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娜,魏穎娜,張學麗
(華北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為全面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努力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材料學院)提出了以科研平臺為依托,專業(yè)教師為引領,實施本科生全員學術導師制。重點著眼于面向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開展導師制,源于大學與以往初高中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來說有較大的不同,他們從高中到大學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
對于大學新生群體,首先,在學習方式方法上較大的不同,在高中學習階段為了應對高考,基本是教師帶著學生通過對同一知識點反復訓練,相對內容少而重復性強,而大學學習則是根據(jù)專業(yè)建立相應知識體系,知識面廣且無重復性訓練,由學生自己對知識的支配相對較多。其次,高中學習是應試教育,所有學習都是以高考為中心,而大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身發(fā)展長遠需要以及個人興趣相結合,除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拓展自己的學習范圍,積極培養(yǎng)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xié)調組織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進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后,在新生生活、思想等方面與以往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大學是遠離家庭環(huán)境、熟悉環(huán)境的一種全新生活,同學們則來自全國各地,地域的不同使他們在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此外,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不僅要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時還需要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而這些恰恰是高中教育中往往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基于高校新生入學后有較多方面的不適應[1],他們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既期待也可能有彷徨,這時他們最需要一個專業(yè)導師指點迷津和指引方向,因此,學術導師制的實施將很好引領他們順利完成大學生活[2-5]。為此,新生入學一個月內,通過導師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為每位學生配備一名學術導師。學術導師需要指導學生熟悉本專業(yè),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向學生介紹學科專業(yè)特點、發(fā)展動態(tài)及其社會需求;密切注意學生的學習進程,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活動和學術交流,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興趣和科研能力;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嚴謹?shù)膶W風。同時,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對學生遇到的困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導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幫助學生盡快的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通過對新生開展問卷調查,以此了解學生對學術導師制實施的情況反饋,有助于了解學生需求以及發(fā)現(xiàn)學術導師制實施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學術導師制的相關制度建設,真正體現(xiàn)出導師是作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力量。
為了更好的實施這項工作,學院制定并下發(fā)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學術導師制實施方案》,根據(jù)班級學號隨機分配給滿足條件的每位導師6-8名不等的學生。為深入了解導師制實施情況,掌握學生對導師制意見和建議,更好推動學術導師工作的開展,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在線發(fā)放問卷并收集數(shù)據(jù),調查對象為2019級材料學院全體本科生,調查時間范圍為2019年9月-2019年12月。本次調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374份,收回有效問卷341份,回收率91.2%。調查基本內容:共分為20個題目,其中13道單選題,6道多選題,1道填空題。其中主要涉及對導師制實施、導師指導的滿意度和指導方式、指導內容以及意見和建議等方面。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院實施學術導師制感到非常滿意的占45.75%,基本滿意的為50.73%,總體滿意度達到了96.48%,其中仍有3.52%的同學對該導師制表示不滿意(圖1-a)。學生對導師的指導感到非常滿意的占42.23%,基本滿意為53.08%,總體滿意度為95.31%,有其中0.88%學生表示對導師一個學期的指導表示不滿意(圖1-b)。在本學期與導師見面次數(shù)中,有80名(23.46%)學生僅與導師見面1次,有74名(21.7%)學生與導師見面2次,另外一半以上54.84%(187名)的學生與導師見面3次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次數(shù)較少,這也將導致導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全面,從而影響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指導與幫助,這可能也是導致學生對學術導師制和導師指導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1 學生對實施學術導師制滿意度調查
