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莎莎
摘 要:2019年末,新年的鐘聲還未敲響,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心。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中,全國普通人民群眾都按照專家的要求,宅在家抗疫,也有一些醫(yī)務人員,記者,交警,社區(qū)工作人員等始終在抗疫第一線,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護航,被稱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是人民群眾的英雄。而這場疫情帶來了許多行業(yè)的停產停工,許多公司不能夠開始正常運營,學校停課,各種考試延后等一系列問題。也相應地催生了各個行業(yè)在疫情下的新變化,新發(fā)展,本文就將探究如何在疫情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堂的情感教學。
關鍵詞:小學美術 情感教學 研究與探索
一、疫情下的課堂保衛(wèi)戰(zhàn)
春節(jié)假期的結束,沒有使得疫情得到緩解,全國各地都在一種備戰(zhàn)的狀態(tài),在家宅著抗擊疫情,盡量不外出,不造成病毒的傳染。疫情的嚴重性導致全國各地都不能提前復工,按時開學,隨著開學時間越來越近,許多學校展開了線上教學,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教育部在2月28日發(fā)布《部署統(tǒng)籌做好教育系統(tǒng)新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fā)展工作》,進一步明確地指出要做好在線教育教學,既要明確的知道當前線上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斷地探究開學后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課堂的有機結合與聯系。并強調各大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校制定一個政策或者一個學校制定多種方案的在線教學課程,組織老師革新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式,在網絡安全運營的情況下,保證在線課堂的穩(wěn)定開展。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通知,全國各大高校都按照要求做出了“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借助當前的互聯網發(fā)展模式,將教學方式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如期開展在線課堂進行授課。在此疫情下,如此大規(guī)模的實時在線、異地互動的授課方式在世界教育歷史上尚屬首次。面對新冠狀肺炎疫情,院校師生們也在以居家學習的方式,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去,堅守著傳播知識的陣地。
二、小學美術課堂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美術課程具有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對于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形象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美術教學的價值與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美術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術課堂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如何畫畫和如何審美的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制作板報,手抄報,創(chuàng)建課堂學習角等實踐活動中都能夠運用美術思維去裝飾。大部分家長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課水平,對美術課都不重視,因此部分學生對于美術創(chuàng)作學習也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導致其上課行為懶散,美術創(chuàng)作的真正價值與意義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與應用。因此老師應該掌握情感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應用情感教育實施教學目標,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得學生對于美術創(chuàng)作課程產生興趣,保證課堂質量,促進學生藝術情操的提升。
情感教育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策略,具體是指老師用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fā),鼓勵,引導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促進教學活動積極進行的過程。小學生年齡段偏低在知識能力,自覺性和自我約束方面都有許多的欠缺和不足,如果老師只是單純的在課堂上教他們美術知識和畫畫的一些技巧方法,學生們往往難以理解,技巧得不到實踐運用,學習效率低下。美術課程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突,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將視覺與情感進行有機融合和加工創(chuàng)造,讓課堂教學過程情景交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情感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還能夠在情感教學的熏陶下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使他們具有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作美的意識與基本的能力,具有積極向上的審美價值取向,懂得珍惜且美好的事物,也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于藝術的表達與美好事物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能力,進而使得他們審美意識得到提高,生活品質得到提升,不斷地促進個性化發(fā)展。
三、疫情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實施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情感教育活動與日常認知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在美術課堂中,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對于美術創(chuàng)造的情感體驗,靈活的應用情感教學策略進行課堂授課,使得課堂充滿基情與活力。
疫情給了學生們和家人相處的特殊時光,老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觀察特殊時期下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和風景,遵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作美,激發(fā)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的熱情,用畫筆記錄下了與家人在一起共渡難關的美好,為這段難忘的日子留下了一個永久的記錄。
