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明
【摘要】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更加豐富、方法更加靈活、效果更加顯著、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面臨著內容雖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多元化文化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沖擊等挑戰(zhàn)。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主要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領域、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信息和內容的有效管理、關心幫助學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等等。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時代;思想政治;機遇;挑戰(zhàn);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0)05-0094-03
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往方式,在提高學習效率、豐富課余生活、擴大交往范圍、改變思維方式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的機遇,為提高工作實效性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內容,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互聯(lián)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較大挑戰(zhàn)。
一、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更加靈活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突破了信息的時空限制,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直觀,如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等方便在網絡上展現(xiàn),以此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庫。大學生通過微博、QQ、微信等網絡工具能夠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破除迷信,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在網絡環(huán)境下,各種社會熱點新聞等更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些事例,加以正確引導,提高大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更好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各項工作中還存在被弱化的情況,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手段和方法單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也就是大學生對思想政課興趣不高,存在厭煩心理。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網絡,把網絡手段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會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特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大學生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網絡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信息量大和傳播迅速等特點。在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把思想政治基本原理、相關案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使抽象的原理、知識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給學生答疑輔導,與學生加強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1.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的挑戰(zhàn)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集中反映,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秉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大學生才會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才會堅定為國家、民族不斷奮斗的決心。而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海量的信息在不斷傳播,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文化思潮不斷沖擊大學生的思想,各種腐朽沒落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也在不斷侵蝕大學生心靈,這些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提出了挑戰(zhàn)。
2.虛擬的網絡生活對大學生社交生活的挑戰(zhàn)
當代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網絡的發(fā)展給大學生的社交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網絡具有虛擬的特點,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的大學生往往自制力不強,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有的大學生在網絡上任意發(fā)泄,充當鍵盤俠,發(fā)表一些不正確的觀點;有的大學生終日沉迷于網絡游戲,消耗了寶貴的時間、有限的精力和財力,極大地影響了學習和生活。也有的大學生過分依賴網絡,只愿意在網絡上與人溝通,逃避現(xiàn)實,人際溝通能力下降,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大學生人格發(fā)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參差不齊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或平臺,重大新聞事件能及時在平臺上發(fā)布,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但這些新平臺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內容雖然豐富,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帶有“作秀”的成分,只重視標題是否吸引人們的目光,其內容空洞無物;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只追求版面的美觀性,不重視平臺能否給大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等等。
4.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聯(lián)網的興起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環(huán)境,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更加先進、效率更高,這些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黨團組織相關人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因為,互聯(lián)網時代面對的環(huán)境條件更加復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網絡時代,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動向、新需求,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才能成長為一名適合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策略
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
互聯(lián)網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因此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才能適應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這支隊伍應當既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又具有一定的網絡技術知識,善于運用網絡工具開展工作。為此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通過政治理論培訓、教學理論培訓、網絡技術培訓等,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和網絡技術水平,適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變化。
2.提高對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已進入5G時代,網絡日益深入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也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網絡思政的意識,了解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絡陣地,把網絡技術的最新成果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傳統(tǒng)的微信、QQ、微博等工具外,當前比較流行的抖音、知乎、大數據分析技術、VR技術等更多媒介也可廣泛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順應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有效性。
3.加強網絡信息和內容管理
互聯(lián)網有利于傳播各種有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信息,對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動非常有利。但是,網絡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和內容,讓青年大學生難辨真?zhèn)?,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一個難題。為了加強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信息和內容的有效管理。
4.關心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網絡觀,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不能過分依賴網絡、沉迷網絡,形成所謂的“網癮”;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形成網絡思維,深入大學生群體,充分了解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把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案例、知識精準地推送給大學生;最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向琳麗.試論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思想政治教育,2019,(5).
[2]敖瑩瑩.高校思政教育在網絡時代下的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6).
[3]朱潔瑜.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思路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9,(5).
[4]孫偉,馮曉東.基于網絡思政法構建“育人共同體”的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8).
[5]沈寧.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J].科教文匯,2019,(7).
責任編輯: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