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軍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對不同的年齡段的學生,閱讀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小學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站在兒童的角度推薦閱讀書籍和教授閱讀方法。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從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如何指導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指導時間要靈活
整本書閱讀的意義有目共睹,但如何才能讓學生不排斥閱讀,嘗試整本書閱讀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兒童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想要什么,知己知彼才能有效開展閱讀指導活動。
想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就應該讓學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指導學生閱讀。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課外閱讀指導納入語文課程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每個月至少閱讀一本課外書,教師則應該一個學期至少上三節(jié)閱讀指導課,做到教學有計劃,指導有方案。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利用好每個時間段,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指導內容。
例如,在班會上舉辦“閱讀分享會”,低年級的學生可以上臺講述自己最近看過的一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中年級學生則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高年級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見解。除了利用班會課,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書單,讓學生課余時間閱讀。在課堂上教學閱讀技巧,引導學生高效閱讀整本書。低年段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不多,可以在課堂上詢問學生最近“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并給予指導。高年段的學生課堂教學內容較多,教師就可以在課余時間多來教室?guī)椭鷮W生解決閱讀問題。
閱讀指導可以整本書的閱讀指導為主,時不時穿插群文閱讀、經(jīng)典誦讀等指導形式,幫助學生擴展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二、推薦合適書目
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課型,不同的體裁應該有不一樣的指導方式。教師除了利用好整本書閱讀的推薦書目之外,還應該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
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帶插畫、拼音的國內外優(yōu)秀圖畫書和童話書,像《一粒種子的旅行》《沒頭腦和不高興》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想象能力;而對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指導他們閱讀一些淺顯的兒童小說,慢慢滲透偵探、歷史類的具有一定難度的讀物,如《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成語故事》等,這樣的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閱讀經(jīng)典名著和科技、傳記類的讀物,如《科學家的一百個故事》《水滸傳》等,這樣的讀物更符合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不同學段的學生認知水平、閱讀水平也有所不同,對同一本書的閱讀等能產(chǎn)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因此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閱讀書目,探索適合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的“整本書閱讀”書目。
三、家長有效參與
家長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以更好地發(fā)揮家庭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例如筆者學校就有三間圖書室、兩間閱覽室,可以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在圖書室閱讀。在舉辦校園活動時讓學生和家長扮演書中角色進行表演。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家庭教育講座,讓家長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并在家里指導學生閱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家長進入校園或者是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溝通,讓學生家長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以及長處,分享教育經(jīng)驗,一起引導學生更主動地閱讀。
家長對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極性,教師就應該讓家長認識到閱讀的好處,并讓家長切身體會親子閱讀的益處,從而積極配合教師開展相關活動。
四、指導場地靈活
很多教師認為教室是指導學生閱讀的主要場所,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推薦學生閱讀某一本書,在教室里詢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見的問題,在課堂上匯總學生的問題并進行解決。這樣的方法雖然可行,卻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在完成任務,其實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書籍的時間并不多,主要閱讀的場地還是在家里或者是閱覽室。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選擇指導場地,讓學生更舒適地閱讀。圖書室里書籍很多,教師若是能夠在圖書室里為學生提供辨別書籍好壞的方法,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學生則會更加積極地出入圖書室。在圖書室,學生或多或少有看不懂的地方,這時教師若是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那么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會被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