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襯好 譚彩姫 郭海玲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zhèn)厚街醫(yī)院手術室 東莞523960)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發(fā)展的新型微創(chuàng)方法,適用于某些良性病變及早期腫瘤的外科治療[1]。 該手術方法通常具有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yōu)點,被廣大醫(yī)師及患者所欣然接受[2]。 但無論何種手術方式,都無法避免患者術前產(chǎn)生緊張與不安情緒,為使患者配合,取得更好手術效果,術前對病人進行訪視必不可少。 傳統(tǒng)術前訪視主要是護患溝通,采用紙質書面教育,此類方式較為枯燥,效果有限。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微信已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可多元化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智慧醫(yī)療逐步普及,并有相關政策扶持[3~4]。 本研究采用書面手冊學習聯(lián)合微信小程序教育來探究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前訪視效果,以此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護理方式。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入院的148例腹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4例。 納入標準:(1)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2)取得患者知情同意;(3)年齡18~70歲。 排除標準:(1)心、肺、腎等器官存在器質性疾病者;(2)意識不清,溝通障礙者;(3)惡性腫瘤者;(4)急診手術者。觀察組男21例,女53例;年齡28~66歲,平均(41.3±4.5)歲;大腸腫瘤切除9例,子宮切除49例,胃平滑肌瘤切除1例,膽石癥膽囊切除術15例;文盲6例,小學21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28例。對照組男24例,女50例;年齡25~68歲,平均(42.1±4.3)歲;大腸腫瘤切除7例,子宮切除46例,胃平滑肌瘤切除1例,膽石癥膽囊切除術20例;文盲7例,小學19例,初中23例,高中及以上25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書面手冊學習, 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術中配合事項、術后康復情況。圖文結合,患者自主學習,對有疑問處及時詢問醫(yī)護人員, 醫(yī)護人員要做到耐心解答, 直至患者了解為止。術前1d,手術室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訪視,介紹手術室相關情況及手術安排, 告知患者術前禁食禁水等事項。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微信小程序教育, 要求醫(yī)務人員熟練掌握小程序操作流程及常見問題, 以方便解答患者疑問病給予方法指導。 在患者入院時向其講解科室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優(yōu)點,指導幫助患者掃描二維碼操作添加關注,并填寫基本信息注冊。患者注冊完畢后,醫(yī)務人員可根據(jù)住院號查詢患者此次入院病情及治療情況并安排個性化術前訪視。 若患者為不能熟練應用微信的老年人時,可由患者家屬代為操作。 小程序內通過視頻、語音、圖文等方式向患者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圍術期注意事項、康復意見等,并且每天固定時間向患者推送當天治療情況,以便患者及時查詢。患者可通過小程序查詢本人在院期間主管醫(yī)生、主管護師資料,方便患者了解醫(yī)護情況; 通過小程序查詢治療及護理方法,有疑問時可及時詢問醫(yī)護人員,避免糾紛產(chǎn)生;通過留言板功能留言, 使護患溝通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從而提高溝通效率; 也可通過小程序內交友項目,認識同病區(qū)患者以及康復出院患者,從而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消除負性情緒,增強信心,提高住院滿意度。 在術前1d,由手術室巡回護士深入病房向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態(tài)度友好,語言親切,向患者再次介紹手術醫(yī)生、巡回護士情況,幫助患者通過圖片提前熟悉手術室情況, 了解患者內心想法并給予心理疏導,避免其在陌生環(huán)境中緊張焦慮。 并向患者介紹手術時間安排、術中體位、麻醉配合等情況,消除其心中疑問,從而對手術情況了然于心,能夠做到自信并積極應對。 溝通完畢后,再次由微信小程序向患者推送有關手術視頻動畫,畫面清新,簡單明了,將復雜難懂的專業(yè)醫(yī)學詞匯變?yōu)橥ㄋ滓锥恼Z言,使患者樂于接受,從而對手術情況掌握充分,做到不緊張,不害怕,積極配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及術前1h 的負性情緒、希望水平、自我效能, 術前1h 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與心率(HR)情況。(1)負性情緒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定量表(MSSNS)[5]評估,該量表包含4個維度共計38個條目,分別為焦慮維度13個條目,抑郁維度10個條目,憤怒維度8個條目,孤獨維度7個條目。 