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問行為是必須環(huán)節(jié),它不僅可以讓師生有效溝通,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對對話教學理念的概念進行闡述,指出提問行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的價值,然后分析了對話教學理念視域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最后提出小學數學教師提問行為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問行為 對話教學理念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承擔著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責任。因此,面對小學教學改革的基本需求,教師更加需要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職業(yè)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就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而言,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是教師提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提問不當,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質量和效率,是當前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對話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的價值體現
1.對話教學理念
對話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和交流,但是其基本出發(fā)點應該是平等的基礎、開放的內容以及自由的氛圍。對話教學,就是以對話為主要模式的教學活動,而其前提條件就是師生在對話中的平等地位的保障,以保證師生之間交流的平等性、民主性和自由性,同時對話本身還要富于自由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對話教學不僅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亦可作為一種教學理念。
2.對話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的價值
首先,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邏輯性的學科,問題始終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缺乏了問題的引領,數學教學和學科價值的彰顯也必將事倍功半。因此,數學活動本身就是師生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往而復始,不斷進步的過程。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簡單停留在對學生的課堂知識的提問層面,應該使問題本身具有實踐性和探究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考慮問題本身的邏輯性和層次性,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
其次,對話和問題之間是源流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何種問題能夠引起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另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等“四基”要求,更為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當然也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基于對話教學理念引領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思想和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二、對話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提問行為的基本要求
1.提問的主體性
在對話教學理念下,師生均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必須彰顯兩者的主體性,不僅要做到教師的主導提問,更需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提問。首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將自己定位到參與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通過主動提問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其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具有主動性,主要表現為其在過程中的發(fā)言權問題,因此,對話教學理念需要學生能夠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為主的問題,彰顯學生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
2.提問內容的全面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四基”內容涵蓋了數學教學的全部內容,因此提問本身也要具有教學活動的指向性。具體而言,教師的課堂提問并不能僅限于固定的、單一的書本內容,還需要彰顯出多元化、全面的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檢驗的提問,還應該重視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方面的提問。
3.提問對象的包容性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是最為重要的階段,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必須要注重課堂教學提問的公平性和覆蓋的廣泛性,要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另個,提問要注意對象的個性差異,要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和有層次的提問,彰顯提問公平和包容性的重要方式。
4.提問過程的生成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進行問題預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預判。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回答并不是每次都會達到這種預設或預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對學生繼續(xù)追問,導致學生對問題認知的不斷深入。當然,這種追問可以突破數學學科的囿于,以拓展學生視野,獲得更好的生成效果。
三、小學數學教師提問行為的優(yōu)化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首先,我們要做好提問過程中的自身定位,要以學生視角出發(fā),在提問的同時做好聆聽,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放飛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其次,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向全班學生展示教師對他的關注,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2.注重數學基本思想的提問
雖然基本思想是新課程標準中新增的“四基”內容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注重數學基本思想的提問,持續(xù)關注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個人認為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首先,要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之間的關系。例如,對于交換律,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的追問: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交換律?它是怎樣給人帶來方便的?它對我們的生活具有什么意義?顯然,只有教師善于發(fā)現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之間的內在關聯,并據此進行問題的建構,方可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其次,要重視設計數學知識對生活意義的提問。因此,僅講解和傳授枯燥的理論是不可能引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教師的課堂問題設置必須要同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使他們在平時能夠細致觀察,最終實現數學知識在生活意義方面的有效落實。
3.注重多種提問類型的應用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本質就是對已經解決的問題和未解決問題之間關系的探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可以探討相同的或類似的問題之間的解決方式及辦法進行探討,進而達到自身解題經驗的豐富,以此提升自己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我們要運用好多種類開放式提問。由于小學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大多數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確定的,但是也并不是數學課堂上的所有問題都具有唯一確定的答案。因此,我們要運用好種類開放式提問,以引發(fā)學生的多維思考,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局限。其次,我們要運用好類似問題的比較提問,以增強學生對相似問題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洞察能力,進而豐富自身的解題經驗。
4.尊重學生差異的有效性提問
每個學生都是互不相同的,都具有自己的天性和愛好,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和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于各個方面,這是一個事實,需要我們理解認同和重視。因此,在對話教學理念下,我們必須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做好提問工作。首先,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為針對性提問打下必要的基礎。其次,教師要針對不同特質的學生做好針對性提問,特別是對那些偶爾舉手學生,要積極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參與討論,要放下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偏見,做到真正愛學生,幫助學生,通過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并將其正遷移到數學學習上來。
四、結語
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在對話教學理念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行為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當然,要提高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藝術,不僅需要相關理論研究的深入,同時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理論和實踐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并在課堂提問領域進行持續(xù)不斷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