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崔明旭*,劉愛玲,武曉英,史德勝,王一凡,栗棲鳳,李守軍,曹貴東
(1.瑞普(天津)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2.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3.太原師范學院生物系,山西晉中 030619;4.山西瑞象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太原 030032)
生物膜是指細菌粘附于接觸物表面,分泌多糖基質、纖維蛋白、脂質蛋白等,將其自身包繞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細菌聚集膜樣物[1]。生物膜可以增強細菌生存的抗逆性,使其在接受藥物治療時,產生抗藥性,導致疾病不易治愈[2]。茯苓多糖是一種陽離子多聚糖,通過堿提醇沉法提取自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通過物理方法分離得到的茯苓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無毒性[3]。有文獻報導,殼聚糖和抗生素聯(lián)用,可以增強抗生素對細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增強抗生素的殺菌效果[4-5]。目前,尚未有關于茯苓多糖與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的報告,在本研究中,評價了茯苓多糖聯(lián)合恩諾沙星對不同細菌體外和體內的抗菌作用。
1.1 儀器 HR40-‖ A2型生物安全柜(青島海爾);ME204電子天平(上海梅特勒);ME55電子天平(上海梅特勒);0.22 μm過濾器(日本島津);1 mL一次性注射器(江蘇治宇);G154TW高壓蒸汽滅菌鍋(廈門致微);96孔培養(yǎng)板(美國Coming);生化培養(yǎng)箱(寧波江南儀器廠);恒溫搖床(金壇杰瑞爾);酶標儀(北京普朗);移液器(德國Eppendoff)。
1.2 材料與試劑 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BSA)分離自白羽肉雞(Brolier),由瑞普(天津)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謝玲玲分離鑒定并保存于瑞普藥物研究院;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190807(SA)購自美國菌種保藏中心;大腸桿菌BNCC 336902(E.coli)購自北納生物公司;茯苓多糖(SJJ)、殼寡糖(COS)和恩諾沙星注射液(ENR)由瑞普(天津)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4周齡昆明小白鼠36只,購自天津裕達實驗動物養(yǎng)殖有限公司;二甲亞砜(DMSO)購自天津博迪;噻唑藍(MTT)購自上海阿拉丁公司;醫(yī)用酒精;脫脂棉;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TSB):取30 g,加入到1 L去離子水中,加熱煮沸,完全溶解后,分裝,121 ℃滅菌30 min,待用。
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yǎng)基(TSA):取30 g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yǎng)基和16 g瓊脂,加入1 L去離子水,加熱煮沸,完全溶解后,分裝,121 ℃滅菌30 min,在生物安全柜中冷卻至60 ℃,無菌操作倒入9 cm無菌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20 mL),冷卻凝固,待用。培養(yǎng)基均購自北京陸橋公司。
1.3 MIC的測定
1.3.1 細菌的復蘇 從-80 ℃冰箱中取出凍存的菌液,37 ℃水浴快速解凍,在TSA平板劃線培養(yǎng),在37 ℃培養(yǎng)24 h后,挑取單菌落一環(huán),接種于50 mL TSB培養(yǎng)基中,在37 ℃恒溫搖床中震蕩培養(yǎng)8 h,轉速為180 r/min,將菌液在4 ℃中保存?zhèn)溆肹6]。
