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
【摘要】音樂教學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能力。音樂教學教學能夠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其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內容。音樂作品的形式多種多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能夠起到良好的隱性教育目的是當前顯性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本文探討了音樂教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為音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098-01
音樂作品是人們情感的表達它具有豐富多樣的作品形式,包括歌曲、樂器演奏、舞曲等,音樂作品不僅具有優(yōu)美的旋律,同時其內容也會讓人們產生內心的情感共鳴。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進行德育教育,音樂作品中含有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都會給學生帶來隱性德育教育的作用,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就可以將感性認識進一步上升為理性看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從而改善自己的言行舉止,達到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作用。下面簡要探討音樂教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如下
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作用
學校德育教育任務艱巨,不僅擔負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還要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音樂作品作為德育教育形式的生動補充,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能夠非常感性的傳達德育文化、傳播社會信息。
音樂教學教材中有一些具有很強的社會革命色彩的作品,這些題材蘊含了黨的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祝福祖國》《祖國母親讓我上前線》《共青團之歌》等作品都與國家的命脈前途息息相關不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同時還給予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通過聆聽這些音樂作品,學生能夠被作品中的愛國主義以及獻身精神所感動,受到黨和共青團的有力號召,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中。以上精神理念和黨的政策方針都通過音樂作品的形式潤物細無聲的傳達給學生,不僅將政策方針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學生,同時能夠將枯燥無味的文字轉換為美妙的音符,將難以理解的大道理轉變成感人肺腑的故事,這種新穎有趣的德育教育方式,很好的迎合了學生的心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理想信念的教育作用
理想是凝聚全民族的粘合劑,指引民族力量的團結,是引領民族為繁榮昌盛而努力奮斗的領路人。中學生作為新一代的祖國接班人,是早晨最耀眼的太陽,因此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亦是尤為重要的,德育教育要從中學生做起,因為這不單決定著中學生個體的前程和發(fā)展,更不僅決定個人的前途與發(fā)展,而且也決定著整個國家的命運與前途。
在音樂作品中,信念也是主動脈音樂作品的核心內容,是珍貴的思想財富。在音樂課上進行理想主義教育時,教師要注意把握音樂作品中只有主動脈思想的相關題材,鼓勵學生在樹立理想時,基于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避免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落差,例如人教版音樂教學教材中的《英雄贊歌》等歌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雄主義情懷,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愛國主義的教育作用
徐特立說過:“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當代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動脈。音樂教學教材作品中囊括了革命先驅英勇奮斗的愛國事跡、祖國的大好河山等內容,是鮮活的愛國主義文本。
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音樂作品《邊塞之歌》《江南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這些音樂作品描繪了我國祖國的美好河山和壯麗風景,讓學生對祖國的山河充滿自豪感,從而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有利于學生長大后報效祖國。音樂作品利用中學教材作為媒介,直觀的地將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事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展現(xiàn)成聲音感官刺激,形成了精湛的藝術作品。音樂作品還原了歷史,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德育教育。
四、文化傳承的教育作用
音樂教學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價值。一些傳統(tǒng)的音樂曲目,例如京劇《鍘美案》等是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主要以欣賞課的形式進行教學不要求學生具體掌握京劇的演唱方法等,只需要學生對于我國的京劇文化予以了解。這些京劇作品其內涵故事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這些優(yōu)秀作品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對一代代中國人的思想產生影響。這些作品寫入教材中避免了失傳或消失的可能,通過音樂的方式將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保存下來,以供新一代學生傳承和發(fā)揚。在文化發(fā)展的進程中雖然不可能做到每一件音樂作品都能夠傳承于世。但是,只是我們可以在中學啟蒙音樂教材中將優(yōu)秀作品記錄下來。
音樂作品利用教材作為媒介,直觀地將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事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展現(xiàn)成聲音感官刺激,形成了精湛的藝術作品。音樂作品還原了歷史,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德育教育。音樂教學教材中的作品更加年輕化,現(xiàn)代化,十分適合當代學生聆聽,有助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應該懂得在音樂作品中接受德育教育,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愛國情感。
【參考文獻】
[1]孫麗棉.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運用[J].學周刊,2016,(23):151-151.
[2]王磊.美國音樂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江西教育,2017,(18):20-21.
[3]魏培修.音樂素質教育在大學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6,(4):67-70.
[4]韓蓉.淺談音樂教學欣賞教學方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6,(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