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仙
摘要:近年來,國家提倡教學改革,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方式需要不斷的提高,舊時代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已經不能繼續(xù)使用下去,特別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新時期主要提倡的是一種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學生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戰(zhàn)場,課堂以學生為重點,把學生從沉默中喚醒,無論老師與同學還是同學之間都應積極交流起來,從而實現教學相長,把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動教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初中
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課改,讓課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讓課堂作為學生表演的舞臺。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情感態(tài)度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學生作為課堂的重要組成要素,新課改中提出把課堂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起來,而不是需要老師強烈要求。進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喚醒學生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的現在,更要注重面向學生的未來。新課程要求采用“互動式”教學勢在必行。
一、課堂教學采用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要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呈現出一種民主、平等的動態(tài)場景,互動教學法是最佳首選。采取平等對話溝通交流的方式,感受師生雙方知識、情感和價值觀念以及行動的交鋒,讓知識在對話交流中不斷生成,以最佳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
此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政治教師們也逐步地關注到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或多或少的有意識去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但是,因為各種方面的因素,特別是經濟發(fā)展落后的鄉(xiāng)村地區(qū),互動教學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在老師拋出問題后回答呆板,甚至有時候鴉雀無聲,可以感覺到學生興趣不高等。這就使得互動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展現形式顯得單一乏味,互動變成了形式,沒有真正實現互動教學的精髓所在,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增進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一)教師方面
1.轉變傳統(tǒng)觀念,把握角色定位。在現今這個信息化發(fā)展快速的時代,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落后,教師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探尋新的適合教學的方式,以達成高效課堂。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不斷探尋新的教學理念,了解本學科在初中的一個特征,掌握科學的方法,不斷反思自己,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讓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要理清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扮演什么角色,新時期教育教學理念提出要以人為本,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創(chuàng)建和諧平等的互動環(huán)境,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激勵者。
2.不斷充實自我,提升自我素養(yǎng)。老師教學生學習,自己也要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有更多的知識儲備,豐富閱歷,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學習先進教育理念,請教經驗豐富的前輩名師,拓寬視野,與時俱進,破除舊的思想觀念,不斷探尋更適合初中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方法。從老師的身份轉化為朋友,無論素質還是知識都應該是學生的榜樣,提升自己,不斷用知識優(yōu)化自己,學生擁有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老師,自然學生的學習也會提升起來。另外,老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交流,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課堂外的交流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是一個朋友的身份。優(yōu)化語言表達,結合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提升人格魅力,提高在課堂上與學生發(fā)生情感互動的能力,多一些耐心,用心去感化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
3.優(yōu)化互動技能,保障有效互動。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作為展開有效互動的導火索,為互動的展開提供了線索。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互動教學技能。首先,教師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學生、教法的前提下,對課堂上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實施做一個完整的設計,包括過程、方式、師生之間具體的互動等,具體到怎么設問,什么時候提問,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準確把握每一個時機,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能夠吸引學生的互動設計者。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創(chuàng)建一個富有活力的師生互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情境,設計好活動環(huán)節(jié)。其次,教師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隨時應對課堂上不可預知的問題,靈活掌控課堂。因此,教師在進行互動環(huán)節(jié)前,要明確互動的規(guī)則、目標,多走動和學生進行近距離交流,及時發(fā)現和引導學生的不足,同時要掌控好互動時間,把握節(jié)奏,靈活面對課堂上的互動情況,保證互動有序、有效進行。最后,互動過程中,教師一般為了活躍課堂所設計的提問大多數都是。沒有什么啟發(fā)性的問題,且對于學生的互動表現也顯得意興闌珊,特別還存在成績偏見,情感態(tài)度有所偏頗。因此,教師在設計互動時,要注意問題設置的啟發(fā)性、適用性、難易程度,給予學生公平的機會表現自己,面對學生的表現, 教師也要及時做出反饋,關注學生的成長,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例如眼神、身體等方面,對于學生也要給予及時的激勵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公平對待每一位學子。
(二)學生方面
1.端正學習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初中,大部分的學生普遍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無聊、沒趣,不想學不愿學,甚至還持有厭惡的心理。學生要認清道德與法治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課。學生要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也是增長見識,豐富人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我們正確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學生要改變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認識,要努力克服偏見,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去。首先,學習態(tài)度要好,要克服“道德與法治是副課,不用學都會”的錯誤觀念,認真負責的對待這門課程。其次,不斷探尋道德與法治課的有趣之處,可以利用培養(yǎng)目標,同學之間取長補短、聽從老師教誨等方式,培養(yǎng)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真正喜歡上這門課程。最后,課堂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2.更新落后的學習觀,積極參與互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看到師生互動時,學生不配合,教師自說自話的尷尬場面。所謂互動就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單方面的互動不是真正的互動。為此,學生要正確認識師生互動的作用意義,并且要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而不是配合老師的配角,要改變單純聽老師講的模式,大膽地提出疑問,敢于質疑,提高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發(fā)生思考和請教,將被動轉變?yōu)橹鲃印?/p>
參考文獻:
[1] 郭雨曦.樂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政治課教學的意義[J].現代交際,2020(04):193+192.
[2] 王吉泰.初中政治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82+88.
[3] 閆葉.試論構建高效初中政治課堂的途徑[J].名師在線,2019(18):54-55.
[4] 郭敬民. 優(yōu)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1.
[5] 肖淵宏.淺析初中政治課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J].基礎教育論壇,2019(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