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
編者按: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發(fā)布“強基計劃”,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致力選拔培養(yǎng)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yōu)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這意味著已經實施16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成為過去?!皬娀媱潯钡某雠_,對高中教育會產生什么影響?高中學校該如何應對?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相關教育工作者的觀點。
面對“強基計劃”,承擔著為高校培養(yǎng)輸送優(yōu)秀后備人才的高中學校,必須主動適應、調整、跟進,并做好迎接挑戰(zhàn)的充足準備,實現與大學無縫對接。
學校應加大學科競賽培訓力度,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從保送生人數的縮減到自主招生計劃的取消,許多學校認為開設競賽類培訓課程意義已經不大,甚至認為“強基計劃”是對“競賽黨”的一種打擊。這是一種誤解。為了更好地應對“強基計劃”,高中學科競賽培訓不僅不能削弱,反而要進一步加強。教育部為什么要縮減保送生人數,取消自主招生?無非是因為這里的“水”太深,弄虛作假、以之為跳板、功利色彩太濃——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獲得者有幾個終生從事基礎數學研究呢?自主招生再進行下去弊遠大于利,縮減取消勢在必行。如今改為“強基計劃”,實際是在正本清源,早些發(fā)現“緊缺人才”,找到真正有興趣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才。文件中“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表明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作為高中學校應懷著“為國儲才”的信念,盡力開展學科競賽培訓,主動融入“強基計劃”中。
學校應主動對接大學“強基計劃”的培養(yǎng)目標,成為試點大學“某一特色”的生源基地。隨著“強基計劃”的實施,不僅大學會整頓秩序、重新洗牌,中學亦然。5月12日,清華大學致理、日新、未央、探微和行健五個書院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強基計劃”的特設書院,實現“強基計劃”人才選拔與培養(yǎng)的一體化管理?!皬娀媱潯闭猩鷮I(yè)分為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yè)、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yè)和基礎文科類專業(yè)。其中,日新書院負責基礎文科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致理書院負責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探微、未央和行健三個書院則負責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yè),分別對接化學生物學、數理基礎科學和理論與應用力學三個專業(yè)方向。面對如此細致有針對性的做法,我們高中學校及校長是不是可以厘清整合自己學校的資源,和清華五個學院來個無縫對接?比如,若學校以文科見長,可以和日新書院對接,了解書院的需求,在高中階段為有這種興趣愛好的學生開設先修課程,通過自身努力把學校辦成清華大學日新書院的基地。實施“強基計劃”的大學有36所之多,相信經過努力,學校一定能和某個大學、某個方向進行對接,從而成為其生源基地。
學校應堅定“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辦學情懷與信念,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尤其要切實加強體育和勞動課程建設?!拔逵⑴e”是黨的教育方針,不可偏廢。然而,現實中,重智育輕德體美勞是普遍現象,體育與勞動尤其受到忽視。體育課在高三形同虛設,僅以跑操來代替,勞動課更不用說。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出臺了有關文件與規(guī)定。在“強基計劃”中,體育測試也成為高校考核的重要內容。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高度重視,在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方面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高中學校應該自覺執(zhí)行課程標準,讓體育和勞動課程真正落地。
此外,面對“強基計劃”,高中學校還應在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制定并完善“緊缺人才”早期發(fā)現、早期培養(yǎng)的相關制度與辦法,為國家的強盛與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找到明確的靶向。
(作者系東莞市華中師大附屬中學校長、深圳市光明書院名譽校長)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