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克云
摘 要:文章通過突發(fā)事件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情緒,提出了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調適的內外途徑。
關鍵詞:突發(fā)事件; 心理健康;心理調適
1 大學校園突發(fā)事件
1.1高校突發(fā)事件的含義
高校突發(fā)事件是指在大學里突然發(fā)生的,因為各種人為的、自然的或者社會政治的因素引發(fā)的以大學生為主導的,學生工作管理者短期內無法控制的,會給學校的教育工作、日常生活等造成一定干擾、打擊或破壞的事件[1]。高校突發(fā)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學校管理類、公共衛(wèi)生類、安全事故類、校園治安類、自然災害類以及社會政治類[2]。近年來,在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大學生刑事犯罪逐年增多,學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學生還不起網(wǎng)貸引發(fā)突發(fā)事件也非常嚴重,校園火災突發(fā)事件、因一點小事引起打架(甚至殺人)事件時常發(fā)生……
1.2突發(fā)事件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相處時間最長,關系最密切,對學生情況最熟悉,應隨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信息,所以當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無論事前、事中、事后都應該是站在事件最前沿的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對于高校突發(fā)事件的應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輔導員往往在突發(fā)事件中承擔著以下幾種角色:預警信息的構建者、應急處置的先行者、多方關系的協(xié)調者以及善后機制的執(zhí)行者[3]。
2 突發(fā)事件中,輔導員心理健康的不良表現(xiàn)
輔導員工作維系著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而且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和成長成才貫穿著輔導員工作的始終,這些都賦予了輔導員強烈的責任感意識,但又由于校園突發(fā)事件具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和突發(fā)性,必然會給輔導員或多或少帶來一定的精神壓力[4]。
2.1對事態(tài)無法預知的焦躁不安感
學生之事無小事,事事是責任。尤其突發(fā)事件中,輔導員角色責任使他們處境特殊,他們要全程跟蹤事態(tài)進展、全程了解事態(tài)發(fā)展,而突發(fā)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預知性,有時候,因處理不及時、處理不恰當,事態(tài)可能被擴大化、甚至發(fā)展到不可遏制、不可收拾的局面。當有限的精力與無限的責任產生矛盾時,就會使輔導員高度焦躁和不安,心理一直處于緊張的應激狀態(tài)。如: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大多數(shù)輔導員對手機鈴聲過敏。有時候甚至出現(xiàn)手機鈴聲幻聽,深夜睡不著覺,工作不安心等等。
2.2對多方施壓的緊張負重感
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輔導員通常是是高校突發(fā)事件的第一應對者,他們會有“上有千根線,下僅一根針”的感覺。對學校,要“交代”事情前因后果,對家長要有解釋說明,對學生要一線安撫寬慰,甚至對媒體要代表學校發(fā)聲。一份責任,就意味著一層壓力,無論哪一方,都要有完美的操作和結果,否則根本交代不過去。突發(fā)事件,對輔導員自身而說,已經(jīng)是繃緊神經(jīng),萬份小心,再加之多方施壓,尤其擔心學校的處分,這些都慢慢消耗著輔導員的工作熱情,使輔導員對工作感到壓抑,身心俱疲,不堪重負,甚至出現(xiàn)逃避情緒。
2.3達不到預期的挫敗失落感
付出不一定收回等值回報。事件發(fā)生后,無論是輔導員有過失還是無過失事件,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去補救,希望事態(tài)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爭取不良后果最小化。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存在,有些事件通過后期人為得力措施,不良后果被遏制;但是也有很多事件我們根本無法控制,盡管全力以赴,但是收效甚微。所以一段時間付出艱辛的勞動,做了大量工作后,因工作效果不明顯或達不到預期,得不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甚至得不到同事領導的理解時,再加上高?,F(xiàn)有的考核制度,有時甚至擔心出現(xiàn)事故被罰款甚至被辭退,這些都會引發(fā)輔導員強烈的挫敗失落感。
3 高校輔導員心理調適途徑
學生穩(wěn)定是學校的頭等大事,學校的維穩(wěn)工作與輔導員緊密相連。突發(fā)事件中,輔導員更是必須沖在一線,一旦處理不好或出了差錯,問責的也首當輔導員,他們思想壓力大,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探索調適輔導員心理健康的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3.1構建確保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制度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專業(yè)職務系列,從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的實際出發(fā),解決好他們的教師職務聘任問題,鼓勵支持他們安心本職工作,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币虼?,首先要構建對高校對輔導員的保障機制。
3.1.1建立相對公平的晉升機制與收入保障機制
首先,制定專門的職稱、職務政策,納入學校干部培訓序列,在個人發(fā)展道路上,有無編制的輔導員至少應和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同等機會。事實上,很多高校的現(xiàn)狀是有編制的輔導員很少有機會,無編制的輔導員根本沒有機會,而這些無編制輔導員又在學校輔導員崗位上占有相當大比重。
其次,輔導員多數(shù)的精力投入到學生管理中,而且專職輔導員都要坐班,時間相對不自由,很少有時間去上課、去搞科研,不像教師有相對的時間去校外上課、科研等,所以收入相對較少。切實提高輔導員的工資待遇,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需要,這不僅是對輔導員工作的肯定,也是提高對他們工作的認可與滿意程度,促使他們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在突發(fā)事件中,也更加敢拼、敢做、敢當。
3.1.2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
首先,考評構成要合理??荚u重點看輔導員服務對象,而不是看領導喜好。可以分三部分:一部分為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學生處、團委、人事、宣傳、后勤等部門組成的校級考評,第二部分為輔導員所在院系考評,第三部分為所帶學生考評,三者分數(shù)權重應為學生占最多,院系次之,校級考評所占比重最少。
其次,考評項目要有效。輔導員考評應該是崗位考評, 而不是人員考評。所以在設置項目上與工作無關的項目(如科研能力等)不應設置進去。對輔導員建立獨立的工作評價體系,徹底改變輔導員在工作上“無事就是功,有事就是錯”的誤區(qū),最大限度地調動輔導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發(fā)展有空間、工作有方向、干事有激情,處理突發(fā)事件時,無后顧之憂。
3.2優(yōu)化促進輔導員心理健康工作環(huán)境
3.2.1給予輔導員人文關懷
