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
摘?要?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概念已經(jīng)被教師廣泛接納并成為實踐中的追求。游戲是幼兒喜歡及獲取直接經(jīng)驗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深入學習,教師嘗試以小組形式開展區(qū)域游戲,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空間及相對穩(wěn)定的游戲同伴,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激發(fā)幼兒深度學習的愿望。在游戲中教師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積極建構(gòu)、深度探索?筆者嘗試以兒童最喜歡的區(qū)域游戲斜坡滾球為例,思考游戲中促進兒童主動學習的支持策略。
關(guān)鍵詞?區(qū)域游戲;主動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2-0043-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彪S著游戲的深入開展,教師對游戲的關(guān)注也從教師的“教”轉(zhuǎn)向幼兒的“學”,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學習與發(fā)展。在高寬教育中主動學習被定義為:“幼兒通過直接操作物體,在與成人、同伴、觀點以及事件的互動中,建構(gòu)新的理解的學習過程?!贝蟀嘤變旱纳缃荒芰?、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及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喜歡與同伴合作游戲,主題豐富,喜愛探索,樂于創(chuàng)造。面對幼兒的合作游戲,教師該如何引導幼兒積極投入?如何支持幼兒對事物的理解促進他們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兒積累經(jīng)驗、建構(gòu)知識?筆者將通過《斜坡滾球游戲》案例來發(fā)現(xiàn)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探討教師在游戲活動中的策略。
一、案例描述:
游戲場景一:我為小球做賽道
孩子們將四張桌子拼在一起,從材料工廠取來積木,鋪設管道進行斜坡滾球游戲。但小球滾動時賽道不停地倒塌,怎么辦呢?孩子們提出用膠水、雙面膠、海綿膠將管道粘住,壯壯說:“不行不行,海綿膠粘住了就拆不掉啦!”
什么材料既能連接、固定賽道,又方便拆裝呢?孩子們在美工區(qū)開始尋找,他們的目光集中在橡皮泥,卻又猶豫??吹浇處熽P(guān)注又鼓勵的眼神,決定試試。他們拿了些橡皮泥黏在管道和積木支架的地方,似乎更穩(wěn)固啦,但小球的滾動,管道晃動又倒塌。
“怎么又倒了?”孩子們著急?!拔覀円黄鹂纯丛趺椿厥拢俊苯處熍肯律砗陀變阂煌^察:“我們找找原因,是什么地方出問題!”
在教師的陪伴下,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球滾到兩根管子連接的地方總是出現(xiàn)問題,管道不停的晃動,甚至倒塌。
師:“怎么讓它不搖晃呢?”
孩子們嘗試著開始在管道下放上支撐柱,不斷調(diào)試將支撐柱移動到管道連接的位置,最后建成穩(wěn)定的軌道。
游戲結(jié)束,孩子們分享今天的游戲。
幼:“我們今天想搭建一個長長的軌道,我們用幾根大積木和u型管,想把這些管道都放在圓柱積木上面變成長長的軌道,不過開始的時候軌道放不住,一直掉下來。”“我們用橡皮泥將軌道粘起來,可是小球滾動時還是會搖晃、倒塌。”“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直搖晃的地方都放上柱子,這樣軌道就不會倒塌了?!薄?/p>
教師出示照片:“你能指出固定的最佳位置嗎?除了連接管道,支撐柱放在什么地方才能讓軌道更加穩(wěn)定、牢固?”
