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瀟
摘 要:民歌是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一個組成部分。民歌作為民間文化、民俗文化、音樂文化的精髓,在弘揚音樂文化和歷史變遷、社會發(fā)展中,起著傳承、展示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民歌教學、滲透民間音樂,對小學生音樂啟蒙和傳承地方歷史文化,極為重要。
關鍵詞:民歌;崇信民歌;文化傳承;音樂教學
一、民歌的起源和發(fā)展
民歌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詩經》,其中的《國風》應該說是民歌之祖,南北朝民歌、唐宋曲子詞、明代俗曲,都受到《國風》的極大影響。
民歌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因此,馬克思說:“民歌是唯一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常見的民體裁材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兒歌、風俗歌等。民歌多為群眾在口頭相傳中不斷加工提高的集體創(chuàng)作。其音樂語言簡明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常見的民體裁材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兒歌、風俗歌等。
二、民歌的資源現狀
由于居住地地域、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的差異產生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民歌。大致可分為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等。據筆者不完全統計隴山地區(qū)農村中,可以列出歌名且可以唱出來的民歌就有500多首。
一是勞動歌,勞動歌是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jié)奏的民歌,伴隨著勞動節(jié)奏歌唱,與勞動行為相結合。它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秋收歌等。代表曲有《割麥子》《點瓜》《挖蔓菁》《務莊農》等。
二是時政歌,它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事變、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與此有關的政治局勢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chuàng)作的歌謠。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為此理想而斗爭的精神。如“騎虎不怕虎上山,騎龍不怕龍下灘,決心革命不怕死,死為人民心也甘”,語言堅定有力,毫無矯飾晦澀之處。代表曲有《大地主》《兵丁捎書》《羅州上任》等等。
三是儀式歌,儀式歌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創(chuàng)作的歌。人們幻想用語言去打動神靈,用以祈福、免災。分為訣術歌,節(jié)令歌、禮俗歌和把典歌四種。代表曲有《哭嫁歌》《媽媽的女兒》《過新年》《耍旱船》等。
四是情歌,情歌反應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的愛情生活的向往。抒發(fā)了男女青年的悲歡離合。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樸健康的戀愛觀和審美情操。有的情歌也體現了對封建札教的不滿和蔑視。如《催眠曲》《搖籃曲》。
五是生活歌,我們所說的生活歌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如反映社會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編涼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弊掷镄虚g,透露了勞動人民對所處生活的不滿。
三、民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民歌的美感體驗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現于音樂形式要素的具體特點上,音樂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階、結構、音調、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點,歌詞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詞匯、襯詞和聲韻調等要素的特點。以上詞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點,或多個要素特點的綜合作用,都可以構成民歌色彩的個性及其變遷,這些要素也正是辯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據。
一是可以讓學生感受地方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小學生中開展弘揚傳承保護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從而體會到文化價值的真諦。
二是可以起到教育傳承的作用。教育學生向善向上,在民歌的教化中,體味生活、體悟歷史,感受生活和人生。
三是了解人生禮儀。人生有誕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個最重要的階段。民歌始終貫穿于這四大禮儀。如《秧子歌》《拜年》《道謝曲》等。
四是體驗農事節(jié)氣和節(jié)日。如《四季歌》《割麥》《連三月》《鬧元宵》《過新年》《十二月花》等。
四、將民歌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之中的對策措施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了:地方和學校音樂教育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傳統。崇信民歌是崇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于將崇信民歌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從小就受到崇信本土音樂文化的熏陶。讓崇信民歌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每一位老師,每一名學生成為崇信民歌的傳承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崇信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多方面、多層次進行民歌發(fā)嘗試和滲透。
一是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曲調優(yōu)美,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崇信民歌,列入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熱愛民歌,歌唱民歌,如崇信本土比較有名的民歌《割麥子》《二姑娘折椒》等。
二是以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為目的,組織開展一些民歌、民謠、小調等簡單的演唱會,在小學生中形成傳唱民歌的良好氛圍。
三是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適當穿插一些民歌演唱節(jié)目,讓學生進入表演角色演唱民歌。在校園廣播節(jié)目中,播放民歌,在紅領巾廣播站利用校園廣播推廣民歌。
四是聘請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傳承人,進入校園講解、演唱民歌,可每月開展一節(jié)民歌傳承人教學民歌課,讓學生耳濡目染、身臨其境的感受民歌的音樂況味,學習民歌原汁原味中的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 梁彩嬌.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J].北方音樂,2020(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