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集美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致股東信是企業(yè)CEO或總裁以個人名義寫給潛在及現(xiàn)有投資者的信函,通常位于年報的開頭部分[1]25,是“公司年報中最顯眼且被廣泛閱讀的部分”。[2]224致股東信具有自我推銷的功能,用于構建和傳遞公司形象,從而提高該公司在股東、經(jīng)紀人、立法機構、金融媒體和大眾心目中的正面形象。為了讓投資者相信該公司正確且有效的發(fā)展戰(zhàn)略,致股東信中常常使用大量的修辭手段和語用策略,用于構建公司可靠性,傳遞公司領導層的信心,其語言特色引起了廣大研究者的興趣。
元話語是用于引導讀者理解文本的語言使用方式,在元話語的互動模式中(interactive model)中,元話語包含了作者所使用的一系列用于組織語篇、引導讀者、表明作者對文本和讀者態(tài)度的一系列手段。[3]126
大多數(shù)元話語研究以學術語篇為主要研究對象,包含學術期刊、學生論文、教科書、學術講座等。[4-12]得益于Hyland[2]對致股東信中元話語修辭功能的研究,商務語篇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Mclaren-Hankin[13]選取了15家英國生物技術公司官網(wǎng)上發(fā)表的前瞻性聲明,分析了其中不同類型模糊元話語的使用情況和功能; Jensen[14]以一家丹麥公司和一家中國臺灣公司三個月的往來郵件為語料,分析了人際元話語在業(yè)務關系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致股東信也引起了國內(nèi)外研究者的興趣,黃瑩[15]分析了中國的銀行和西方銀行英文總裁信中元話語標記語的分布特征;Huang & Rose[16]再次對比了中國的銀行和西方銀行發(fā)布的英文致股東信在引導式和互動式元話語使用中的區(qū)別;胡春雨、李旭妍[1]通過自建小型語料庫,對中美 IT 企業(yè)英文致股東信中元話語的使用特征及其實現(xiàn)的修辭功能進行了比較研究。
這些針對致股東信的后續(xù)研究主要聚焦銀行和IT企業(yè),對其他行業(yè)致股東信的研究幾乎空白。鑒于致股東信的重要性,其元話語的具體使用情況、修辭手法和語用策略仍有較大研究空間。筆者以《財富》前100強企業(yè)為研究對象,對其致股東信中的元話語作進一步的分析,以豐富致股東信的語料來源。
研究以2017年公布的世界財富500強為基準,找出排名前100位的Walmart、Apple、Exxon Mobil、United Health Group及Ford Motor等31家美國公司;BP、Legal and General Group、Prudential、HSBC Holdings、Aviva及Tesco共6家英國公司。通過其官方網(wǎng)站,收集了最新發(fā)布的PDF版本年報,把其中的致股東信轉換成 word格式,校對無誤后再轉化為可供語料庫工具檢索的 txt 格式,共計37篇。表1為該語料的基本信息。
表1 語料庫基本信息
筆者采用互動模式對元話語的界定,即文本中用于引導受眾理解文本信息和作者立場的各種語言手段,因此使用Hyland[17]的分類模式。該分類模式把元話語分為引導式元話語(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互動式元話語(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每個大類中各有5種二級分類(見表2)。
表2 Hyland[17]分類
引導式元話語引導讀者注重話語組織的方式,以達到作者所期望的解讀,涉及作者對讀者知識的評估,包含:(1)過渡:指向小句間的關聯(lián);(2)框架:指向言語行為,時間發(fā)生順序或步驟;(3)內(nèi)指:指向文本中別處的信息;(4)證源:指向外部文本的信息;(5)注釋:對命題含義做出解釋?;邮皆捳Z顯示作者與讀者的互動關系,表達作者的態(tài)度,體現(xiàn)讀者與作者的親疏關系及讀者的參與程度,包含:(1)模糊:暗示作者的觀點并非完全確定;(2)強調(diào):表達作者對論點的肯定;(3)態(tài)度:表達作者對命題的態(tài)度;(4)自我提及:明確提及作者;(5)介入:明確提及讀者。
Hyland[17]在Metadiscourse一書的附錄中以上述分類為基礎,提供了元話語各個二級分類的檢索詞表。本研究以此詞表為依據(jù),對自建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潛在元話語進行逐一檢索,人工識別出符合元話語標記語的詞語或詞組,然后根據(jù)其所屬的二級分類進行標記。使用AntConc 3.4.4w語料庫檢索軟件對標記后的文本進行檢索,得出不同類別的元話語標記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增加其可比性,以每千字為單位換算為每千字頻數(shù)。
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在這37封致股東信中,一共使用了5 252個元話語。引導式元話語的總數(shù)為1 435個,占比27.32%,每千字頻數(shù)為28.27;互動元話語的總數(shù)為3 817個,占比72.68%,每千字頻數(shù)為75.19。這與之前的研究存在一些不同之處,在Hyland[2]的研究中,互動式元話語只占元話語總數(shù)的37.7%;黃瑩[15]的研究發(fā)現(xiàn),西方銀行股東信中的人際互動型元話語占元話語總數(shù)的52.51%;在胡春雨、李旭妍[1]的研究中,美國IT公司亞馬遜致股東信中的人際互動元話語占了60.5%。