幼:“要把柱子都放在了兩根管道連接在一起的地方?!?/p>
幼:“要把兩根軌道粘在一起?!?/p>
師:“兩根管道連接在一起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連接點,而讓長軌道能保持穩(wěn)定不倒塌的辦法就是將柱子放在這個連接點下面,我們可以把這個地方稱為軌道的支撐點。”
案例分析:
管道如何連接相嵌,才不容易脫落又方便拆裝;支撐柱要擺放在什么位置,才能使軌道處于最佳穩(wěn)定的狀態(tài)是本次游戲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教師理解、支持幼兒的活動,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軌道支架及固定方法。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總結(jié)并加以提煉,獲取屬于他們的經(jīng)驗,同時出示圖片幫助幼兒一起梳理、總結(jié)、促進經(jīng)驗的積累與知識的建構(gòu)。
游戲場景二:
隨著游戲的開展,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用方形的紙磚、紙箱等壘高,更易搭建高低不同的軌道。
游戲開始,球不斷地沿軌道滾下掉落在地上,孩子們興奮地撿著散落在地上的小球,瑞寧甚至直接拿著桶守在終點接球。這時,壯壯在地上放了2個空碗說:“大家每人2球,看誰的小球能掉進碗里!”孩子們同意啦。
比賽開始,小球不斷滾落地上,可就是不掉進碗里。“唉,又失敗啦!”小朋友不斷嘆息:“怎么老掉不進去?”“每一次老差一點,要不,推一下?讓球飛得更遠一點。”
就這樣,伴隨著嘗試、失敗、再嘗試......當小球掉進碗里,孩子們歡呼雀躍,但失敗依舊比較多。“唉,真沒勁!”有的孩子開始想放棄。
師:“這是什么原因呢?你們玩過滑滑梯嗎?”“從滑滑梯滑下來什么感覺?”
幼:“從很高的滑梯滑下來很快,好像要飛出去?!薄巴尥蕹堑拇笙蠡莼聛砗苈??!?/p>
師:“為什么呢?”
幼:“因為大象滑滑梯很矮。”“高的滑梯,滑的快;矮的滑梯慢。”
幼:“有辦法啦,我可以把軌道搭高,讓小球快快滾下,就可以飛遠一點了?!?/p>
師:“試試看吧!”
孩子們分別以紙磚、鞋盒、椅子為支撐搭建三條不同高度的軌道,三顆球同時從軌道起點滾落,經(jīng)過幾次觀察小萌提出:“我知道了,軌道搭得越高,坡度越大,球就會滾落得越快。軌道搭得低,球滾動的速度就越慢,掉落的位置離出口越近?!?/p>
師:“如果想讓球掉進這個碗里,要怎么做?”
幼:“我們可以調(diào)整軌道的高度?!?/p>
幼兒開始用紙箱、椅子等搭建管道,通過不斷嘗試和調(diào)整,尋找軌道“最佳”高度,終于讓小球剛好掉落到塑料碗里。孩子們不斷加高加長軌道,尋找著小球的掉落點,有時也試著調(diào)整塑料碗的距離,他們大聲歡呼“我們成功啦!”“太好玩啦!”
案例分析:
兒童是天生的玩家,游戲中他們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斷發(fā)出挑戰(zhàn),因此在游戲中,教師只能心悅誠服的向兒童學習,因為教師設計不出孩子那樣的玩法,無法比孩子更容易地把握孩子在游戲中的自我發(fā)展需求。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孩子們積累了管道連接、固定等經(jīng)驗。但他們不滿足于現(xiàn)狀,增加游戲挑戰(zhàn),升級賽道,設定游戲規(guī)則——小球入庫??墒切碌膯栴}又出現(xiàn)了,如何讓小球再掉落進碗中?孩子們想要完成設想必須不斷探索軌道高度、球的速度與掉落位置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師密切觀注幼兒的游戲行為,觀察、理解、支持幼兒的游戲,大膽放手給幼兒探索的時間,在幼兒游戲進入瓶頸時介入,引導幼兒回憶玩不同滑滑梯的感受,經(jīng)驗遷移并啟發(fā),引導思考和探索,鼓勵幼兒通過一次次嘗試,獲得大量感性經(jīng)驗,最后獲得成功。
二、區(qū)域小組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
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在支持性的環(huán)境中以幼兒發(fā)起活動,通過材料操作,同伴合作、師幼互動,不斷建構(gòu)知識、積累經(jīng)驗。而教師的支持能促進兒童進行大量的嘗試、獲取大量感性經(jīng)驗,把兒童引向調(diào)查和探究的循環(huán)過程。游戲中,教師應如何支持幼兒的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一)基于兒童的視角,尊重、理解幼兒的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游戲是兒童已有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是兒童力所能及的活動,每個孩子都在他們自己的水平上玩,他們不會選擇難度過高于自己能力的活動內(nèi)容。