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誠
摘要:小學階段處于學生在學前教育和后續(xù)系統(tǒng)化的教育過程之間的過渡階段,顯然,為學生安排過于繁重的課業(yè)工作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是產生厭倦,所以探索既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又能為學生減輕負擔的高效課堂教學方式是至關重要的。高效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積累和傳授,更是對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是高效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樣態(tài)的系統(tǒng)化、多樣化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
小學數學有效性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積極性、教學硬件設施、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方法等等。由于小學數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大多是較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學好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都會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努力構建有效性課堂,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結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基礎教學階段常用的教學模式,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角度來看,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進而幫助學生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茖W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而展開,圍繞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情境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功能,為學生播放視頻、音樂等類型的素材,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下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果。[1]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身邊常見的三角形,通過后續(xù)的學習,引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知識點。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埃菲爾鐵塔等著名建筑,觀察三角形的應用方式。圍繞三角形最核心的特征展開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2]
二、善用多媒體來授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較為深奧或是抽象的問題,由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限,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產生畏懼情緒,喪失學習的興趣。這主要是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考能力和生活閱歷不足所造成的。故而,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將一些復雜、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化繁為簡,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
例如教師在“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中,如果單純的灌輸理論知識,這會令學生難以真正理解相關概念?;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條形統(tǒng)計圖理論知識與概念轉化為問題,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上,讓學生根據多媒體上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輔助工作,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加以引導,最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解決了重難點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發(fā)展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營造競爭氛圍
如今,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之所以被廣大教師重視、應用,是因為這種方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不過,時間一長,有些小組往往會應付了事,對于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也只敷衍了事,消極對待。為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開展競爭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筆者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一節(jié)的數學課都進行競賽,包括上課的紀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練習的準確率等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相應加分或減分。一節(jié)課下來,統(tǒng)計各組的得分,由課代表進行記錄,一個星期小結一次,得分最高的組能參與抽獎一次。這個抽獎也是模擬商場的印花形式,印花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兌換獎品。每到周五的最后一節(jié)數學課,就是學生最激動的時刻,因為科代表會宣布本周各小組得分情況。那時,得分最高的小組會歡呼雀躍,得分低的小組也會相互檢討,決心下周要做得更好。在課堂上營造這樣的競爭氛圍,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發(fā)揮同學之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運用有效的評價方式
完整的評價方式對了解學生整體學習過程有重要作用。僅僅依靠最終教學成果來評價,不能完整呈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成長變化,使得評價結果不完善、不準確。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統(tǒng)一,從教學開始到教學結束整個過程,記錄學生的系統(tǒng)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及難點,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式。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是逐步推進、相輔相成的,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對學生學習數學有極大幫助。過程性評價是教師掌握學生數學知識體系進展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講解完一個知識點之后,學生是否能夠主動轉化成自己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知識的內化過程。對于課堂評價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獎勵,課堂評價最簡便、最及時、最有效的評價方式往往是教師的語言;二是肢體語言勉勵。教師發(fā)自內心的真誠一致,也使得教師在肢體表情、動作等方面都能夠達成一致,無形當中讓學生感受到非常自然的、來自教師的鼓勵和促進。作業(yè)評價,通過布置和完成作業(yè),教師了解到學生在知識方面掌握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某一個問題或者某幾個問題掌握得不夠清楚,可以及時通過批閱以及集中進行講評的方式,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理解,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進一步的激勵和發(fā)揚。
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重點,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作為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先進教學方法,結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利用微課教學豐富學習素材,最終實現(xiàn)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孔小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02):104.
[2]顧大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