測和3月至少進行相關健康檢查,遵循醫(yī)生的建議和指導。一般化健康管理每3~5 d進行一次血壓監(jiān)測和每6個月至少進行相關健康體檢。未規(guī)范化管理指一年之內幾乎不測量血壓和相關的健康體檢。(5)吸煙是調查前1個月仍在抽煙,且抽煙累計超過200支。飲酒是指每周習慣性飲酒至少2次,且持續(xù)一年以上。體育鍛煉是指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至少鍛煉半小時以上。睡眠狀況良好是指睡眠時間>5.5 h~<9 h。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Epi Date 3.1 雙錄入調查數(shù)據(jù),并進行邏輯性核查。采用IBM 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一般性描述分析,2檢驗、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天河區(qū)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天河社區(qū)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中,女性有598例(53.49%),男性有520例(46.51%)。血壓控制者共414例,男性血壓控制196 例,女性血壓控制218例??傮w血壓控制率為37.03%。廣州天河區(qū)不同特征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患病病程、是否有家庭遺傳史、飲食習慣、藥物使用情況、接受健康管理情況、是否參加體育鍛煉、睡眠狀況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天河區(qū)不同特征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例(%)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變量賦值
2.2 天河區(qū)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天河區(qū)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為因變量,以單因素2檢驗分析結果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年齡、收入、患病病程、家庭遺傳史、飲食習慣、藥物使用情況、接受健康管理情況、參加體育鍛煉、睡眠狀況)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著性檢驗水準為α=0.05, 剔除水準為β=0.10,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2=13.681,P=0.09, 0.09>0.05,該模型接受原假設,說明本模型很好的擬合觀察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不同收入水平、患病病程、是否有家庭遺傳史、飲食習慣、藥物使用情況、接受健康管理情況、是否參加體育鍛煉是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的影響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變量賦值見表2。高血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天河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總體血壓控制率為37.03%。高于2012年全國顯示的13.8%[4],廣州珠海區(qū)居民的 29.39%[5]和西安市成年人血壓控制率的17.8%[6],與廣州市血壓控制率35.0%相接近[7]。但低于廈門市老年人血壓控制率的 57.47%[8],北京順義區(qū)的63.1%[9],與其他省市相比略高[10]。提示我們廣州市天河區(qū)5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總體血壓控制率相對較高,但與國家提出的血壓控制率的達到60%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單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收入、病程、遺傳史、飲食習慣、用藥情況、健康管理狀況、體育鍛煉、睡眠情況是血壓控制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年齡越大,病程越長血壓越難控制,這與何朝[9]、洪怡等[11]的研究相一致。尤其是病程6年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時間越長控制率越低,比總體控制的率的37.03%還低。說明高血壓患病時間越長,血壓控制相對更困難[12]。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收入、病程、遺傳史、飲食、藥物使用情況、健康管理情況、鍛煉是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在收入方面,收入>3 000元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越好控制率越高,說明收入越高,經(jīng)濟狀況越好對血壓的控制效果越好。這與胡康等[13]的研究一致。在病程方面顯示,1~5年及15年以上血壓控制的影響因素。以往調查顯示高血壓控制率隨著病程的增加呈現(xiàn)“低-高-低”的特點[13]。病程在1~5年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是高血壓初期,還未接受系統(tǒng)的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健康意識低,血壓控制水平低;病程>15年的高血壓患者控制率低,隨著病程增加年齡的增大,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血管彈性變小有關[14]。家族遺傳史、飲食不合理是高血壓控制率的危險因素[15-16]。這與以往的研究[17-19]一致。在藥物使用方面,藥物使用依從性差、使用不規(guī)范、不遵從醫(yī)囑導致血壓控制水平不穩(wěn)定,這與亓小燕等[20]研究一致。健康管理和合理的鍛煉是高血壓控制的保護因素。高血壓患者接受社區(qū)規(guī)范的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高血壓血壓控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政府和社區(qū)服務中心應該加強慢性病健康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yǎng),促進患者用藥的依從性,關注學習健康管理知識,養(yǎng)成來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預防疾病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提高自身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