在引導式元話語中,過渡標記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最高,其次為注釋標記語和框架標記語,最后為內(nèi)指標記語和證源標記語。這一結果與胡春雨、李旭妍[1]對亞馬遜致股東信的分析類似,與黃瑩[15]對西方銀行致股東信的研究結果和Hyland[2]的研究發(fā)現(xiàn)也大體一致,即在引導式元話語中,過渡標記語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內(nèi)指標記語和證源標記語出現(xiàn)頻率極低。
在互動式元話語中,自我提及標記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最高,隨后依次為介入標記語、強調(diào)標記語、模糊標記語和態(tài)度標記語。在Hyland[2]的研究中,模糊標記語的使用頻數(shù)最高,其次為強調(diào)標記語;在胡春雨、李旭妍[1]的研究中,幾種標記語的出現(xiàn)頻數(shù)排序與本研究部分重合,即自我提及和介入標記語分別居第一和第二位,而頻數(shù)最低的為態(tài)度標記語。在黃瑩[15]的研究中,自我提及標記語和模糊標記語使用頻數(shù)最多,而介入標記語最低。
表3 致股東信中元話語使用情況
在與其他同類研究的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料來源不同,元話語的使用情況也不同。Hyland[2]研究的語料來自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1992—1994年間的CEO致股東信;黃瑩[15]研究的語料為2010 年《財富》雜志評選出的世界前100 強公司中任意七家外國銀行的總裁信,時間介于1998—2010年之間;胡春雨、李旭妍[1]的研究對象為IT公司亞馬遜2004—2015年間的致股東信。這些語料的時間和行業(yè)來源各不相同。Hyland[2]研究中的語料時間最早,研究的對象也并非全部為美國或者英國本土企業(yè),而是在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因此其研究中所呈現(xiàn)的引導式元話語多于互動式元話語的情況在以英語為本族語的英美公司致股東信中較為少見。黃瑩[15]和胡春雨、李旭妍[1]的研究對象都是西方企業(yè),因此元話語的整體分布情況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即互動式元話語多于引導式元話語。這也說明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公司致股東信中更傾向于使用互動式元話語來拉近公司總裁與股東間的關系,塑造親切友好的公司形象,取得股東的信賴。黃瑩指出“西方銀行年報總裁信具有更多與讀者互動、追求情感共鳴的特征。”[15]88其實并不僅僅局限于銀行,美國和英國本土公司都具有這一顯著的共同特征。
“過渡標記語利用各類起承轉合銜接用詞,幫助讀者了解語篇中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18]119,使致股東信更具邏輯性,也有助于讀者理解作者的意圖,因此過渡標記語在引導式元話語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注釋標記語和框架標記語。致股東信篇幅一般在600—2 500字之間,內(nèi)容并不繁復,不同于學術語篇,指向語篇內(nèi)部和引用他人觀點的元話語標記語并不多見,因此內(nèi)指標記語和證源標記語的占比極低,上述幾個同類研究對此都有較為一致的看法。
互動式元話語中,Hyland[2]的研究顯示模糊標記語使用頻數(shù)最高,而本研究卻發(fā)現(xiàn)自我提及標記語的使用頻數(shù)最高,這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釋。(1)從時間上來看,Hyland[2]研究的語料與本次研究的語料存在近20年的時間差,隨著時間的推移,致股東信中自我提及標記語有日漸增加的趨勢,這從黃瑩[15]和胡春雨、李旭妍[1]的研究結果中也可以得到證實。(2)Hyland[2]的語料來源為香港上市公司,其英語表述或多或少受到中文表達習慣和中國文化背景的影響,在致股東信中多使用模糊標記語,既能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能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避免過于絕對。而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公司在致股東信中,使用的自我提及標記語占了很大的比例,這說明英美公司總裁擅長利用自我提及標記語拉近與股東的關系,“具有更多與讀者互動交流的特征”,[15]89這也是近年來致股東信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勢。
元話語的功能是指如何使用語言來達到與讀者溝通的目的,即語言的表述是否能夠幫助作者陳述觀點、解釋含義、提出問題、引導讀者做出反應等。元話語中的過渡、框架、內(nèi)指、證源和注釋標記語注重組織話語的方法,用于引導讀者,具有語篇引導功能;模糊、強調(diào)、態(tài)度、自我提及和介入標記語用于傳遞作者態(tài)度,涉及作者的介入和評論,具有人際互動功能。元話語是作者的社會行為,通過這一行為,人們可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話語表現(xiàn)出來,用于實現(xiàn)特定的修辭目的。可見,元話語除了具有語篇引導功能和人際互動功能外,還“具有修辭功能和語用功能”。[17]25