個別導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少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任務較重,在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需投入大部分精力,難以保證指導學生的時間和效果;其次,部分導師本身責任意識不強,對學術導師制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學術導師制工作的開展沒有足夠的熱情;另外,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普遍較差,沒有主動找導師交流的意愿和做法等等。因此,學院不僅要在教師中加大學術導師制的宣傳力度,還需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政策,并把考核結果做為導師評優(yōu)評先的依據(jù)之一。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相關培訓與交流,引導導師正確認識自己的定位與職責,從而調動導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導師能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導師制工作中,更好的指導與幫助學生,促進學院學術導師制更好的發(fā)展。
學生對于導師指導的學生人數(shù)大多數(shù)傾向于2-5人,占到79.18%(圖2),他們認為學院學術導師制存在問題中導師資源少的占36.07%(123人),這主要由于學校近幾年擴招帶來的師資力量和學生人數(shù)的比例下降,目前材料學院部分高級職稱或碩士生導師個人名下大多為8名學生,這個數(shù)量可能有些偏多,造成導師精力過多分散,進而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得到更有效、更充分的指導,因此導致學生對學術導師制認同感較低。針對這個問題,隨著導師制成熟有序開展,可以讓部分高年級優(yōu)秀學生輔助管理新生,協(xié)助導師為新生們答疑解惑;另外,對于有碩士研究生的導師更有效實施方式是讓研究生參與共同開展此項工作,在與新生交流過程中做導師的好助手、有利的幫手,協(xié)助導師共同完成新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
圖2 學生對導師指導學生數(shù)的調查 圖3 學生希望與導師的交流方式圖
針對導師的指導方式,學生更多地希望與導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占比為76.54%(圖3),而目前導師與學生交流的形式大多數(shù)是通過線上方式,例如QQ群(35.78%)和微信群(61.29%)(圖4)??梢钥闯觯S著網(wǎng)絡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導師與學生之間除了面對面交流外,交流方式已經(jīng)變得多元化,新媒體成為了導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雖然這種交流方式可以隨時對學生遇到問題提供幫助,但缺乏了面對面交流的親切感,不易拉近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期望相差較大。建議導師定期以組會、匯報等形式開展學術導師制工作,以新媒體平臺為輔助,而且可以借用騰訊會議、QQ群課堂、超星學習通和釘釘?shù)日偌瘞熒M行現(xiàn)場直播,這樣能夠起到和面對面交流同樣的效果。
圖4 學生與導師的交流形式 圖5 學生期望導師進行的指導形式
學生與導師主要交流方式主要是導師組織在規(guī)定時間集體見面(78.89%),而自己主動找導師談心的只占4.4%,這說明大一新生不善于主動找導師進行問題溝通與交流,也可以看出學生的積極性不強,在與導師溝通與交流時比較被動,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術導師制中的受益者。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與導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學院應該在學生中加大學術導師制的政策解讀,讓學生認識到開展學術導師制有利于自身發(fā)展,引導學生從被動溝通轉變?yōu)橹鲃訙贤?,導師也應該?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開展與學生的交流,從而消除學生心理的為難情緒,讓他們感受到導師的親近感,愿意主動敞開心扉,與導師進行溝通,從而實現(xiàn)導師更有針對性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基于學院實施的本科生學術導師制,學生在對導師指導過程中更多希望得到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指導占51.61%,超過半數(shù);這說明,學生升入大學后,雖然上了某個學科專業(yè),但是對所在專業(yè)的現(xiàn)狀、前沿發(fā)展、今后未來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還是比較迷茫,自己本身對專業(yè)認識不足、對專業(yè)前景更是一無所知,所以造成在大一期間好多學生在大一期間有轉專業(yè)的想法,其實他們對于準備轉入專業(yè)也未必了解、只是從眾心理,如果通過導師對專業(yè)的指導和培養(yǎng),讓他們對本專業(yè)產(chǎn)生興趣,對作為新生的他們來講非常重要。在研討方式方面,他們更喜歡比較輕松的小型研討和座談的方式(43.69%)(圖5)。另外,通過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生認為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態(tài)度認真的占77.13%,表明大多數(shù)導師還是認真對待此項工作的;同學們認為導師指導不認真的有6名同學,占1.76%(圖6),說明存在個別教師敷衍了事,對此項工作沒有認真對待的現(xiàn)象,讓學生感到有些不滿意。
圖6 學生認為導師指導過程中的態(tài)度 圖7 學術導師制實施對學生指導的方面
此外,學生更多希望導師扮演的角色是朋友(51.61%)和師父(39.88%),也有3.23%學生希望導師扮演家長,另有5.28%學生更愿意導師為顧問的角色。由此可以看出,多數(shù)學生還是希望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觀念,想與導師建立親密的亦師亦友關系,進而向導師傾訴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得到導師的指導與幫助。然而,由于學生與老師之間年齡、師生關系和生活背景等差異,導致學生和老師之間多有代溝,難以建立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因此,建議導師一方面要緊跟時代步伐,貫徹新理念,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自身要打破傳統(tǒng)師生觀念,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扮演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角色,除指導學生學習外,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感情以及困難等,在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組織一些非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增進師生感情。
