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竹青,何緒屏,張大創(chuàng),陳穎穎,焦萁薈
(深圳市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3)
冠心病屬中醫(yī)學“胸痹”“真心痛”等范疇,健心平律丸作為深圳市中醫(yī)院的院內制劑,在臨床運用多年,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方面體現(xiàn)了良好療效[1]。本研究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主要觀察對象,進一步研究健心平律丸在心血管疾病臨床應用的范圍和機制。
1.1 研究對象 80例觀察病例均來自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深圳市中醫(yī)院綜合病區(qū)門診及住院部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57~78(70.5±8.13)歲;病程8.2±3.9年;類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24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16例。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59~77(69.6±8.92)歲;病程7.6±3.3年;類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23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17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2]。冠心病心絞痛診斷要點:具有胸悶、胸痛癥狀;心電圖提示ST-T段改變;冠狀動脈造影或CT顯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血管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且直徑狹窄率≥50%。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胸痹氣虛痰瘀證辨證標準:胸悶如窒而痛,心悸,氣短,神倦乏力,體胖多痰,身體困重,面色紫黯或口唇紫紺;舌脈象:舌質紫黯,有瘀斑、瘀點,舌苔濁膩或白滑,脈弱而澀或滑、結。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受試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入組前6個月有嚴重腦、肝、腎等疾病史患者;合并嚴重電解質紊亂、中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級Ⅲ~Ⅳ級)、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病史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基礎治療,參照《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2]制定用藥方案。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等治療。
1.5.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健心平律丸(深圳市中醫(yī)院藥劑科提供,批號:030618,組成:太子參、黃芪、丹參、半夏、竹茹、橘紅、枳殼、酸棗仁、麥冬等)每次6 g,每天3次。
兩組治療以9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比較療效。
1.6 觀察指標 兩組于治療前后檢測血清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內皮素(ET)、白細胞介素-18(IL-18)水平;同時監(jiān)測血常規(guī)、二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經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CSF、ET、IL-18水平比較 兩組血清M-CSF、ET、IL-18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ET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清IL-18、M-CSF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CSF、ET、IL-18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CSF、ET、IL-18水平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n治療組40對照組40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M-CSF(pg/ml)331.9±49.3 209.5±32.7①327.6±47.5 212.8±33.9①ET(ng/L)136.67±15.23 91.13±14.11①②137.26±14.34 114.78±15.78①IL-18(pg/ml)346.52±37.18 218.02±27.91①337.09±36.51 221.34±28.67①
2.2 兩組安全性指標情況 兩組治療期間血常規(guī)、二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均見無明顯異常。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fā)生時,多存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一系列炎癥反應。健心平律丸為深圳市中醫(yī)院院內制劑,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較好療效,本研究通過觀察血清M-CSF、ET、IL-18等慢性炎癥指標,探索健心平律丸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炎癥反應方面的干預機制。
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血清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起著重要作用[4],M-CSF是在炎癥反應中,由單核細胞、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分泌釋放的一種多肽類激素樣造血生長因子,大部分研究認為與心絞痛的嚴重程度呈密切正相關,M-CSF水平越高,心絞痛的嚴重程度越高。也有研究顯示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處M-CSF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高,提示M-CSF會促進AS的發(fā)生和進展[5]。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其分泌功能紊亂,ET合成分泌增加,對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血管內膜凝血和抗凝功能嚴重失衡,導致血栓形成,促進AS發(fā)生、發(fā)展[6]。IL-18是一個心血管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能單獨或與IL-12協(xié)同作用誘導T細胞等產生干擾素(IFN-γ),損傷斑塊的纖維帽,使斑塊不穩(wěn)定從而易發(fā)生潰瘍、破裂,引起急性冠脈綜合征[7]。研究表明,血漿IL-18的水平與冠狀動脈斑塊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對冠心病的發(fā)展和預后有明顯影響[8]。
中醫(yī)認為,冠心病以心脾氣虛、痰瘀氣滯為常見病機,健心平律丸以黃芪、太子參補氣;半夏、竹茹、橘紅、枳殼理氣化痰;丹參活血祛瘀;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麥冬養(yǎng)陰,組方以溫膽湯為基礎方加減化裁,共奏益氣化痰、活血通絡之功。本研究通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推測健心平律丸可抑制過度激活的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降低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活性,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結果顯示健心平律丸與西藥合用可降低血清ET、IL-18、M-CSF水平,減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癥反應,其中ET水平降低效果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可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