教師無法比孩子更容易地把握孩子在游戲中的自我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設安全、支持的游戲環(huán)境,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發(fā)起的游戲主題、選擇游戲同伴、材料,尊重兒童的游戲方式,理解兒童的游戲行為,正確解讀并提供支持,“我能自由選擇玩什么,我能自主決定怎么玩、和誰玩”,在游戲中當好“旁觀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真正做到兒童視角,就是教師對游戲的最大支持。
(二)精準識別、巧妙互動,支持、推進游戲并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1.精準識別,適時介入
觀察能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想法,識別游戲意圖、了解游戲需要并幫助教師確定是否介入、如何介入、把握介入的時機和介入方式。過早介入、遲遲不介入或從不提供幫助,幼兒就會變得焦慮和沮喪,游戲有可能提前終止。語言是一種很好的介入方式之一,與孩子自然的討論交談,當孩子在組織表達他們的觀點時,教師要觀察和傾聽,并適當?shù)叵蛴變禾釂?,幫助幼兒理清游戲思路、拓展想?與幼兒進行平行游戲也是巧妙的介入方式之一,尤其當幼兒進入游戲瓶頸、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作為玩伴成為幼兒游戲的配角,鼓勵幼兒面對遇到的困難時需耐心等待并尋找最恰當?shù)臅r機給予支持。
2.積極等待,把握分寸
相信兒童的實力、耐心等待觀察、放手游戲是對兒童游戲的最大支持。幼兒以興趣為出發(fā)點主導游戲活動并不意味著教師不作為,教師要學會積極等待,做“有準備的教師”。通過觀察幼兒游戲而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游戲水平,并以此為基礎精心準備、等待機會,幫助幼兒進一步深入學習內(nèi)容,拓展知識、經(jīng)驗。
3.及時反饋,分享經(jīng)驗
鼓勵能讓兒童獲得成就,激發(fā)挑戰(zhàn)的熱情,然而在與幼兒互動時不是一味地表揚幼兒“你真棒”“做的好”,而是要給幼兒具體的建議。教師可以借鑒“高寬”教育中的模式,描述鼓勵、引導幼兒可以按照計劃——操作——回顧這樣的系列流程進行。如以上案例中當幼兒完成自己的搭建計劃后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做了什么、用了哪些材料、具體的實施過程……通過語言交流幫助幼兒反思游戲過程,梳理游戲經(jīng)驗,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跟同伴建立起一種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教師還可以引發(fā)討論,促進兒童思維碰撞,促使他們思考新問題,深入游戲探究。
4.巧妙退位,發(fā)展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供幫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兒童的思索與發(fā)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更多的是要讓兒童在游戲中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面對困難,并嘗試解決問題,發(fā)展兒童的能力和品質(zhì)。因此,巧妙退位意味著教師對游戲的觀察和理解,對兒童游戲的尊重和信任,也彰顯教師的智慧。如在案例中,當幼兒挑戰(zhàn)小球入庫的新規(guī)則,卻不斷失敗時,教師拋出問題,遷移滑滑梯的經(jīng)驗,引導觀察、思考并發(fā)現(xiàn)小球無法掉進碗里的原因后,再次放手并鼓勵幼兒繼續(xù)嘗試小球入庫的方法。教師的放手讓幼兒有了更多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強化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自我形象,是對幼兒游戲最大的支持,也是對幼兒的信任,幫助幼兒活動游戲的成就感和快樂體驗。
基金項目: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開放課題“區(qū)域小組合作游戲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研究”(KCY2019-001)。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