通過調查學術導師制的實施對學生的幫助的幾個方面(圖7),學生希望通過導師的指導和幫助能夠全面認識自己、確定發(fā)展方向的占比85.63%,希望了解專業(yè)現(xiàn)狀及前沿動態(tài)的占86.51%,有64.22%學生希望導師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成績,78.89%學生希望導師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方法,52.49%學生希望參加到教師科研活動中,50.44%學生希望導師幫助自己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另外,還有48.68%學生希望導師幫助自身心理狀態(tài)調整,42.23%學生希望學習更多的人際交往技巧和能力。
導師對學生學習方面的指導和幫助的調查表明,86.5%學生希望得到導師關于專業(yè)情況的介紹和咨詢;76.83%的學生希望獲得學習方法指導;65.1%和64.8%的學生希望提高專業(yè)興趣和擴大知識面;還有20-40%之間的學生希望得到關于考試指導、課外答疑、考研指導等方面的內容。導師對學生生活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調查顯示,95.89%的學生希望導師能夠幫助適應大學生活,另有51.32%學生希望導師能夠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導師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指導和幫助,86.8%學生認為和導師進行談心交流方式更好,63.64%的學生希望得到導師對自己關于困難、壓力和挫折方面的指導,42.23%學生希望得到人際關系處理的指導,另有20.23%學生希望獲得關于感情方面的指導。
因此,學院需要進一步明確學術導師在指導大一新生時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在學習方面,要幫助大一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應對相對自由的大學學習模式,還應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定位、就業(yè)形勢以及考研方向等有所了解,使他們對所學專業(yè)產(chǎn)生學習興趣。在生活方面,多數(shù)學生首次離開家長獨立在外地生活,導致部分學生在適應大學生活中出現(xiàn)困難,導師除指導學生學習外,還應幫助大一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盡力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尤其是指導學生處理好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難題。
在導師指導形式中,有79.77%的學生認為是導師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對大家提出意見或建議;58.36%的學生認為導師聽取大家意見后給同學們進行分析,并對他們有幫助;有27.27%的學生認為是導師侃侃而談,自己只是在記錄旁聽而已;還有11.73%學生反饋導師沒有什么準備,只是隨機進行問答。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大部分導師的指導形式得到了學生的肯定,但是有個別的老師對學術導師制認識不充分,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學院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定期舉辦學術導師經(jīng)驗交流會,及時解決學術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充分發(fā)揮學術導師制在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積極促進作用。
通過對學生進行導師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果看,同學們普遍反映的問題有以下幾個:53.96%學生認為導師太忙沒時間認真指導;36.07%認為導師資源太少;30.79%學生認為導師制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強;28.74%學生認為導師制管理不到位,沒有固定的場所或硬件設施。這說明剛剛在新生中開展導師制還有相當一部分問題需要不斷的解決和改善,為后續(xù)各項工作更好的開展提供很好的指導;在學生對導師制的意見和建議中多數(shù)的學生希望導師能夠和他們多交流溝通,為他們提供更多專業(yè)指導,多一些實踐活動;為同學們制定相關培訓計劃以及提供活動場所等內容。
大一新生從高中到大學生活的過渡需要一個適應期,有些學生會感到迷茫,不知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同時也渴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從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們希望導師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各個方面給予指導與幫助,進而縮短適應期,讓自己更快的進入大學生的角色。而作為學院目標定位為學生的學術導師方面,更多的希望導師能夠在專業(yè)發(fā)展、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提升給與同學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并能夠在導師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幫助學生不斷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這些內容的實現(xiàn)一方面加強對導師制的管理和激勵措施的實施,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們主動和導師加強聯(lián)系與溝通,導師制就如同是一座橋梁,如果師生們都充分利用這個橋梁互通有無,更好的做好各項工作,將有助于讓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走上一條成功的捷徑。
通過對大一新生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查,學生對學院實施學術導師制的滿意度和導師指導的滿意度都達到95%以上,說明學生很愿意接受導師制這種指導方式。在學院召開的學術導師制座談會中部分學生對導師指導非常滿意,感覺導師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比較關心,對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有明確的建議和指導,認為對他們幫助很大。但是從調研數(shù)據(jù)中也反映出一些導師責任心不強,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導師在自己大學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與導師交流機會較少,存在感弱等問題。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激勵和增強教師們的責任意識,如何提高學生與導師溝通交流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何有效完善學術導師制的相關管理制度,對通過學術導師制不斷增強學院在管理中“三全育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進而可探索出一條適用于新工科背景下,以OBE教育教學理念為引領的應用型本科生學術導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