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仰云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不僅有助于促成學生們閱讀能力及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視野,助力其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就此,本文主要以低年級小學生為例,就其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升閱讀興趣的策略進行簡要探析如下。
關(guān)鍵詞: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激發(fā)
正所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學生們接觸語文知識的初級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更要注意引導低年級小學生產(chǎn)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其在主動參與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享受閱讀,進而促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閱讀能力的積累?;诖?,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有效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進行簡要分析如下。
一、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薦引導學生們在自身興趣的指引下進行自主閱讀并享受閱讀過程。但是受教學壓力以及升學負擔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從傳統(tǒng)教學思想中“走”出來,在語文教學中仍處于主導地位,而且閱讀教學方式單一,讓本就沉悶的教學氛圍更加沒有吸引力。再加之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其自制力和自我約束力都比較差,在枯燥的課堂上很容易出現(xiàn)上課不專心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不僅影響學生們的課上學習效率,還難以保證課堂閱讀教學質(zhì)量。
二、提升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
(一)設(shè)置閱讀懸念
低年級小學生們具有更加強烈的好奇心,其對任何事情都想問個“為什么”,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問題的引領(lǐng)下能夠主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就此,我們教師就可以緊抓學生的這一成長特點,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善于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來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進而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能夠使其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獲得對文章的整體把握,進而既滿足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又能夠促成對其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以我自身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時,我給學生們準備了“青蛙”和“小鳥”兩張圖片,問學生們:“同學們,大家昨天是不是都已經(jīng)預習過了?那咱們今天就學習一下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可以大聲說出它的名字嗎?”然后引導學生們回答“觀”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以考察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同時我還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井”,鼓勵學生們上臺粘貼“青蛙”和“小鳥”的位置,進而問學生:“為什么這樣貼?”接著引導學生們再次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小鳥與青蛙在井邊爭論什么?小鳥與青蛙有幾次對話?青蛙為什么不相信小鳥說的話……進而在一系列問題的指引下,使學生們的思路能夠一直跟隨老師,并在不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理解文章寓意。
(二)挖掘文章內(nèi)涵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有不同的意境,而且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其在不同的寫作背景或者不同的心情下,所寫出的文章情緒與內(nèi)容都不一樣,進而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就要善于為學生們發(fā)掘文章的內(nèi)涵,挖掘文章背后的知識點,既能夠有效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又能夠使其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所描繪的意境,助力低年級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優(yōu)化,有效增加學生們的閱讀信心。
例如,在教學《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提前學生們搜集相關(guān)的抗戰(zhàn)資料,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們真實的展現(xiàn)井岡山斗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和第三次“圍剿”,朱德軍長和紅軍戰(zhàn)士共同挑糧上山的艱險事跡。同時讓學生們了解朱德軍長平日的工作:觀察地形、進行作戰(zhàn)布局、部署一天的任務……使學生們明白朱德軍長的操勞,進而明白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磳⒅斓碌谋鈸仄饋?。而且低年級的小學生社會閱歷有限,他們很多都沒有見過扁擔,我們就可以多搜集一些扁擔的圖片,使學生們?nèi)轿坏母兄鈸男螤钆c用途。進而使學生們既能夠感悟革命領(lǐng)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又能夠獲得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
千篇一律、枯燥死板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不僅不適合當今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更不符合小學生們的成長發(fā)育特點,就此,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優(yōu)化和豐富閱讀教學方式,給予學生們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進而使其在被吸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狐假虎威》這篇課文,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期就閱讀過或者對這則寓言故事有所了解,于是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就可以一改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引導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拓展表演。即提前為學生們準備狐貍、老虎、小猴、小馬、小兔等頭飾,然后鼓勵學生們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在故事的一開始先是老虎吃了兩只兔子,可還是沒吃飽,于是它又開始尋找獵物,忽然發(fā)現(xiàn)了狐貍,剛要張口把狐貍吃掉,狐貍說話了:“慢著,你好大的膽子!我是老天爺派來做百獸之王的……”于是再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情境表演。這樣的教學活動延伸,不僅優(yōu)化了課題氛圍,還鍛煉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將使其終身受益。就此,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在不斷優(yōu)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不斷優(yōu)化和更新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有效激發(fā)起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使其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的積累與語文學習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梁仕容.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淺談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課外語文,2016,(3):116-116.
[2] 周昭瑩.淺談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10):110-111.
[3] 劉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8):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