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萍,周 濤,白紅梅,杜金偉,朱春俠,姜 偉*,王紅彬,李 慧,陳俊英
(1.內蒙古農牧業(yè)科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內蒙古綠能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3.新城區(qū)科技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4.武川縣蒙莓草莓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內蒙古 武川 011700;5.呼和浩特市綠聯(lián)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近幾年,內蒙古地區(qū)呼和浩特市草莓種植已經(jīng)成為發(fā)展當?shù)剞r村經(jīng)濟的新型產業(yè),具有廣泛的產業(yè)前景。然而種苗是制約呼和浩特市草莓產業(yè)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隨著農業(yè)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的轉變,高架穴盤育苗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露地栽培炭疽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嚴重、繁殖系數(shù)低、成活率低、出苗不整齊等問題,非常有助于草莓育苗初始階段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1-6]。近年來,課題組與相關育苗企業(yè)進行合作開展了高架扦插育苗技術工作,降低了草莓種植戶外購草莓種苗的成本,每株草莓種苗可節(jié)省0.2元,莓農每667 m2可節(jié)省成本1 600元,增收4 500元,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草莓外來病蟲的危害。
高架扦插穴盤苗繁育技術,要求在具有通風、遮陽、增溫降溫、防蟲、噴灌、噴霧功能及水、電設施配套齊全的智能溫室、日光溫室或大棚中進行[7]。由于整個育苗周期均在設施內部進行,可極大降低苗期管理難度,全程不用除草,用藥量明顯減少,同時比裸根苗更早成熟。扦插育苗成活率95%以上,繁殖系數(shù)可達30~40棵/株,年可育草莓穴盤苗200萬株,能夠解決呼市17%的種苗缺口,按每棵1.2元計,可產生經(jīng)濟效益240萬~300萬元,純收益100萬~150萬元。
母株定植選擇高架育苗床,育苗床架包括栽培架、栽培槽(高架育苗容器)、栽培基質。
2.1.1 架型選擇
栽培架主體高度加上花盆的高度不能低于4段草莓匍匐莖長度,大約1.3 m,架寬20~30 cm,架長度根據(jù)設施長度設計,相鄰栽培架間距不小于80 cm(圖1)。行間地面需要硬化或用防草布、黑色園藝地布覆蓋防止雜草。
2.1.2 高架苗容器選擇
容器成本較低的方案是采用柔性栽培槽[1],將無紡布和塑料導水膜兩側固定在橫桿上,無紡布在上,塑料膜在下,中間自然下垂成U型槽,深度25~35 cm,塑料膜每隔50 cm打孔用于排水,每個育苗槽上鋪設兩根滴灌管負責澆水;或者使用花盆,規(guī)格為45 cm×25 cm×20 cm,每盆栽4株,每2棵母株由一個滴灌箭頭負責澆水。
2.1.3 栽培基質配制
蚯蚓糞、蛭石、珍珠巖按4∶1∶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每立方米基質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1~2 kg,另可添加體積比為5%的有機肥,保持pH值為6.5~7.5。
一般每667 m2可放穴盤苗8萬~9萬株,扦插穴盤苗擺放在育苗床或平整的地面上,地面應硬化或鋪設黑色園藝地布。
2.2.1 穴盤標準
子苗扦插選擇規(guī)格54 cm×28 cm的32孔穴盤,孔穴直徑5 cm,深度為12 cm。每個穴盤繁殖草莓苗32株,苗齡30~35 d。
2.2.2 育苗基質配制
子苗扦插可用常規(guī)蔬菜育苗基質,每667 m2用100袋左右育苗基質。
2.2.3 穴盤碼放和基質裝盤
定植前,將配制好的基質加水至相對濕度40%左右,堆放2~3 h后即可裝盤,用刮板使每個孔穴都裝滿基質,裝滿后各個格室應清晰可見。將裝滿基質的穴盤兩兩橫向相對擺放成一排,兩排間距50 cm左右。
3.1.1 母株選擇
優(yōu)選脫毒草莓種苗作為母株,每年更新1次。選擇具有5條以上的根系、3片以上新葉、葉色綠色、無污染且無病害的健壯小苗[2-3]。
3.1.2 定植時間和方法
設施內有加溫設備的情況下,2月中旬—3月初定植,第一次剪匍匐莖在5月中旬,可以增加出苗數(shù)量。采用柔性栽培槽,母株雙行定植在育苗容器中,株距15~20 cm,每667 m2定植母株3 000~4 000株。移栽時應去掉母株殘葉和老葉,栽植深度應深不埋心,淺不露根,使苗心莖部與基質平面平齊。定植前先澆水,基質濕潤即可,定植后澆足定植水。
3.2.1 母株管理
