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海英
【摘? 要】習作例文作為一種新課型,為學生習作提供范例,便于學生借鑒和仿寫。關于習作例文,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習作例文的定位,習作例文的教學,如何發(fā)揮習作例文中“例文”的作用。
【關鍵詞】例談;習作例文;小學語文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中,學生們所使用的統(tǒng)編教材在三年級時就有習作單元,形成了幫助學生學習習作的體系,主要分為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精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情感,學習表達方法。習作例文則為學生們提供習作的范例,便于學生借鑒和仿寫。習作例文作為一種新課型,該如何定位?如何教學?如何在習作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例文”的作用?確實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關于習作例文,筆者有這樣的思考。
一、習作例文的定位
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看出編者關于習作例文的定位是這樣的:習作例文主要是幫助學生借鑒和仿寫,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文章范例,并從中學習。也就是說,習作例文不能當做精讀課文或者略讀課文教,主要是供學生習作時借鑒和模仿,教師要清楚:習作例文只是提供了一個范例而已。所以,《太陽》和《松鼠》是五年級上冊說明文習作單元的閱讀課教學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些文章不能當做精讀課文或者略讀課文來教的,比如《鯨》和《風向袋的制作》,它的作用只體現(xiàn)在習作指導時學生遇到相應的問題不能解決時,到例文中去借鑒一些范例。
如,本單元習作中寫《恐龍》《菊花》《袋鼠的自述》《燈》等一些類似的習作時,遇到學生不能適當使用說明方法寫清事物的特點時,就到例文《鯨》中找找范例。在寫與美食有關的內(nèi)容或者一些物品的使用和制作方法時,借助《風向袋的制作》中的例句,學習它使用“第一”“第二”等順序詞寫清楚事物的制作過程。
二、習作例文如何教學
有的老師禁不住會有這樣的疑問:習作例文莫不是只在習作課上才讓學生使用,也不全是。雖然,編者的編排意圖是習作例文只提供范例,不能展開精讀。但老師要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如果學生在習作課之前,對習作例文的內(nèi)容還不夠熟悉,習作時的模仿和借鑒也不會如意。我的觀點是課堂上不教學不等于不讓學生通過習作例文進行自主學習。
關于習作例文的教學,主要從精讀課文展開,再進一步交流和嘗試,直到習作例文能夠為學生們提供幫助,寫出相應的文章。當然,這種教學方式不能由學生自主學習,而是通過教材,但所有的教學目的只有一個,最終為習作服務的。教學精讀課文之前要熟悉交流平臺的內(nèi)容,學習交流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回顧精讀的文章,再此基礎上進行第一次練筆,然后借助習作例文進行大習作。學生們在習作例文的參考下,寫作的水平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鯨》一文為說明鯨的特點使用的說明方法跟《太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學習完《太陽》之后,學生可以自主閱讀《鯨》一文,借助批注,清楚地了解作者為寫清楚鯨的特點而使用的說明方法,為大習作的指導奠定基礎?!讹L向袋的制作》課文內(nèi)容跟兩篇精讀文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適當?shù)臅r間讓學自讀,且讓學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風向袋的制作過程寫清楚的。
三、如何發(fā)揮習作例文中“例文”的作用
實踐的教學經(jīng)驗證明,學生在學習了多篇精讀課文,學習了交流平臺,用初試身手提供的范例進行初次練筆之后,學生為寫清事物的特點而使用合適的說明方法,不是不會使用,而是使用情況不盡如意。習作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不能自如地將搜集的資料轉(zhuǎn)換成習作中的說明性語言,不能夠準確使用說明方法。所以,習作時,要引導學生在例文中找到相應的例句進行指導,學生們在此過程中,會培養(yǎng)語言,對寫作有一定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指導寫與動物、植物、物品等有關的說明性文章時,可以在《鯨》一文中找到許多可以借鑒的例句。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一百六十噸重,最小的也有兩噸重。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十噸重的鯨,約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這些句子采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方法寫清楚了鯨體型碩大的特點。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批注了解清楚作者是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說明鯨體型大的特點的,然后借鑒這兩個句子,寫清楚或者修改清楚自己所寫的事物特點。如習作中的袋鼠、菊花、燈、掃地機器人等事物的外觀特點。寫袋鼠的體型較大可以用上具體的數(shù)字,可以跟反差大的動物作比較。寫菊花可以用具體的數(shù)字寫明花瓣的長度,掃地機器人的精致可以用上精確的數(shù)字等。
再如:“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這些特征也說明鯨是哺乳動物。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噸重,一天能長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边@段話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鯨的生長速度非常驚人。習作中具體指導動物、植物以及一些物品的使用方法時都能用上這樣的方法。
“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里游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齊吸進嘴里,然后閉上嘴,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里,一頓就可以吃兩噸多。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兇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jié)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能把它吃光?!边@段話具體描述了不同種類的鯨的捕食方式。文章中并沒有界定為使用的是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但從文字的敘述看,它確實隱含了這樣的方法,教師無需講明方法,但可以借鑒作者這樣的表達方式。學生的習作如《恐龍》《燈》《菊花》《掃地機器人》等類似這類的說明性文章,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寫到各種事物的分類,學生習作時可以嘗試運用這樣的方法。
另外,文章中還有描寫鯨的呼吸的段落,它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寫清楚了鯨呼吸的特點,這些內(nèi)容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借鑒和模仿習作的好材料。只是教師要做到指導有針對性,不要面面俱到,在學生的問題處適當點撥一下,讓學生找到值得模仿和借鑒的材料,充分發(fā)揮習作例文例子的作用。
習作例文二《風向袋的制作》,相比《鯨》而言,行文風格截然不同。這是一篇制作類的說明性文章,雖然在大習作中列舉的類似的寫作范圍并不大,但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選擇這樣的習作的學生亦不是少數(shù)。這篇例文的使用范圍是什么樣的呢?如習作中的《溜溜球的玩法》《涮羊肉》《怎樣泡酸菜》《草原旅游指南》《中國傳統(tǒng)吉祥物》等,都可以借鑒到這篇例文。最鮮明的文字特點就是文中的順序詞“第一”“第二”等,學生用上這樣的詞語,文章的條理性就非常清楚了。但作為老師,也不能忽略說明方法的使用,比如為寫清楚制作過程而使用的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甚至會有學生根據(jù)習作的需要用到的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都是可以用進習作當中的,只是要適當而已。無論學生寫哪一類的說明性文章,并不需要各種說明方法齊上陣,只要能夠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來表達出所要描寫的事物就可以。
面對新教材,教師一定不要用已有的經(jīng)驗來給教材定位,要弄明白教材的編排目的,再確定教材的使用方法,就像習作例文只需要發(fā)揮“例子”的作用即可!
【參考文獻】
[1]李曉艷.談習作例文的有效選擇與運用——以童話故事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C),2019(5):59-60
[2]韋艷香.《生活萬花筒》習作教學實錄與評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9(31):12-14
(夏邑縣圣源學校,河南 商丘 4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