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標識語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及傳播,傳遞語言信息的同時也傳達出文化內涵。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活動日益密切,“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將公共標識語翻譯成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勢在必行。而防災應急標識語有標識語的共性特點也有其特殊性,其翻譯質量至關重要。
關鍵詞:防災應急標識語,特點,翻譯
國內以公共標識語翻譯為研究對象,在翻譯現(xiàn)狀及翻譯原則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多以旅游標識語翻譯為研究文本,而對于防災標語的研究甚少。文本不一樣,所傳達的內容以及標語翻譯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一樣。鑒于此,本文以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為研究文本,探究其文本特點及翻譯技巧。
1 防災應急標識語的特點
標識語,又名公示語,社會標志語(于偉昌,1998),屬于社會管理用語范疇,是應用于社會公共場合的一種特殊語言現(xiàn)象,涵蓋范圍很廣,凡在公共場合張貼或印刷的旨在為一般公眾或特殊群體提供宣傳和服務語言標牌或標語都可歸于標識語范疇。標識語可分為四類,即指示性標識語、提示性標識語、限制性標識語和強制性標識語。
防災應急標識語是為了向公眾提供某種應對災害的指南和信息,使其能夠正確應對災害,平安度過危險,保全生命。因此,屬于指示性標識語的范疇。
1.1 慣用動詞
防災應急標識語旨在向公眾提供指引性信息,并讓公眾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這類標識語中慣用動詞來突出動作并警示大家。動詞的作用在于使讀者一目了然,能夠迅速反應并做出相應行動。例如:“立即報警”“迅速避開”。
1.2 連貫的動作
漢語因慣用動詞,屬動態(tài)表述性語言;在防災應急標識語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一句話常用一連串動詞。如“抱頭迅速跑到空曠地蹲下”,抱、跑、蹲均為動作且連貫,有先后順序。
1.3 文本內容特殊性
防災應急標識語的特點在于其表述內容和表述方式關乎于緊急狀態(tài)下讀者的性命,這也是這類標識語的特殊性所在。日常標識語,如“禁止踐踏花草”“禁止停車”是提醒眾人不要做出有傷大雅的行為,而防災應急標識語是緊急關頭,讀者的救命指南。如遇森林火災,“穿越火線時,要用衣物蒙住頭部,逆風逃跑?!逼湮谋緝热莸膶I(yè)性強,如不能按照應急指南行動,稍有差池,便會有生命危險。
2 防災應急標識語的翻譯原則
2.1 準確性原則
防災應急標識語不同于旅游文本標識語,它關乎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翻譯的準確性是此類標識語交際目的的重中之重。否則,就不僅是有損國家文化形象的問題了,甚至會上升到外交事務層面。例如:在樓房失火的防災應急標識語中“先試探門板溫度”,有人翻譯為 Firstly, feel the temperature of door panel也有人譯為 First, 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oor panel。這兩個譯本都抓住了標識語慣用動詞的特點而進行的翻譯,只是兩譯本的區(qū)別在于動詞“試探”的翻譯,feel 多指觸覺即用身體某一部位去感知。而Test多指測驗知識能力的級別,測試機器設備或檢查身體等。如果應急標語確用feel來翻譯“試探”一詞,想必會造成燒傷燙傷的事故。更甚者,“視情跳樓”譯為Jump out of the building,Jump off the building accordingly,試想在緊急關頭看到這樣的標語,如若照做會是什么后果?
將“先試探門板溫度”譯為“Try to intuitively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oor before doing…”既保證了標語內容完整且表達的準確有度,讓英語讀者一目了然獲悉救急方案。而“視情跳樓”旨在傳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跳樓作為最后逃生方案以保全生命,而非不顧周遭環(huán)境直接選擇跳樓。因此,譯為“jump off the building when it is possible”更為準確恰當。
2.2 警示性原則
防災應急標識語可以作為常識在公眾間宣傳,以警惕人們危險來時猝不及防,要重視潛在的危險,也能在危難之時使人們迅速做出反應并采取正確有效的行動。例如:洪災標語中,“如遇山區(qū)連降大雨,盡量避免過河?!比糇g為“Try not to cross a river in mountainous areas during continuous heavy rains”,從語義上來講,英語讀者雖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會認為這種情況下過河也無大礙。為了增強標語的警示性,譯為“Do not cross a river in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continuous heavy rains”更能明示。Try 與do雖都為動詞,且都用了動詞否定式置于句首,但try本身有“嘗試”之意,所以,do not 的警示性更強。再如“不冒險涉水,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可以譯為 “Dont take risks going across floodwaters. Stay in safe areas for rescue.”像是在勸說眾人,還是不要這樣做才好。但若改成Do not take risks going across floodwaters. Stay in safe areas for rescue。對比來看強調意味更強烈些。言外之意,如果你這么做了,后果將很嚴重。因此,我們在翻譯防災應急標識語時要謹慎措辭,慎用語氣。
2.3 信息對等原則
英漢兩種思維存在一定差異,語法系統(tǒng)存在差異,有嚴格的句法結構,一句話里不能出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要遵循信息對等原則,從意義著眼,利用中英思維及句法差異進行翻譯。如將“抱頭迅速跑到空曠地蹲下”翻譯為“run to the open areas with your hands over your head”。英語為形合性語言,如此翻譯,巧用了介詞但同時達到了簡潔完整表達源語的目的。
3 結語
標識語翻譯看似是小事,實則意義重大。旅游文本標識語翻譯的不好,后果無非是讓人看不明白,給英語讀者造成困惑。而防災應急標識語的誤譯不僅損害國家形象,更會導致傷亡事故,甚至產生外交糾紛,社會影響力遠超于其他文本類型的翻譯。因此,要足夠重視防災應急標識語的翻譯,要想翻譯質量高,需明確文本特點,遵照翻譯原則,進行規(guī)范化翻譯。讓大街小巷樓宇間張貼的標語以更好的面貌展現(xiàn),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
參考文獻
[1]李玉良,于巧峰.漢語標識語的英譯原則[J].上海翻譯,2008(01):42-45.
[2]趙湘.中英標識語的文化差異與語用翻譯[J].外語教學,2006(03):72-74.
[3]楊南翎,趙亞玲.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公共標識語翻譯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J].智庫時代,2019,31;221-222
[4]何航,王銀泉.公示語英譯研究可視化分析與思考[J].外國語言與文化,2018,02(03)102-112.
作者簡介
閆姝(1990-),女,漢,河北唐山,研究生在讀,英語翻譯,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