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歆軼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到語文“課前一分鐘演講”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性并積極參與實踐。同時,在語文“課前一分鐘演講”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卻少有關注。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實踐,嘗試探索更為系統(tǒng)的提升小學生一分鐘演講水平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一分鐘演講;口頭表達能力;策略研究
葉圣陶先生在闡述“語文”一詞時,曾有過這樣的表述:“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以葉老的這段話反觀如今的熱門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難看出,聽說能力(口頭)和讀寫能力(書面)是兩個不可偏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xiàn)如今以各式各樣的試卷為主要載體的評價方式,使得聽說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新課程改革以后,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課前一分鐘演講”的教育實踐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們的加入,究竟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講水平,成為了教師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調查問卷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當前“課前一分鐘演講”實施過程中存在演講主題重復、缺少演講指導和反饋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讓“課前一分鐘演講”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筆者進行了一系列嘗試。
一、精選演講內(nèi)容
(一)貼近學生生活
按照每位同學輪流演講的方式,如果每節(jié)語文課前都進行一分鐘演講,每學期每位同學大約能輪到三次。這三次演講的主題顯然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所要演講的內(nèi)容只有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才有表達的欲望,才可能誕生好的演講。那么,什么樣的演講內(nèi)容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呢?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能夠適時地發(fā)現(xiàn)甚至創(chuàng)造素材,讓他們有話可說,急于分享。譬如,在教師新接手一個班級時,可以結合德育增強對學生的了解,以“說說我的優(yōu)缺點”為主題來鼓勵學生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同學,同時也教會學生揚長避短;以“我最好的伙伴”為主題可以增強生生之間的友誼,幫助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以“我設計的班名班徽”為主題可以增強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展示學生多方面的才華??偠灾葜v的主題,首要出發(fā)點是要真正展現(xiàn)孩子的真實生活,真正吸引孩子。
(二)結合讀寫訓練
當然,一個演講主題僅僅能做到貼近學生生活是不夠的。筆者在前期調查中發(fā)現(xiàn),教師們對“課前一分鐘演講”的命題似乎較為隨意,缺少精選的過程。例如,大部分實施“課前一分鐘演講”的班級,在寒暑假結束后的開學第一輪演講的題目都是《我的假期生活》或者《假期趣事》。雖然這一話題非常貼近生活,但每學期開學都是這樣的演講題目,不禁讓學生感到重復、乏味,也給部分想要逃避演講的學生以可乘之機,隨便找一篇舊演講稿湊數(shù)。
因此,在給學生的新學期演講命題時,教師要有較為明確的學期演講培養(yǎng)目標,并善于將平時的讀寫訓練與演講主題有效的結合起來。譬如本學期,學生將要閱讀整本書《青銅葵花》,在布置演講主題時就可以避免《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或《我推薦的一本書》這樣籠統(tǒng)而寬泛的主題,而是讓學生根據(jù)《青銅葵花人物篇》《青銅葵花情節(jié)篇》《青銅葵花作家篇》等自愿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內(nèi)容撰寫演講稿,自擬題目。同是選擇“人物篇”的,有的演講題目叫《我眼中的葵花》,有的則叫《聊聊<青銅葵花>里的那些人》;選擇“情節(jié)篇”的,有的選擇的是大快人心的場面,有的選擇最觸動自己的畫面,還有講述令自己潸然淚下的故事;有的孩子看了《青銅葵花》覺得精彩,不禁想要去了解更多有關作家曹文軒的信息,從自己的角度來談談他讀了這本書之后對曹文軒其人的看法也很有意義。
演講除了可以結合學生平時“讀”的訓練以外,它與書面表達的結合也非常重要。演講稿作為一個特殊的體裁,學生也很有必要清楚地了解這種體裁與我們平時的書面表達之間有哪些異同。同樣是《假期趣事》,作為一篇演講稿和作為一篇普通的習作,在語言表達上會有什么不同,需要進行怎樣的修改?在這樣一種找異同和修改練習之后,學生學會了將《陶校長的演講》《學會合作》等演講類課文中所學到的親切直白的語言風格運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而這種遷移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三)體現(xiàn)年段特點
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演講水平,腳踩西瓜皮式的想到哪說到哪的命題方式顯然無法奏效。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演講訓練目標,有規(guī)劃地進行不同年段學生演講內(nèi)容的命題。
剛入校門不久的低年段學生對身邊的新事物大都充滿了好奇與求知欲,尤其是一年級孩子們迫切需要和周圍的伙伴建立聯(lián)系,大都愿意主動分享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與獲得的知識。因此,《自我介紹》《幽默故事》《我的好朋友》《快樂的一天》《我最喜歡的繪本》這一類的演講主題常常受到低年級孩子們的青睞。中年級的學生隨著知識與自身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自主意識開始萌芽,開始關心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并在自身學習生活中有所投射,因此《班級大事評議》《我最感興趣的歷史故事》《我的座右銘》《我眼中的
(書中人物)》等給了他們充分表達的空間。高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發(fā)生的瑣事都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新聞評議》、書評《讀書一得》、影評甚至《世界未解之謎》都讓他們?yōu)橹浴?/p>
二、指導演講技巧
(一)螺旋上升有目標
