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世一
摘 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績效管理的重要性是世界公共管理的共同特征和趨勢,原因是公共財政支出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也是公共部門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效率,這是必需的。然而,公共教育領域的績效管理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比如價值導向性,勞動隱蔽性,成效滯后性,要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必須首先清除教育特點的特征,遵守教育價值的方向,區(qū)分顯性績效與隱性績效之間的區(qū)別,并開發(fā)適合各種教育特點的績效管理機制。
關鍵詞:教育績效;績效管理;理論基礎
績效管理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高等教育到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師的績效評和評價都很普遍。但是,在實踐中,績效管理帶來了許多爭議和懷疑,并產生了超出預期的負面影響。當然,了解教育的教育特點并建立適當的教育績效管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1 教育績效的基本特點
教育活動的特殊性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上。教育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被稱為“黑箱”,平等教育會對不同受教育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教育的表現非常復雜并且部分可以直接表達出來,部分是在將來的個人成長中反映出來的,另外,教育的有效性與其他因素的混合,分離教育的影響是非常困難的,這些特征直接影響教育績效管理的實施。這些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成效滯后性和隱蔽性。教育的有效性略有滯后性。當前的教育僅反映了教育有效性的一部分。經過一段時間后,教育的滯后性影響才逐漸顯現。一些教育結果可能難以顯示,這導致教育活動的表現性不合理。不科學,所以不可以將簡單的結果作為績效評估的唯一標準,這是至關重要的。
2)利益主體復雜。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有不同的利益,關于教育的有效性,做出了各種評估。例如,國家主要關心是否培養(yǎng)杰出的人才,并不擔心哪個學校培養(yǎng)出什么人才,但學校更關心自己是否在培養(yǎng)有才能的人才,父母更關心孩子是否是杰出人才,根據不同主體對教育價值訴書的不同,教育成效績效管理面臨著爭議,構成了不同的評價機制。
3)高度價值性。教育和價值是一種基于公共服務,與國家意志和意識形態(tài)以及各種以價值為導向的服務。根據事實進行價值判斷,績效管理主要通過績效評價執(zhí)行,績效評估是一種價值判斷,教育的價值不僅因學科而異,而且因教育主體而異,這導致進行績效評價的難度增加。
4)隱形投入突出。教育需要財力和物力,最重要的是人才投資。類似的教育活動可能對于教師的投入來說會發(fā)生重大變化,但很難判斷。例如,教師的工作與冰山理論一致,并且隱形勞動比較多,如果對其進行量化,那么很有可能導致教師比較專注于顯性勞動而忽略隱形勞動,那么這些活動當然就是“逆向績效”或“負績效”,在教育活動時,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5)表象復雜。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評估通過對事物的表象推斷事物的本質,教育表象與教育本質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評估績效相關指標變得困難。例如,老師成績的高低不一定反映教育的質量和目的,這也取決于考試的內容。學前教育進行小學化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但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重大影響。用于評估教育績效的簡單量化指標(成績)會導致偏離教育的初衷,我們一直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這種復雜性需要在教育活動的績效管理中格外小心,某些類別指標簡單明了,如果過度考核和懲罰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產生錯誤的教育,這是教育管理者應該意識到的一個問題。
2 教育績效的類型
公共管理服務通常分為三類:面向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績效(產品和服務績效),財務和市場績效(成本收益)和運營績效(有效性以及效率測量)。教育績效應側重于目標績效以及運營效率和績效,從社會影響來看,可以分為政治績效,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文化績效,教育績效的情況非常復雜,教育績效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維度分類,分類應該是教育活動績效管理的重要基礎。
1)從教育績效的生成角度來看,教育活動分為投入績效,過程績效和成果績效。有效的教育投入與教育的有效性直接相關,可以被視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實現教育效果的重要輔助手段,也是重要績效內容。通常也是最常見的績效活動。績效管理要求將績效生產的三個階段同時整合到教育績效中。
2)就績效管理表現形態(tài)而言,教育績效可分為產出績效,品牌績效,公共貢獻績效,成果產出績效的有效性與可以與重要績效內容的特定指標相關??诒放瓶冃Q句話說,它可能無法反映指標的變化,但是提高品牌聲譽也是一項重要的績效。同樣,教育機構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貢獻也應被視為績效的重要方面。
3)就教育績效表現形式而言,教育績效包括顯性績效,隱形績效和不確定績效。顯性績效可以直接表達和評估的績效。隱形績效是客觀存在的,但無法確定和呈現。不確定績效意味著教育的某些特征和影響是模棱兩可的。
4)對于教育績效發(fā)揮作用時間來看,該教育績效包括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以及中期績效,短期績效是目前表現出來的績效,中期間績效是可以在特定時間段內表現出來的績效。長期績效是教育針對個人和社會的長期不確定性績效。
3 教育績效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育績效管理基本上是反映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管理工具,通過績效管理改進教育績效,為一項行通過績效管理促進持續(xù)改進的績效。教育評估本身側重于形成性評估和總體性評估,著重于改善結果或更多地關注獎勵和懲罰。就教育績效管理方法和直接目標而言,有一些主要側重于過程管理,有一些是側重于結果管理,這是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績效管理可以分為兩種主要類型:形成性績效和總結性績效,這兩種績效管理類型是兩種績效管理基本形式。形成性績效管理是指績效管理的目的從而識別績效管理的問題和不足,并使用這些信息通過績效管理來分析和評估特定的改進方法,并最終提出持續(xù)改進的建議??偨Y性績效管理主要集中于對結果的持續(xù)改進和改善,以通過對績效結果進行獎勵或懲罰,來促進績效管理的持續(xù)改進,它主要基于對人的獎勵和懲罰。從某種意義上說,形成性績效管理是基于生成過程的管理活動,總結性績效管理是使用評估結果對人進行的管理活動,前面一種是基于績效自身改進,主要是為了管理“事物”,后者直接與那些從事績效的人管理,主要是對“人”管理,鼓勵人們或施加人們壓力,形成性績效管理的重點是建立績效概念,這需要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更多的溝通和咨詢來進行評估。最后通過信息收集,為管理者提供信息,它重視“審計”特征,該特征側重于核準,在信息處理階段,根據商定的評估計劃完成。審查結果的披露和使用主要集中于支持管理者分析,診斷,改進和完善,與獎勵或懲罰等無關。較少的功利性可以減少管理者的憂慮,并可以用來改善和提高績效??偨Y性績效管理更加強調管理者的績效理念,設置了評估管理指標,并且不支持評估者參與協商。信息收集著重于收集有關第三方收集的“客觀”信息,著重于根據自己的原則處理信息,并著重于績效的量化結果。
4 結語
績效管理是公共教育管理的必要方法,無論是否喜歡,教育績效時代已經來臨。教育系統(tǒng)必須面臨這些趨勢,積極識別教育的特點和需求,并加強對教育績效的研究和績效管理,以引導和促進教育績效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戚業(yè)國.論教育績效與教育績效管理[J].教師教育研究,2019,31(05):1-7.
[2]周彬.教育績效管理的教育學考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04):106-111+122.
[3]馮暉,王奇.高等教育績效管理體系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2(0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