修辭是說服的藝術,是一種對沒有正式、絕對證據(jù)的問題進行說理的方式。說服有三種手段:說理(logos)、氣質(zhì)(ethos)和動情(pathos)。元話語與議論結合時說理,在提及作者的權威和能力時表達氣質(zhì),在表達與受眾相關信息時動情。
1.說理。說理即理性訴求,引導式元話語通過解釋和引導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其修辭功能指引讀者以作者所希望的方式來理解語篇。
(1)To address grow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in 2016 we financed more than $17.6 billion in renewable energy,clean technology,“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agriculture,and othe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businesses.In addition,our goal is to donate $65 million to nonprofits,universities,and other organizations driving clean technology,community resiliency,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2016 through 2020.(Well Fargo)
(2)We anticipate new challenges in 2017 from geopolitical developments,heightened trade barriers and regulatory uncertainty.However,the changes we have made since 2011 have equipped HSBC to manage the complexity of today’s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HSBC)
(3)In order to continue to win market share,we have to continue to adapt to our customers’ ever-changingneeds.As a result,we regularly evolve our Customer 1st Strategy based on where we believe and anticipate the customer is going.(Kroger)
過渡標記語在引導式元話語中占比最高,在全部元話語標記語中僅次于自我提及元話語,占23.99%,各種不同的過渡標記語共有48種之多,類別最為豐富。過渡標記語的修辭功能以遞進(1)、轉折(2)和因果(3)為主,幫助讀者理清思路,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
(4)Last year,our Consumer and Wealth Management segments grew deposits by $57 billion,or 7 percent,and increased loans by $29 billion,or 8 percent.(Bank of America)
注釋標記語在致股東信中的作用在于幫助讀者以作者所希望的方式來理解某些重要信息,因此需要對這些信息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如(4)。
(5)We don’t know all the answers,but here are some thoughts.First,never use a one-size-fits-all decision-making process.(Amazon)
(6)In conclusion,the test of any brand is its ability to have measurable impact and to remain relevant over time.(Microsoft)
(7)Iwould like topersonally thank all of our associates and partners whose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helped us exceed our 2015 goals and have positioned us for continued progress toward a sustainable future.(Home depot)
(8)Now,compare this to our 2016 results:earnings were $18 billion,but because we had more than twice as many shares outstanding,our EPS was $1.50 per diluted share,and our common stock dividend was $0.25 per share,or 17 percent of earnings.(Bank of America)