除了演講內(nèi)容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以外,演講技巧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提升學生演講的水平,作為教師而言,要有清晰的演講指導目標,換而言之,需要讓學生明確掌握哪些演講技巧才能讓自己的演講更精彩。
一場精彩的演講離不開兩大方面:切題的演講稿和外在的演講技巧。就這兩者而言,演講稿的內(nèi)容和語言風格無疑是成功演講的基石。因此,在演講指導的起始階段,帶領學生感受演講體裁的特殊性,語言的直白、通俗、親切是第一位的。隨后才是多樣的演講技巧:自然的動作,恰當?shù)谋砬?,貼切的語氣、語調等等。在指導學生演講技巧時,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有計劃、有安排地帶領孩子逐步提高。教師可以打印出表格式的演講指導表,不僅能讓學生清晰自身下一輪演講的努力目標,也能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與肯定。
(二)講練結合有反饋
光說不練假把式,只有教師清晰的指導,而沒有學生切實的練習是很難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因此在演講指導課中,絕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需要有講有練有實踐。教師可以挑選出學生在某一輪演講中的優(yōu)秀演講稿作為范例,從演講稿的內(nèi)容到演講的技巧,以生生互動或教師示范的方式一步步帶著全班出謀劃策,進行表達練習,并將整個教學活動記錄下來作為每個同學提升演講能力的可復習材料。
在講練結合時,教師的示范可以讓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動作是自然的,如何在恰當?shù)牡胤教砑雍线m的動作才能顯得不做作。與此同時,還要關注生生互動的重要性,在演講指導時,需要關注并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即使指導的演講稿可能是某一位同學撰寫的,但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修改和練習的過程中獲得自己對好的演講的認識與體驗,而這種體驗作為一種重要的積淀,將在日后內(nèi)化成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每一位同學在演講指導課后都需要將自己的收獲及時記錄下來作為演講指導的重要反饋,從而讓自己的下一次演講更上一層樓。
(三)反復訓練有鞏固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演講指導是無法轉變成學生內(nèi)在的表達能力的,演講的指導不僅需要有系列、有系統(tǒng),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如果老師指導兩天就不再關注之前強調的內(nèi)容,學生也多半不會放在心上認真對待。在一節(jié)演講指導課后,學生可能收獲多多,甚至躍躍欲試,那么教師就需要抓住這一契機,趁熱打鐵,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演講指導后的第二天開始,可以挑選收獲頗多的幾位學生上臺進行一分鐘演講,看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將自己的收獲轉變成提高的演講技能。在點評環(huán)節(jié),先讓演講者交流自己前一天演講指導課的收獲,再談談自己是如何改進自己的演講的。最后再由觀眾們結合前一天的演講指導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鞏固真正落實演講指導中強調的技巧,學生們才能在反復的練習中提升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學期需要提升的技巧不求多,但求讓學生的改變真正發(fā)生。欲速則不達,一個學期演講的提升訓練點可能就只有一兩個,但孩子們?nèi)缒苷嬲莆?,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三、跟進多元評價
(一)評價多元化
評價環(huán)節(jié)一向是演講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大部分課堂以生生互評為主,教師會在學生評價后以一兩句簡單總結作為結束。除了評價對象單一以外,生生評價的內(nèi)容大都圍繞著演講的內(nèi)容和演講者的聲音是否宏亮、準備是否充分這一類較為基礎的評價標準,對演講者而言缺少指導意義。
所謂“評價多元化”,除了可以加入其它班級學生、父母長輩、學校領導等評價對象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讓評價的內(nèi)容與學期演講指導目標相結合,做到“教學評”一致。將評價標準細致地印發(fā)給學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也可以提醒學生自己進行演講訓練時需要關注的成長點。
(二)方式多樣化
除了演講后評價的內(nèi)容需要更加多元以外,評價的方式也完全可以緊跟時代潮流,變得更加多樣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新媒體的發(fā)展速度令人矚目,以往演講完畢立即由1-2位同學及老師進行評價的方式顯得較為單一、重復。因此可以抓住校園演講節(jié)、讀書節(jié)等重大活動的契機,開展班級“我是小小演講家”或者“超級演說家”比賽,每位同學都是評委,給評委下發(fā)評價詳表,讓每位同學按照小項依次打分并簡要注明理由。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錄下孩子演講的視頻發(fā)給家長,收取家長對孩子演講進步的鼓勵與建議。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全班同學作為評價者的參與度,也提高了演講者的積極性,可以幫助鞭策、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三)成長直觀化
要讓孩子充分看到自己演講提升的空間、目標與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他們才會更有動力。一分鐘演講的評價多是口頭的即時評價,不易保存,孩子也不容易記住。因此,讓點滴成長“看得見”,給每個同學建立更為直觀的演講能力的成長記錄冊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建立這樣的記錄冊并不難,只需要將每學期重點進行指導的演講目標進行標注,并由演講者在演講完畢后及時記錄下同學及老師對他的評價和自我評價與總結即可。當然,在班級開展演講大賽時,全班評委對某一位同學的建議和打分以及家長參與的評價也會交給該生自行整理與總結保存在專屬于他的《成長記錄冊》中。這樣,每位同學翻翻自己的《成長記錄冊》就能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在演講上的進步,可謂是成就感滿滿。
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系統(tǒng)的訓練,相信,在越來越多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關注和實踐下,小學生們會從語文“課前一分鐘演講”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38
[2]張引弟,呂學兵.淺談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與評價[J].文學教育,2019,(01)
[3]李瑛.淺談課前三分鐘演講策略和實踐[J].中學語文,2016,(30)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江蘇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