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建
摘要: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較難教授給小學生的一大課題。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能力是學生語言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為了提高小學生習作能力,教師需要深入研究這一課題,尋找適合孩子們寫作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他們愛上習作。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習作,研究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習作;教學質量;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4-0163-01
Abstract:Practice is an essential cont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it is also a difficult topic to teach pupil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xercis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level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eachers need to study this topic deeply and look for teach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children's writing, so as to make them fall in love with writ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exercises;Teaching quali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 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人們就會主動去研究、學習。但就目前來看,習作在小學生當中并不受歡迎,更別說讓他們對寫作產生興趣。很多小學生對語文習作并不看重,覺得只要多背背好的作文自然就會寫了,結果寫出的作文要么詞語過于華麗,要么前言不搭后語,千篇一律。他們忽略了語文寫作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讓小學生變被動習作為主動習作,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讓小學生寫一篇《冬天的雪》的習作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提前一周將這篇習作布置下去,讓他們在下雪的時候走在冬天的雪地上,親身感受一下冬天的雪,然后留意一下身旁周圍的景物,身臨其境將自己融入雪景當中。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的前一段時間,讓學生相互間先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雪以及在冬天的雪地里遇到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再接著讓學生們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以《冬天的雪》為題,寫一篇作文。如此,學生就會比較感興趣,并且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將課堂內容和學生的親身體驗結合起來,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探求欲,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提高了習作教學質量。
2 鍛煉小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從小學開始,語文習作就一直伴隨著學生,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不是通過幾節(jié)課老師講解寫作技巧后就能掌握好并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小學生的詞語量不多,語言組織能力也比較薄弱,寫日記對他們來說比較簡單。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或者所思所想,使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寫日記是記錄學習和生活中的事物,平時寫日記會或多或少的積累一些生活素材以及好詞好句,等到真正寫作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詞句來描述。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這一方面下功夫,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3 培養(yǎng)小學生自由發(fā)揮的能力
目前,寫作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比較明顯問題:習作要求較多。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覺得只要能寫出點東西就可以了,而很多老師會要求什么東西應該怎么寫,什么東西不能這么寫,希望學生們能多寫一些比較大氣或者華麗的文章。這給了孩子們太多的限制,致使他們的文章千篇一律,也限制了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要想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老師就應該盡量減少這些條條框框,讓學生在允許的范圍內盡情發(fā)揮,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作文不必太過注重詞語的華麗,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即可。
4 圍繞生活,培養(yǎng)小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很多老師都知道要想語文習作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教學時都會從習作的內容出發(fā)。內容來源于生活,小學生接觸事物本就不多,寫作用詞也比較貧乏,所以才會產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要想提高小學生習作教學質量就需要解決學生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yǎng)他們細心抓住生活中的閃光點,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以下有兩種途徑。
第一,準備手抄本。例如,讓每個小學生準備好一本筆記本,當聽到、看到生活中一些比較精彩或者優(yōu)美的語句時,及時寫在筆記本上;或者多看看一些比較好的課外閱讀資料,把里面一些名言警句或者覺得有趣的句子都可以抄寫在筆記本上。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就會發(fā)現自己已經積累了不少詞匯,下一次寫作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從腦海中迸出一些詞匯,從而達到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閱歷少,見識也比較淺薄。另外,學生平時活動范圍基本都在教室里,對教室之外的事物感觸不夠,這樣的環(huán)境限制了他們對作文的選材。所以,為了擴大小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多參與課外活動,或者組織一些活動。例如:校內拔河、跳繩、轉呼啦圈等體育活動;種花、做菜、大掃除等有意義的勞動。以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寫作材料。
5 對小學生多給予肯定評價,表揚為主
小學生的詞匯積累不多,習作水平還有待提高,作文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錯別字,有些語句也不夠流暢,甚至前后矛盾。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注意評價語,尤其是在批改的時候。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小學生,對他們的作文及時肯定及時鼓勵。
例如,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都是有高有低,當我們看到有些學生寫的作文里面出現很多錯別字時,我們可以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夸夸他的字寫的比較工整,然后補上一句“如果把這些錯別字改正過來那會更加完美”,再貼上一朵小紅花。長期觀察每個學生的不同變化,再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不斷堅持,定會有收獲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尤其重要,影響著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讓小學生們從畏懼寫作轉變成喜歡寫作。只要教師們運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習作的樂趣和重要性,然后針對性地進行寫作技巧培養(yǎng),讓他們享受這個過程,就能使學生寫作水平逐漸提高,進而使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吳.如何提高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J].南方論刊,2008(S2).
[2]魏孔蘭.源流結合重在內容——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教育革新,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