此外,框架標記語在致股東信中占比雖然不高,但是在說理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上述例句中,框架標記語的作用在于提示若干重要的觀點(5),對目前的情況做出總結(6),確保讀者理解作者正在實施的言語行為(7),提醒讀者話題的轉換(8),這些框架標記語的使用確保了說理的邏輯性、層次性和條理性。
2.氣質(zhì)。成功的說服與作者構建有效的個人氣質(zhì)密切相關,氣質(zhì)即信任訴求,模糊標記語和強調(diào)標記語等元話語的恰當使用可以幫助公司總裁在致股東信中投射出“有能力、可靠、有權威、誠實”[2]235的個人形象。研究中發(fā)現(xiàn),模糊和強調(diào)標記語在致股東信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分別達到了每千字2.88和4.20,大大高于除過渡標記語外的其他引導式元話語,體現(xiàn)了這兩種標記語對塑造總裁形象的重要作用。
(9)Overall adjusted revenue was down,duelargelyto the impact of reduced client activity in Hong Kong on our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es.(HSBC)
(10)WebelieveKroger canreallyexcel in this small but growing segment.(Kroger)
模糊標記語“通過降低作者對命題內(nèi)容表達的確定性,來塑造作者謙虛、謹慎、值得信賴的人格”。[1]29例(9)中l(wèi)argely說明香港客戶的減少對銀行財富管理業(yè)務的影響僅是銀行總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非全部原因,使該理由更具可信性,塑造了總裁謹慎的形象。強調(diào)標記語用于表達確定性,可以塑造總裁自信、堅決的形象,提高股東和潛在投資人對企業(yè)的信心和信賴度。 例(10)連續(xù)使用了believe和really兩個強調(diào)標記語向股東表明了Kroger對未來發(fā)展的信心和決心。
3.動情。動情即情感訴求,作者從讀者的角度介入語篇,考慮讀者的價值觀、閱讀目的和情感需求,直接邀請讀者參與到語篇中,因此更多涉及以讀者為中心的寫作策略。態(tài)度標記語、介入標記語和自我提及標記語是實現(xiàn)這一修辭目的的重要手段。
(11)We arefortunateto have the support of our distinguished Board of Directors and I want to thank them for their continued input and advice as we navigate our evolution.(Cardinal Health)
例(11)中的fortunate表達了“我們”對董事會的支持感到慶幸和欣喜,態(tài)度標記語的使用既表明了作者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也引發(fā)了讀者的情感共鳴,獲得讀者的接受和理解。
(12)Ifyou’re the boss,youshoulddo this too.(Amazon)
介入標記語在致股東信中是僅次于自我提及和過渡標記語的元話語。例(12)連續(xù)使用了三次介入標記語,直接把讀者引入當前情景,獲得共情。
(13)The energy and commitment ofour460,000 colleagues has enabledusto make further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the wayweserveourcustomers,andwehave done this at the same time as increasing operating profit before exceptional items by 30% for the Group.(Tesco)
自我提及標記語的出現(xiàn)頻數(shù)高達每千字60.49。例(13)連續(xù)使用多個自我提及元話語拉近了公司與員工、顧客和股東間的關系,也表達了公司對他們的關注和重視。
在互動式元話語中,有些標記語同時兼有氣質(zhì)和動情的修辭效果,例如上文中的例(9),模糊標記語的使用既顯示了總裁謹慎的態(tài)度,也表明了總裁不愿意把話說得過于絕對,關注讀者想法和反應,給讀者留下一定反駁余地的禮貌策略,同時實現(xiàn)了信任訴求和情感訴求。
Hyland[5]447提出,學術論文中元話語的使用并非作者個人的風格選擇,而是具有一定的語用特征。對于如何說服讀者,如何更好地呈現(xiàn)自己的研究成果,各個學科都有其學術慣例,學術語篇中元話語的使用體現(xiàn)了作者對本學科慣例的意識和尊重。Ifantidou[19]1344認為元話語的語用功能應該從Wilson and Sperber[20]的關聯(lián)理論來理解,語篇中的元話語能提高認知效用,減少讀者處理語篇的努力,提高語篇相關性,幫助讀者順利理解作者的意圖,達到溝通目的。
