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艷
摘 要: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幼兒教師通過組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探索活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以及實驗中實現(xiàn)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文章從提升幼兒教師觀察能力和解讀幼兒行為能力兩個方面,探討保護幼兒好奇心和科學探究熱情的方法,為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解讀能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60-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庇變航處熞粩嗵嵘^察、解讀幼兒行為的能力,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主動探究未知領域,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幼兒成長與發(fā)展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時常會對身邊不熟悉的事物迸發(fā)探究的火花,如何抓住這個“哇”的時刻來引導孩子去探究,怎樣去探究,需要幼兒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觀察和解讀幼兒行為的能力。幼兒教師的能力強,就能更好地引領幼兒成長。沒有教師正確、準確的引導,沒有讓幼兒真正體會到“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新”的游戲精神,放任幼兒自由探索,就會使探究活動表象化、形式化,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探究。
一、注重觀察幼兒行為
在幼兒園以“光的反射”為主題的探索活動中,幼兒看到教師手里拿著的小鏡子,能將戶外的陽光反射到教室內,而且光斑還會隨著手的移動而不停地變換位置,反射到柜子上、墻上、門上,都非常興奮,不僅追著光斑四處奔跑,還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什么???”“亮光是從哪里來的?”“怎么會到墻上去?”“怎么會跑來跑去,我們都追不到它?”光的反射現(xiàn)象,是幼兒未知的領域,能引起幼兒高度的興奮和各種好奇的疑問。對于幼兒的行為,幼兒教師要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捕捉幼兒的興奮點,這些興奮點就是教師下一步教學的依據(jù)。接下來,教師可以把已經(jīng)準備好的小鏡子發(fā)給幼兒,當然這些小鏡子的形狀、大小不一,而之所以做這樣的準備,也是為接下來詳細講解光的反射原理做鋪墊。幼兒拿到鏡子后,會學著教師四處投影。但卻出現(xiàn)或者投影不成功,或者投射出的形狀和教師的不一樣等情況。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教師觀察到以后,運用已經(jīng)儲備的有關光的反射的知識,用幼兒能理解并接受的語言逐一進行解答,并在解答中引領幼兒學習光的反射的知識。幼兒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是引領幼兒探究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幼兒任何一份微小的好奇心,每一份好奇背后都藏著一份探究的熱情,幼兒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呵護幼兒對未知科學領域探究的熱情,這是幼兒探尋世界的起點,直接影響到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二、注重解讀幼兒行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目標中指出要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對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其相同與不同。作為幼兒教師,僅僅做到能敏銳地觀察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行為,還不能完全起到引領幼兒走進科學世界的作用,還要具備解讀幼兒探究心理的能力。還是以“光的反射”主題探索活動為例。幼兒教師首先通過細致的觀察捕捉到幼兒探究光的反射的教育契機,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下一步,要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引領幼兒走進科學的世界?!胺瓷溥M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在探索過程中,孩子們圍繞這些問題,一步步層層探究光的反射現(xiàn)象。同時,教師還可以手把手帶領幼兒做實驗,幫助幼兒直觀感受光的反射現(xiàn)象。通過實驗,幼兒知道,如果改變鏡子的角度,就能讓光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教師還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在這次有關光的反射的探索活動中,幼兒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認真的解讀,抓住幼兒的“精神興奮點”,讓幼兒在整個探索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嘴,大大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強了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能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熱愛之情。作為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用開放性的思維來對待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否則就會束縛幼兒的思想,不利于幼兒科學興趣的養(yǎng)成。
在探索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的探究環(huán)境,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支持、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地拋出問題。幼兒在與材料、同伴、教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的知識、經(jīng)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樂趣。
雖然本次探索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欲望還在繼續(xù)。教師可以將手電筒、各種形狀的鏡子,貼上鏤空的飛機、大炮等圖案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運用學到的光的反射原理開展游戲: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墻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持有鏤空飛機、大炮圖案鏡子)反射出的“飛機”“大炮”。類似的游戲,可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光的反射現(xiàn)象,并把這種探索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經(jīng)過幼兒教師的引導,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教師也要讓家長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現(xiàn)象,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究熱情。
三、結束語
幼兒具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和主動探究,獲得對周圍物質世界及關系的經(jīng)驗,為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親身操作、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在運用中解決問題,并通過這一過程掌握初步探究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質疑、猜想、操作、記錄、實驗等。這些能力會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究周圍世界的熱情。對于幼兒的熱情,教師要細心觀察,認真解讀,用幼兒易懂的方式引領幼兒走進科學的世界,探明蘊含的科學原理。教師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能力和解讀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更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在細微之處的變化,引領幼兒踏上探究之路,培養(yǎng)幼兒強烈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為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張雪艷,趙紅姬.教學活動中幼兒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觀察,2019(06).
[3]孫英敏.科學教育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