1.3.2 二倍稀釋法測定MIC 取4 ℃保存的菌液,37 ℃,180 r/min培養(yǎng)6 h后,采用比濁稀釋法用TSB將細菌濃度調整到105CFU/mL,備用[7]。
在96孔板中,將藥物ENR、SJJ+ENR、COS+ENR、SJJ、COS做二倍稀釋,10個梯度,然后加入105CFU/mL的菌液,過夜培養(yǎng)后觀察抑菌情況[8-9]。
1.4 生物膜試驗
1.4.1 生物膜的培養(yǎng) 在96孔板的每個孔內加入200 μL稀釋至108CFU/mL的菌液,四周加無菌PBS,靜置在37 ℃恒溫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72 h,讓細菌形成生物膜[10]。
1.4.2 藥敏試驗 形成生物膜后,棄掉培養(yǎng)基,用0.9%的NaCl溶液清洗1次,洗去浮游菌,再加入一定濃度的藥物(ENR為16,32,64,128 μg/mL;CHI為512 μg/mL和256 μg/mL)和TSB培養(yǎng)基,分為單獨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兩種,在恒溫箱中孵育24 h[1]。
1.4.3 MTT試驗 藥物處理后,棄掉培養(yǎng)基,用0.9%的NaCl溶液清洗3次,加入10 μL 5 mg/mL的MTT溶液和90 μL的TSB培養(yǎng)基,37 ℃靜置孵育3 h后,然后棄掉培養(yǎng)基,加入100 μL DMSO溶解藍紫色結晶甲瓚,用酶標儀在570 nm處測定吸光值,吸光值同活菌數量成正比[1]。
1.5 體內抑菌試驗
1.5.1 試驗動物及飼養(yǎng) 清潔級健康昆明小白鼠(20±2)g,4周齡,共36只,同等條件下飼喂,晝夜節(jié)律,供給充足的飲水和飼料[10]。
1.5.2 攻毒菌液的制備 取對數期金黃色葡萄球菌(SA),調整菌液濃度至108CFU/mL,9000 r/min離心10 min,棄去上清培養(yǎng)基,用無菌PBS重懸細菌,調整菌液濃度至5×105CFU/mL,4 ℃靜置待用[11]。
1.5.3 小鼠急性感染模型 將試驗小鼠隨機分為6組,每組6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00 μL金黃色葡萄球菌(5×105CFU/mL,無菌PBS稀釋),24 h后腹腔注射給藥,空白組注射100 μL生理鹽水,對照組1注射100 μL ENR,對照組2注射100 μL SJJ,對照組3注射100 μL COS,實驗組1注射100 μL SJJ+ENR,實驗組2注射100 μL COS+ENR,每天一次,連續(xù)給藥2 d[12]。
1.5.4 小鼠體內細菌載量的測定 最后一次給藥12 h后,斷頸處死小鼠,無菌取肝臟、腎臟和肺臟,稱取0.1 g,加入1 mL無菌PBS勻漿,稀釋適當倍數,取50 μL均勻涂布于TSA平板,37 ℃培養(yǎng)過夜,計數CFU[10]。
1.6 數據采集和分析 所有數據的分析和顯著性差異P值的計算均采用GraphPad Prism V6.01 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用平均值±標準偏差(means±SD)表示,P值小于0.05為顯著性差異,P值大于0.05為無顯著性差異。
2.1 MIC的測定 如表1所示,SJJ在兩種濃度下,沒有使ENR在體外抑制BSA的MIC降低。
表1 各種藥物對BSA的MICTab 1 MIC of BSA for various medicines
如表2所示,SJJ在兩種濃度下,沒有使ENR在體外抑制SA的MIC降低。
表2 各種藥物對SA的MICTab 2 MIC of SA for various medicines
如表3所示,SJJ在兩種濃度下,沒有使ENR在體外抑制E.coli的MIC降低。
表3 各種藥物對E.coli的MICTab 3 MIC of E.coli for various medicines
綜上,SJJ聯(lián)合ENR在體外抑制浮游菌的試驗表明,其沒有明顯的改善ENR的抑菌能力,不能使ENR的MIC降低。
2.2 生物膜試驗 在抑制BSA生物膜試驗中,結果如圖1所示,低濃度的ENR無明顯的抑制BSA生物膜的效果,而聯(lián)合SJJ后,表現出明顯的對BS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在圖2中,COS與ENR聯(lián)合使用抑制BSA生物膜,無明顯的增效作用。