采用4級評分法,分別是“沒有或很少有”、“有時有”、“相當多時間有”、“絕大部分時間有”, 每個條目1~4分,每個維度總分分別為13~52分,10~40分,8~32分,7~28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少。(2)希望水平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6]評估,該量表包含3個維度共計12個條目,分別為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維度4個條目,采取積極行動維度4個條目,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維度4個條目。 采用4級評分法,每個條目評分1~4分,其中條目3和6采取反評分,即從非常反對、反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值為4分、3分、2分、1分。 其他各項條目均采取正向計分每個維度總分均為4~16分。 總分低于23分為低等希望水平,24~35為中等希望水平,36分及以上為高等希望水平。 分值與希望水平呈正相關,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希望值越高。(3)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7]評估,該量表包含2個維度共計6個條目,分別為癥狀自我效能維度3個條目,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維度2個條目。 采用10級評分法,每個條目評分1~10分,每個維度總分均為3~30分。分值與效能感呈正相關,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
1.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同一時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術前1h, 兩組患者MSSNS 各項評分均較入院時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分,±s)
注:術前1h,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焦慮 抑郁 憤怒 孤獨觀察組74對照組74入院時術前1h tP入院時術前1h tP 41.06±2.5638.15±2.36*7.2660.00041.23±2.5139.13±2.26*5.3490.00023.01±2.2517.23±2.41*6.1250.00022.42±2.2918.12±2.30*11.3970.00019.98±2.3017.43±2.41*6.5570.00019.32±2.2818.34±2.30*2.6030.01016.12±2.4314.26±2.10*2.6830.01016.08±2.3515.07±2.33*4.9680.000
2.2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比較 術前1h, 兩組患者HHI 中態(tài)度、行動及親密關系維度評分均較入院時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比較(分,±s)
注:術前1h,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P<0.05。
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觀察組組別 n 時間 對現(xiàn)實和未來積極態(tài)度采取積極行動7410.71±1.5312.86±1.62*8.3000.000對照組74入院時術前1h tP入院時術前1h tP 9.87±1.4611.24±1.38*5.8660.00010.63±1.4112.51±1.61*7.5570.00010.72±1.5311.64±1.71*3.4490.00111.35±1.6213.01±1.26*6.9580.00011.24±1.4712.21±1.65*3.7760.000
2.3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 術前1h,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各項評分均較入院時升高,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分,±s)
注:術前1h,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癥狀管理自我效能 疾病性管理自我效能觀察組7413.72±2.5312.63±2.47入院時術前1h tP入院時術前1h tP 16.27±2.44*15.32±2.71*6.2416.3110.0000.000對照組7413.52±2.3412.14±2.2614.72±2.23*13.59±2.37*3.1943.8090.0020.000
2.4 兩組患者SBP、DBP 與HR 比較 術前1h,觀察組患者SBP、DBP、HR 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SBP、DBP 與HR 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SBP、DBP 與HR 比較(±s)
注:術前1h,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觀察組74對照組74入院時術前1h tP入院時術前1h tP 127.43±6.45121.58±6.72*5.7170.000128.27±5.91124.69±6.34*3.5530.00177.53±5.5872.61±5.62*5.3440.00078.82±5.4975.01±5.31*4.2910.00085.21±6.2777.69±6.46*7.1860.00085.21±6.6381.05±6.24*3.9300.000