1.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激發(fā)情感共鳴。
在家抗疫期間,學生接觸的人和事物較少,但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較多,關注疫情期間的新聞報道等事物較多,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從疫情出發(fā),與學生找到共同的話題,引導學生從中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與創(chuàng)作素材。例如老師可以從此次疫情中野生動物方面切入,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從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在進行創(chuàng)作。再比如在疫情期間,國家處于危難時刻,全國各地人們都宅在家,避免疫情嚴重發(fā)展,共同抗疫,共渡難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多的特殊時期下,老師可以從親情愛國等話題入手,讓學生在與家長相處的過程中觀察,如母親默默無聞洗衣做飯的時刻,父親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刻,各地的醫(yī)護人員、警察奔赴在抗疫一線,不畏困難,艱險,守護群眾健康的偉大行為都是學生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的素材,這些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素材,非常有助于學生激發(fā)情感共鳴,開展美術德育和愛國教育。此外,學生在家抗疫期間,娛樂時間較多,老師可以從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開展品質教育,如國產動畫片中喜羊羊的聰明勇敢和樂于助人,熊出沒中動物之間的關愛和愛護大自然的精神等各種正能量,都能使得學生引起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方便師生課堂教學的溝通交流,更好地開展情感教育。
2.轉變師生角色,拉近師生距離。
美術是傳播美的藝術,一堂生動有趣的美術課程,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在疫情特殊時期下,老師與學生不能面對面的進行實時交流,所以老師更應該注重轉變師生角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與學生共同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單純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硬塞給學生,這樣美術教育將毫無趣味和意義可言。因此在實施美術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加強與師生的交流與溝通,轉變以往老師是課堂主宰者角色的傳統(tǒng)觀念,走到學生的內心中,傾聽學生創(chuàng)作的聲音。在疫情期間,老師布置的課題任務,不能片面地要求學生將作品制作的非常精美精致,應該聽一聽特殊時期作品背后的故事。我們從各種新聞報道上可以看出,許多年輕的醫(yī)護人員不畏艱難困苦,不懼生死,奔赴疫情一線城市,積極參與抗疫工作中去,老師可以多講講關于抗疫的偉大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將故事背后的情感通過創(chuàng)作進行表達,鍛煉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與感知能力,發(fā)揮此次疫情下全國人民共同抗疫,全球人民團結一心共渡難關的精神。老師也要通過在線課堂表達對學生的關心,轉變教師主導者的地位,拉進與學生的距離,更好的進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3.多角度創(chuàng)新,增強美術感染力。
疫情期間,在線課堂教學中,老師也要不斷地注重自身的創(chuàng)新探索,特殊情況下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理念,多角度思考與分析,增加藝術感染力。面對史無前例的新冠狀肺炎疫情,無數的美術家,包括部分的美術愛好者都以一腔熱情去表現自己對于醫(yī)護人員等抗疫一線英雄的感動與感謝。一時間創(chuàng)作了無數與疫情相關聯的作品。就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毋庸置疑是一個良莠不齊的狀態(tài),這也給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如何面對社會重大事件提出了現實的靈魂拷問。美術創(chuàng)作應該如何的表現此次疫情呢?理所應當,我們都會想到影響整個疫情發(fā)展的一些特殊人物。比如鐘南山院士,他所說的權威性話語讓整個疫情事件發(fā)生了重大轉折,但是如果說美術創(chuàng)作是以表現他來銘記這一事件的話,那顯然是不足夠的。
今天盡管我們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美術創(chuàng)作,可是贊美的方式幾乎都是相同的。那么我們就會考慮有沒有一些新的角度、創(chuàng)新的構思與構圖模式、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分析等等,能不能更好地表現出疫情期間人們面對生活種種困難,能不能提現出與病魔作的斗爭。毫無質疑,我們必須正面的表現出疫情當中國家所做出的正確決策和周密的部署,表現醫(yī)護人員激情的投入,表現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 表現抗疫中可歌可泣事件等等,都是應該體現出的重要的藝術,但是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歷史情節(jié)和藝術感染力,能夠反映出當時社會大事件發(fā)生時的困難、團結、共渡難關的精神,用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記錄社會歷史事件,表現出人們的關注,使得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回到藝術的本質中,引導學生多方位全面綜合考慮社會事件,創(chuàng)作出高品質,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結語
疫情時期的美術創(chuàng)新實踐,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停課不停學”。孩子們陶醉地涂寫童年宅家、童心璀璨、童真光亮的生命圖騰,讓他們忘記了疫情的恐慌,減輕宅家過久的心理負擔。通過美術之愛、之趣、之樂、之藝,不僅喚醒了孩子及家長一起尋找著新時代國家的強盛、當下生活的美好,直面疫情中的愛國精神、民族力量和人性之美,更催生著每個人內在的美好愿望、激揚家國情懷與生命色彩。
參考文獻
[1]蘇文婷,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7(08):130-131
[2]胡秀榮,淺談小學美術課堂的情感教育[J].大東方,2015(10):291-292.
[3]張華軍,疫情下的教育契機——淺議“停課不停學”[N].新華社,2020-2-12
[4]嚴錦錦,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J].學苑教育,2017(0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