整個種苗繁育期間,及時去除花序、老葉和病葉,以便通風透光,減少養(yǎng)分消耗和病蟲害的發(fā)生。母株葉片的整體數(shù)量保持在5片左右,如果有分枝最多留2個,葉片的整體數(shù)量保持在8片以下[1]。
3.2.2 溫度管理
棚內溫度保持在白天25~30 ℃,夜間15~18 ℃。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采取保溫或降溫措施。
3.2.3 水分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定植水,澆透。母株緩苗后,及時澆緩苗水。匍匐莖和子苗大量發(fā)生期間,保持基質濕潤,加大水分管理。澆水的原則是基質保持濕潤,不從基質槽側面滲水,清晨草莓植株葉子邊緣有“吐水”現(xiàn)象為正好。
3.2.4 肥料管理
從新葉開始萌發(fā)后半月開始補充肥料,每10~15 d補充一次氮磷鉀復合肥,可選用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TE),每株按照0.5~1.0 g施肥量隨水沖施。新生的匍匐莖要補充葉面肥,匍匐莖大量抽生后停止使用氮肥,增施磷鉀肥,用0.2%~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每7~10 d一次。8月以后不再施肥。
3.2.5 激素處理
匍匐莖抽生時,用濃度為40~60 mg/L的赤霉素噴施1~2次,重點噴施心葉,間隔期為7~10 d。中午溫度高時進行,對繁殖力強的品種,則不需要噴赤霉素。
4.1.1 子苗的采集
根據(jù)草莓定植時間定扦插時間,苗齡40 d左右為宜,過短的苗齡,生長量不足,難成壯苗;苗齡過長,根系老化,緩苗慢,不利于草莓早熟高產。最佳的扦插時間是7月底,提前收獲的匍匐莖可進行低溫(3±2)℃保存[8],統(tǒng)一扦插。子苗采集標準為具有3葉1心、無根或已有少量初生根[7]。
4.1.2 子苗的分級、促根
分批次從母株上采摘子苗,整理子苗,去掉根部前端匍匐莖及病葉、殘葉,保留1片新生葉,其他的葉片全部剪下,留葉柄,留匍匐莖長度1~2 cm,便于固定。將子苗按大小分級處理。將分級整理好的子苗分別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浸泡5 min,撈出子苗裝入黑色塑料袋(塑料袋底部以及周邊均鋪一層報紙,上方蓋一層報紙),在溫度為2~9 ℃條件下放置72 h。
子苗匍匐莖基部不定根有明顯突起時,按苗體大小分開扦插到裝有基質的32孔穴盤中,保證每個穴孔扦插1株子苗。用手指或細木棍在基質上扎孔,將子苗根系輕插入穴盤基質中,將苗扶正,用基質壓實、壓緊,用“Y”形扦插工具叉住匍匐莖,扦插后同時做好品種、插苗日期等標記[2]。
4.3.1 溫濕度管理
扦插后,子苗扎根之前保持高溫高濕,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8~30 ℃,夜間保持15~20 ℃,濕度保持在80%~90%。當子苗扎根后,注意通風降溫,降低棚內濕度,棚內白天22~25 ℃,夜間15~18 ℃,濕度保持在60%~70%。
4.3.2 光照管理
扦插后覆蓋遮陽網(wǎng)(70%遮光率),7~10 d早晚見一次光;10~15 d只在中午前后遮陰;20 d以后全天見光。部分帶有不定根的大苗由于扦插后容易成活,應視苗情及時通風透光,以免徒長。
4.3.3 肥水管理
扦插后,采用均勻的細霧噴水,保持基質濕度在90%以上。以后每天噴1~2次水,視濕度情況而定,維持1周。當提起穴盤苗時,根團不散即可停止噴霧。子苗成活后,每隔7~10 d噴一次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早晨觀察葉面水分,無水珠則早晚各澆1次,保持基質濕潤。8月中旬開始控水,早晨葉片不打蔫不澆水。定植前7 d不澆水。
草莓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葉斑病、炭疽病、螨類、蚜蟲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堅持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農藥施用嚴格執(zhí)行GB/T 8321、NY/T 1276的規(guī)定。
使用脫毒草莓種苗,及時清除穴盤病株殘體,并帶出棚外銷毀,將病株穴盤基質集中到指定地點進行堆漚消毒處理。合理施肥,澆水。
育苗設施門口和放風口設置防蟲網(wǎng),設施內張掛黃藍板、殺蟲燈誘殺蚜蟲、白粉虱、薊馬等。
5.3.1 白粉病、炭疽病防治
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1 000倍液,交替輪換使用。
5.3.2 蚜蟲、紅蜘蛛防治
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防治蚜蟲;噴施1%阿維菌素乳油6 000倍液、15%噠螨靈1 500倍液或50%四螨嗪懸浮劑2 000倍液等藥劑防治紅蜘蛛。
移栽時植株完整、無病蟲害,具有4~5片以上發(fā)育正常的復葉,呈鮮綠色,葉柄粗壯、株型矮壯、株高約10~15 cm,根莖粗1.0~1.5 cm,須根多、粗而白[2-3]。運輸時草莓穴盤苗可整盤或數(shù)盤擺放在包裝箱中運輸,也可從穴盤中取出子苗整齊地碼放在箱子里進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