腹腔鏡手術可避免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臨近臟器的損傷,加之目前醫(yī)生的操作技術日趨嫻熟,因此安全性較高,將逐步取代一些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8]。 術前采取有效訪視有助于患者了解手術操作流程及圍術期注意事項,提高患者配合度。 微信作為用戶登錄最多的手機APP,支持語音、視頻、圖文等多媒體信息傳輸,操作簡單且方便快捷,因此將微信小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也是當下熱門研究方向[9]。
手術患者因擔心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情況,在術前經(jīng)常陷入焦慮、孤獨等負性情緒中,不僅干擾術中醫(yī)患配合情況,還將對其心身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本研究表明,通過書面手冊學習與微信小程序教育,術前訪視效果有所提升,患者負性情緒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是微信小程序線上學習較為方便,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當患者有需求時, 可及時通過微信小程序查詢疾病相關知識與自身病情。 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由醫(yī)護共同制定,每日按時推送給患者,使患者能夠及時與醫(yī)護溝通,遇到疑問時也可通過留言板留言,操作簡單,因此患者與醫(yī)護溝通效率更高,減少因溝通不暢所致的矛盾,加之了解自身治療情況,從而減少了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外科疾病通常會影響患者正常工作與學習,因此在疾病發(fā)生時大多選擇逃避,對疾病持消極態(tài)度,不利于治療,故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尤為重要。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采取書面手冊學習與微信小程序教育后,患者希望水平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原因主要是微信小程序內容豐富多元化,避免書面手冊學習的枯燥乏味,使患者更樂于接受。 此外患者在閱讀書面手冊時,因理解程度不同可能出現(xiàn)錯誤認知,會導致患者對治療持更多疑惑,而頻繁詢問醫(yī)護人員也會影響其工作效率,而微信小程序內容通俗易懂,能夠更加全面介紹醫(yī)療知識,便于患者學習。 當患者在充分了解疾病后,能夠安心與家人溝通,傾訴負性情緒,獲得家人的理解與關心。 因此在家人陪伴支持下、在醫(yī)護關懷下,患者心境逐步開朗,對戰(zhàn)勝疾病產(chǎn)生信心。 通過微信小程序學習疾病知識后,也可端正患者治療態(tài)度,使其積極配合,在病友的相互鼓勵下,也對后期康復充滿信心,對未來工作學習有正向期待,所以希望水平提高。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進行某一行為的自信程度。 患者自我效能對疾病治療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為其對治療配合度不僅受治療效果影響,還受對治療效果的期望水平影響[10]。成功經(jīng)驗可以增強自我效能,在術前進行訪視有助于患者了解更多正面成功案例,獲得更多正性情緒。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提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因為微信小程序教育可提高患者知識廣度, 使患者在線掌握更多與自身疾病相關知識, 了解腹腔鏡手術已發(fā)展成熟,手術成功率較高,且手術治療后大多預后良好,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因此自信心增強,對治療采取積極配合態(tài)度,自我效能提升[11]。
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在術前及術中需要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避免意外發(fā)生,術前正常的SBP、DBP 與HR是手術前提之一[12]。 HR 過快會導致患者胸悶心悸;若SBP、DBP 過高,術中出血風險隨之增加[13]。 患者SBP、DBP 及HR 受情緒影響,緊張、焦慮時易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 激活心臟β 受體, 從而導致HR 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SBP、DBP 升高[14]。此次研究表明,術前觀察組患者SBP、DBP、HR 值低于對照組,控制情況較好, 可能是因為患者術前接受訪視效果較好,對紙質書面學習與微信線上學習認可度較高,與張青飛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巡回護士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以及觀看動畫視頻, 使患者提前熟悉護理人員,避免出現(xiàn)不安情緒,對需要配合之處已了然于心,對手術效果持有信心,因此患者心態(tài)穩(wěn)定,能夠坦然接受手術,做到不緊張、不害怕。因此,觀察組HR、SBP、DBP 都比較穩(wěn)定且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書面手冊學習與微信小程序教育聯(lián)合干預可提高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前訪視效率, 幫助患者改善負性情緒, 提高希望水平與自我效能, 穩(wěn)定SBP、DBP 及HR,為手術順利開展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