1.互動式元話語的語用功能。致股東信作為公司總裁以個人名義寫給現(xiàn)有股東和潛在投資者的信件,也有其特有的語用習慣,用于拉近彼此關系,塑造公司形象?;邮皆捳Z,特別是大量自我提及標記語和介入標記語的使用,構建了平等對話的語境,時時提醒讀者自己與公司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塑造了總裁平易近人、真誠友好的正面形象,也讓讀者對該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這一語言現(xiàn)象在信件結尾處更為常見。
(14)A decad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I ’m happy to report to youthat we are now in a position to scale new heights.AndI’m very grateful to all of youfor supporting us on this journey.(Citibank)
(15)We know we have to earn the trust and respect of our shareholders,employees,customers and the communities we serve every single day.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we are devoted to doing this.(JP Morgan)
例(14)中使用了I’m happy to report to you that和I’m very grateful to all of you,表達了總裁對公司所取得成就的自豪以及對股東的感激,例(15)的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讓讀者深切感受到公司努力的決心和對股東的重視。
2.引導式元話語的語用功能。致股東信中引導式元話語的使用,特別是過渡標記語、注釋標記語和框架標記語,則起到了減少讀者信息處理的付出、提高認知效果的作用。
(16)Fiscal 2015,which ended August 30,2015,represented another year of record sales and earnings for Costco! Sales totaled $113.7 billion during the fiscal year;andnet income increased 15 percent to $2.4 billion,or$5.37 per share.Additionally,our fiscal 2015 operating cash flows,along with our strong balance sheet,enabled us to invest nearly $2.4 billion into our business,while at the same timereturn over $3.3 billion to shareholders in the form of dividends($2.9 billion,including a special cash dividend of $5.00 per share)and share repurchases($481 million).
例(16)是Costco致股東信的第一段,幾個過渡標記語把分散的信息銜接在一起,大大減少了讀者處理信息的難度,方便讀者清楚地了解公司當前的銷售額、凈收入、投資額和股東分紅情況,而注釋標記語or和括號的使用,則用于對前文數(shù)據(jù)的解釋,清楚告知股票的收益和分紅情況,把公司總體收益與股東個人收益直接聯(lián)系,降低信息處理難度,提高認知效果,實現(xiàn)有效溝通。
致股東信作為企業(yè)年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總裁與股東和潛在投資人溝通的直接渠道,對公司競爭地位的影響不可小覷,而其中元話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的模式和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致股東信中互動式元話語出現(xiàn)的頻數(shù)大大高于引導式元話語,其中占比最高的分別為自我提及標記語和過渡標記語,用于構建有親和力且邏輯清晰的總裁形象。元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反映了說話人“構建語篇的意圖,同時又可實現(xiàn)人際、語用和修辭等多維功能”。[21]60致股東信中不同元話語的使用實現(xiàn)了理性訴求、信任訴求和情感訴求的修辭效果,也達到了拉近公司與股東關系、塑造積極的公司形象、降低信息處理難度、提高溝通效果的語用目的。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選擇到國外上市,英文致股東信是公司與外國讀者溝通的重要橋梁。大部分公司采用翻譯的方式,把中文致股東信翻譯為英文版本,盡管這些翻譯版本的句法、語法完全正確,但是由于受到中文語言習慣、文化背景和寫作慣例的影響,翻譯版致股東信在遣詞造句和行文結構方面,與英美本土公司的致股東信還存在一些區(qū)別。本研究有助于中國海外上市公司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元話語的使用慣例,提高語域意識和文化差異意識,在面對海外投資者時,以對方更熟悉更易理解的方式來傳遞企業(yè)的意圖,塑造積極友好的企業(yè)形象,達到吸引和留住投資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