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能夠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各位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積極的結合現(xiàn)代教育的新形勢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特別是農村這樣的發(fā)展比較落后的地區(qū),本文就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整合做出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農村地區(qū) 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就現(xiàn)階段而言,為了使小學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各小學在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對教學水平的提升。以現(xiàn)代教育視野下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基礎,引入先進的教學技術和策略,保證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在高效的教學模式下得到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因為發(fā)展落后,在教育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導致小學音樂教學常常會被忽視,實際的教學質量也不盡人意。對此,為了改善農村地區(qū)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各小學音樂教師就要注重將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改善,從而提升農村地區(qū)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促進農村地區(qū)小學教學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一、營造有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近年來,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大環(huán)境之下,我國的教育領域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都引入了大量高效率的教學設備,其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可以將原本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將抽象的概念以更直觀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因為發(fā)展落后,在信息化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和廣泛使用上不夠及時。因此,各位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工作時,務必要注重對各種技術的應用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1]切忌盲目從眾,毫無計劃的開展“一刀切”式的教學。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先要充分發(fā)揮出信息化技術的便捷性、資源共享性,多為學生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將抽象的教材知識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先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音樂學習。
例如,為了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更多元化的知識,打開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音樂教學和語文古詩詞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感,營造歡愉的氣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體會語文古詩詞的魅力。如,我在疫情期間空中課堂的網(wǎng)絡直播音樂課《春雨蒙蒙地下》一課時,在學生學會歌曲后,我提出舉辦一個家庭詩詞大會,跟爸爸媽媽比試一下,看誰還能說出別的形容春天的詩句嗎,最后我用多媒體邊出示有關春天詩句的美麗風景畫,《漁歌子》《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春曉》等等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還將《江南》這首詩與兒歌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先給學生教授基本的曲調和節(jié)奏,當學生可以獨自演唱歌曲時,再對其中的歌詞進行更改,以《江南》的內容替代。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江南地區(qū)的美麗風景畫,在營造輕松生動的教學氛圍之時幫助學生體會音樂節(jié)奏的動感以及傳遞出的感情,在加深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實現(xiàn)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
二、音視頻結合,幫助學生理解
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實質上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技巧,能夠對簡單的兒歌進行歌唱,增強學生對音樂感知能力。在音樂學習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聽和唱,歌唱者通過對歌曲的認真聆聽來感受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情感。而后,通過自己所掌握的音樂技巧,將歌曲演唱出來。但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教師再音樂教學中只依靠簡單的“聽”“唱”來讓小學生體會音樂歌唱技巧,是很難使學生真切地掌握并且達到情感共鳴的。[2]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支撐的多媒體設備,將音樂歌曲轉化為音視頻結合的形式,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聽覺來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感,另一方面通過視頻中對口型技巧的解說,幫助學生掌握發(fā)音技巧。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國歌中不同字眼、節(jié)奏處的發(fā)音技巧,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多媒體設備上呈現(xiàn)出的發(fā)音技巧、口型技巧動態(tài)圖,再讓學生一邊體會一邊自己以簡筆畫的形式對其中的技巧進行總結。通過對嘴部動作、喉嚨、舌頭處動作的繪畫描述,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滿足小學生好學、好動的學習需求。既能讓學生的真實想法表現(xiàn)出來,還能提升小學生對音樂作品本身的了解。
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將知識內化于心,感受學習的魅力。在教學中,各位教師還要注重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轉變。農村地區(qū)的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通過音樂教學改變個別農村學生的自卑心理,在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激勵和鼓舞,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主人公的身份,提升農村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自信心。農村小學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音樂,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放松,體會音樂中傳遞出來的情感,讓學生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3]
例如,在音樂教材之中,包含了大量的欣賞曲目。但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將這些素材逐一對學生進行講解。對此,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就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小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教材中的歌曲進行分析。在同齡人的探討之中,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對問題的發(fā)掘和解決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對曲目的理解自然會變得更為深刻,從而更有效的提升農村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形勢之下,為了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使農村小學生可以接觸到更豐富、更多元化的知識。在教學中,各位教師就要注重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將學生作為音樂課堂的主體,以趣味性強的形式展現(xiàn)出農村地區(qū)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特色,提升農村小學的綜合辦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思宸.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D].廣州大學,2017.
[2]周碩潔.論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材與教學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錢桃紅.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