圖1 SJJ聯(lián)合ENR抑制BSA生物膜Fig 1 SJJ combined with ENR inhibits BSA biofilms
圖2 COS聯(lián)合ENR抑制BSA生物膜Fig 2 COS combined with ENR inhibits BSA biofilms
在抑制SA生物膜試驗中,結果如圖3所示,低濃度的ENR聯(lián)合SJJ后,抑制SA生物膜的效果無顯著性增加,高濃度的ENR聯(lián)合SJJ后,抑制SA生物膜的效果有顯著性增加;在圖4中,COS與ENR聯(lián)合使用抑制SA生物膜,無明顯的增效作用。
圖3 SJJ聯(lián)合ENR抑制SA生物膜Fig 3 SJJ combined with ENR inhibits SA biofilms
圖4 COS聯(lián)合ENR抑制SA生物膜Fig 4 COS combined with ENR inhibits SA biofilms
2.3 臟器載菌量的檢測 在體內抑菌試驗中,肝臟活菌計數結果如圖5所示,SJJ+ENR用藥后,肝臟的活菌數量明顯少于單獨使用ENR給藥組,表明SJJ可以顯著增加ENR在體內抑制SA的效果,如圖6和圖7所示,這一結果在腎臟和肺臟中也得到了驗證。
圖5 藥物處理后的肝臟活菌計數Fig 5 Viable count of liver bacteria after drug treatment
圖7 藥物處理后的肺臟活菌計數Fig 7 Viable count of lungs bacteria after drug treatment
試驗結果顯示,在抑制浮游菌的實驗中,SJJ和COS聯(lián)合ENR沒有明顯增強抑菌效果,其最小抑菌濃度仍保持不變;在抑制細菌生物膜的試驗中,SJJ聯(lián)合ENR在抑制BSA和SA生物膜的活性方面,有較好的效果,COS聯(lián)合ENR在抑制BSA生物膜方面,沒有明顯的增強ENR的抑菌活性,在抑制SA生物膜方面,COS減弱了ENR的生物活性;在體內試驗中,SJJ聯(lián)合ENR在治療小鼠肝臟和腎臟的細菌感染時,SJJ使ENR的抑菌效果顯著性增強,而COS處理的小鼠ENR抑菌活性沒有顯著性增強;在治療肺部感染方面,SJJ和COS均可以使ENR的抑菌效果顯著性提高,但是SJJ要略優(yōu)于COS。
吳俊偉[7]研究表明,恩諾沙星的抗菌譜廣,能作為廣譜抗菌藥使用,但是其抑菌能力偏弱。其設計的恩諾沙與硫酸粘菌素聯(lián)合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硫酸粘菌素對恩諾沙星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增效作用略有降低,這可能和硫酸粘菌素作用于細胞膜機理相關;馬燕[13]在研究殼聚糖與磺胺類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抑制綠膿桿菌的試驗中發(fā)現,殼聚糖可以作為增強劑和抗生素聯(lián)用,起到強效抗菌的目的。本試驗中,采用水提醇沉得到的茯苓多糖聯(lián)合恩諾沙星進行體外和體內的藥敏試驗,在體外的浮游菌實驗中,茯苓多糖沒有明顯增強抗生素抑菌能力的作用,但是在生物膜和小鼠體內實驗中,可以從試驗結果看到明顯的增效,這和母海缽[14]在研究殼聚糖聯(lián)合慶大霉素抑制細菌生物被膜的實驗結果相吻合,表明陽離子多聚糖可以在富含大量陰離子的細菌生物被膜表面聚集,并破壞生物被膜的結構,增大其通透性,促進抗生素透過生物被膜,從而增強其抑制生物被膜的能力。本試驗所使用的茯苓多糖,也會富含大量陽離子的多聚糖,在聯(lián)合藥敏試驗中,表現出了更好的抑菌增效作用,為茯苓多糖產品開發(fā)提供了思路。
本文的研究發(fā)現,相比單獨的恩諾沙星,茯苓多糖(SJJ)和恩諾沙星聯(lián)用能更有效地破壞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根據文獻報導,陽離子多糖可以促進抗生素透過細菌的生物膜,從而破壞生物膜,抑制致病菌[15-16]。而茯苓多糖(SJJ)作為一種多陽離子多聚糖,正好利用這一策略,提高了抗生素的作用效果,減少了所需抗生素的劑量,有助于減少由于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耐藥菌增多這一現象。同時,茯苓多糖和恩諾沙星聯(lián)用,在抑制分離自白羽肉雞的金黃色葡萄球菌(BSA)方面,也有很明顯的抗菌效果,這也為后續(xù)開發(fā)針對耐藥性致病菌提供了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