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 壽紅霞
摘 要: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中職英語教育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與聽說模仿。更是在波瀾壯闊的網絡信息與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巨大沖擊下,引導學生汲取更多文化思想精華,建立科學、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就是基于此基礎上,研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現狀與方式的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中職英語;思政建設
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進步,與信息咨詢的廣泛快捷傳播,人們受到西方各種思想的沖擊日益嚴重。尤其對于深入了解國際英語的教師與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職學生而言,更容易出現崇洋媚外的思想趨勢,甚至會出現國外月亮比較圓這樣荒謬的想法。這就要求我們的中職英語老師們在完成英語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重視思政與德育建設,加強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引導與培養(yǎng)。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意義
由于大部分中職生正處于年輕沖動、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刺激而變得偏激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明確建立起來,對世界的認知也并不全面科學,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中職英語課程中加入思政建設,加強學生愛國情懷與道德思想引導,培養(yǎng)學生甄別優(yōu)劣對錯以及在中西方文化中求同存異,取其精華的思想與能力,促進學生建立健全科學、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為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現狀
(一)思政教育與其他科目各自為政,互不干涉
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將思政教育與其他課程分離開來,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然而,正確思想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或幾節(jié)課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家長與老師的言傳身教,還需要各科老師的積極配合,在課程安排中加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思想引導與啟發(fā)才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中職英語課程安排,加強思政建設勢在必行。
(二)傳統(tǒng)思政教育模式刻板,教材脫離現實,缺乏趣味與實際意義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只注重高大上理論的宣講與傳遞,缺乏具有現實意義的案例分析。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不變的情況下,在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學習后,中職教學繼續(xù)沿襲原來的課程安排,就會顯得多余、刻板又無趣。因此,多以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學生一個個聽得云里霧里,最終以昏昏欲睡為結局。
(三)忽視思政教育
這一問題是廣泛存在的,并不是某一個群體特有的,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限制,教育中會極大地忽視思政教育,都在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這也是由于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必然性,因為成績是所有人關注的,學校、教師、家長,這諸多因素強加給教育的壓力導致教師只能將所有精力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沒有時間開展思政教育。而且部分學校并不重視這一工作,沒有開辟專門的時間完成這一教育內容,教師即使有心想要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也沒有制度以及平臺保障。
三、改進方法與策略
(一)巧妙安排課時與英語課程方案,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
新媒體環(huán)境,與中職教育目標要求我們改進中職英語課程方案與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與正確的認知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之中。因為,中職英語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基礎語言的學習。而英語本身作為一種被國際廣泛認可與應用的閱讀與交流工具,更是信息傳播與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生通過深入的學習英語語言,不僅可以加強自身對世界、文化的理解與溝通能力,學習對方先進經驗與思維模式,更能深刻了解世界各國所發(fā)生重大事件的真相,汲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從而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二)巧妙運用新媒體技術,豐富課外知識的學習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新媒體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我們的中職英語教育教學有了更全面、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更直觀、更生動形象的課程新形式。那么,采用先進多媒體技術,增加一些具有積極健康思想與正能量的課外閱讀、或音頻、影視作品,擴充中職英語課程內容,不僅能制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及聽說技巧,更是宣揚科學和諧思想,傳播積極向上能量,建設思政基礎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的中職英語教師不僅具備專業(yè)的英語技能,還要有極強的信息處理與甄別能力,這樣才能選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培育中職學生愛國愛崗愛生活的行為與理念。
(三)增加社會實踐教學,培育學生語言、社交與信息甄別能力
積極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鼓勵學生去一些知名景點擔當導游,使用英語為廣大外國游客介紹中國城市的發(fā)展變化,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增加學生的語言與人際交流能力。鼓勵學生多多參加英語角或去一些外國友人聚居的地方,深入交流了解的同時,觀察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況與文化特性,培養(yǎng)學生與不同國家、不同人群之間的社會交流能力。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看多讀外國名著與影視作品,引導學生正視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學會甄別信息真假與優(yōu)劣,并在這一過程中求同存異,尊重各國歷史與文化構成,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教訓,反思自身不足,并做出改進。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發(fā)達不僅加強了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促進了各國人民的互相了解,推動了地球村的實現。更沖擊著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與價值觀念,給他們帶來優(yōu)秀文化與先進思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糟粕的傳播,給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們帶來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因而,在中職英語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政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嫣.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8).
[2]段 艷.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討[J].求知導刊,2018,000(034):67-67.
[3]白振榮,耿茹,朱迎玲,等.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長江叢刊,2017,000(005):P.161-162.
[4]郭宇.新媒體環(huán)境下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的路徑研究[J].明日風尚,2019(10):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