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瑜
摘 要:小學的語文教學始終都離不開這兩條主線: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條主線本來是同等重要、相輔相成的,但是許多教師對閱讀教學更為重視,他們也會更加系統(tǒng)地教學生閱讀。因為閱讀教學的課堂目標清晰明確、易于操作,但是寫作教學的目標則難以準確地把握。如果讓學生盲目練習,就容易適得其反,讓學生對寫作失去信心和興趣。文章就此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教學生寫作的有效方法,希望借此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提升寫作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寫作教學;小學語文;問題
一、小學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真實的寫作素材
現如今,教育部十分重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可是許多小學生最頭痛的就是寫作。由于學業(yè)負擔加重、父母平常的工作較忙等種種原因,學生很少有機會外出,因此他們缺乏一些真實的寫作素材,也缺乏對生活的認識,所以也就沒有真實的情感需要表達。而寫作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情感的表達,進行情緒的宣泄。如果沒有真實的素材,那么也就談不上寫作了。正因為如此,失去了對寫作素材真實性的把控,小學生也就很難領悟到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真正內涵,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什么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就無內容可寫了。
2.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較差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我國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課堂教學質量與之前相比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由于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很多小學生的課余閱讀量在直線下降,因此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能力也在迅速降低。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給小學生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需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形成語感,最終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
3.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中學生缺乏主體性
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語文這門課程讓他們喜憂參半:喜的是語文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并且上課的過程并不抽象,很容易理解;憂的是到了寫作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導致得分率非常低。這種情況總結起來就說明了當代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較低,他們對語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就表現為分析能力和文本組織表達能力差。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如此才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
從表面上看,教師確實也一直在很認真地講作文,但實際上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是因為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當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教師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只有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學生才能夠提升課堂參與感。教師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對寫作課堂產生興趣,而學生也才能產生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然后更好地嘗試寫作并且不斷積累經驗。
二、小學語文高效寫作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1.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學會欣賞優(yōu)秀作品
要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學會判斷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也就是先要提升自己的鑒賞水平,不然,無論花費多少時間最終都只是浪費時間。但是學生的鑒賞能力有限,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去幫學生篩選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名著。閱讀名著就相當于和一位智者在交談,因此學生的收獲自然不會小。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名著可以有效地加深對寫作方法的理解。而且在閱讀名著的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教學生有意識地把一些覺得精彩的片段或者句子摘抄記錄下來,并要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將摘抄的片段或者句子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2.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他們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自控力差、貪玩、喜歡有趣的東西,而作文的教學過程本身就邏輯性和連貫性極強。如果教師的教學枯燥無味的話,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寫作課堂的有效方式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爭取讓他們上課時盡可能地集中注意力,切忌精力分散。而具體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寫作指導的流程趣味化、形象化,比如,教師借用講故事或者是做游戲的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作文題目是“我們的奇思妙想”,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可以詢問學生:“你們想知道偉人小時候都想過什么嗎?”學生一定會聚精會神地聽。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某位偉人小時候奇思妙想的故事告訴他們,然后再詢問大家有沒有什么奇妙的想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和記錄,然后進行習作練習。通過這樣的寫作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寫作能力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3.引導學生重視優(yōu)美語句的積累,加強寫作訓練
許多教師在教小學生寫作的時候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喜歡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一些很高深的東西。這種做法其實是忽略了學生基礎薄弱的事實,這也是很多學生對寫作恐懼的原因之一。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并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高深的東西。這就導致他們的思路打不開,寫起作文來也就無從下手。
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幫他們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要想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教師先要引導學生重視優(yōu)美語句的積累,然后加強寫作訓練。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心”這個話題,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去分析,然后對初稿進行潤色,將在課內外積累的形容詞、句子等運用出來,逐步豐富文章內容,不斷練習和反思,最終一定會有所收獲。
4.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授課過程中時常出現問題,很大的原因是教師沒有考慮到小學生在語文寫作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只能聽,因此學生在課堂的活躍度不高,嚴重缺乏積極性,寫作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5.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寫作方法
現在,許多學校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不高,準入門檻比較低,再加上有一部分年紀較大的教師很早就開始教小學生,教學手段單一,沒有根據時代變化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教學方法,具體表現為只重視講解寫作的要求,卻沒有講解到底如何寫作文,如何寫好作文。
有些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只給學生一個題目就讓學生開始寫作,這種方法是十分錯誤的。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只能硬著頭皮去寫,很難進入舒適的寫作狀態(tài),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對語文寫作的興趣,或許還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心理。
因此,教師應當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寫作方法,即先從最簡單的基本句子教起,然后幫助學生修改和潤色,再去幫助學生總結正確的寫作框架。通過這種系統(tǒng)性的教學,學生可以提升寫作的水平。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如果不夠先進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教育方式,提高寫作教學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寫作的熱情。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fā)現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美好。學生要學會將這些生活點滴記錄下來。這樣既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又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增加他們寫作文的素材,一舉多得,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啟光,楊 冰.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寫作:內涵、特征及教學策略[J].教育導刊,2019(12):65-69.
[2]謝 蓉.還學生真正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芻議[J].小學教學研究,2019(29):41-42.
[3]楊順仕.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87-88.
作者簡介:黃 瑜(1969— ),女,壯族,廣西德保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