首先,教育部門高度肯定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價值,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寬容,提高輔導員的社會影響力,為輔導員的成長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學校領導應對輔導員給予人文關懷,劃定工作范圍,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是坐班輔導員的,喊著方便,用著順手,無限制給輔導員增加工作量,有時候甚至讓他們“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其次,積極營造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的心理氛圍和共同育人的良好人際環(huán)境。教師不應分三六九等,學生也不止是輔導員的學生,不能所有管不好的學生、管不好的課堂都歸咎輔導員。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不能僅憑輔導員或是學生工作者幾人的力量,需要學校各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關心與支持,應該形成“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的孤島學生工作情境。否則,久而久之,輔導員在心里遺留的“心理垃圾”,會在遇到突發(fā)事件中,一下子出現(xiàn)崩盤局面。
3.2.2健全輔導員心理檔案
首先,針對當前輔導員隊伍普遍存在的壓力較大、疏導缺失的情況,高校必須盡快建立完善輔導員心理關愛機制,加強對輔導員選聘任用的心理素質考核,從崗前應聘到從業(yè)在崗對于輔導員的心理維護工作應當始終貫穿于輔導員職業(yè)生涯中[5]。在輔導員選任過程中,應增加心理測試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源頭切斷心理不健康輔導員上崗。
其次,高校學生管理部門要主動關心輔導員的心理需求,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心理檔案,了解他們心理健康狀況,及時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導;利用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傳播心理健康保健知識;對存在心理問題的輔導員進行個體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輔導員解除心理困惑?!澳茚t(yī)卻不能自醫(yī)”是很多輔導員老師面臨的尷尬。面對來自工作壓力,尤其突發(fā)事件帶來的壓抑與郁悶,更是無法宣泄。而他們卻始終要保持戰(zhàn)斗的姿態(tài),無怨無悔以充滿正能量心態(tài)去處理問題,去感染學生。所以學校要關注輔導員心理需求,減輕其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度過危機,幫助他們恢復情緒的平衡與穩(wěn)定,幫助他們建立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3.3培養(yǎng)輔導員自我調適能力素質
3.3.1學會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靠人際關系,百分之二十靠個人能力”。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所以,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對輔導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輔導員要與學生之間保持和諧的關系。輔導員面對層出不窮學生問題,要學會用理解、信任、寬容、謙遜的態(tài)度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學會敞開自己的胸懷,分享、接受、給予他們關愛和友誼;學會在工作中做到平等、公平、大度,以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有效地影響和感染學生。
其次,掌握與領導、同事溝通的藝術。輔導員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有效地與領導溝通能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遇事要懂得讓領導知情,坦誠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不能掩蓋問題,要與領導攜手共擔風險,減少自身壓力?!案腥诵恼?,莫乎于情”,要主動建立互助、和睦的同事關系。和諧的同事關系對輔導員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要學會必要的交往技巧,去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共同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也爭取在遇到難以解決問題時,獲得更多的支持與理解。
3.3.2學會培養(yǎng)堅強的自控能力
首先,熟練工作,修煉自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專職輔導員掌握了更加精細化的工作流程,養(yǎng)成了更加謹慎細心的習慣,在面對突發(fā)事件、重大活動、特殊任務時,情緒波動更小,能更加從容、更加鎮(zhèn)定地應對[6]。特殊的身份,要求輔導員必須做到面對頭緒繁多的工作要有條不紊,面對個性迥異的學生要因材施教,面對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要八面玲瓏,面對突發(fā)的學生事件要沉著冷靜;只有更加嚴格、有效、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才能保證工作雜而不亂、遇事處變不驚;只有正視壓力、接受事實,才能達到培養(yǎng)自己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次,正確定位自我,合理宣泄不良情緒。輔導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就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評價和精準定位,全面評價自己的能力、性格、優(yōu)缺點、人際關系……學會接受現(xiàn)實中的自我。同時,在遇到無法排解的壓力時,可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如在情緒激動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會尋找合適的傾訴對象,釋放心里的郁悶;利用自己的良好人際關系,尋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恐懼、緊張、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否則,久而久之便會累積成為孤獨、固執(zhí),偏激,郁悶、焦慮、消沉等不良情緒。
結語:高校突發(fā)事件具有偶然性,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是維護校園穩(wěn)定和諧的重要力量。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既要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從容面對,妥善處理;更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借助于強大的自我心理,優(yōu)良的工作環(huán)境、強力的制度保障,獲得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平尹躍進.高校突發(fā)事件與輔導員工作[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8(5):397-398.
[2][3]孟國忠.高校輔導員在應對突發(fā)事件中的角色定位[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3(2):39-40.
[4]林貴東.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09年8月:160-162.
[5]黃潔.論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價值與實現(xiàn)[J]高校輔導員2013(3):22-25.
[6]朱萌.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與情緒管理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5):33-35.
(作者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