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瓊
摘 要:圍繞“課程改革”這一主題,進行觀摩、聆聽、記錄、反省,反思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緊緊圍繞校本研修的設(shè)計與實施、課程管理與開發(fā)來進行,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shè)、校本課程開發(fā)要做好“加法”和“減法”,要落實到課程實踐中,在課程改革的路上,只有行動著,才是準備著,相信自己,相信學生,實踐了就一定行!
關(guān)鍵詞:課程改革 反思 行動
2019年12月1日至7日,完美避開了澄江“最冷冬天”,我有幸參加了澄江縣學校課程改革領(lǐng)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培訓,這次培訓由縣教育科學研究所胡所長親自帶領(lǐng)47人遠赴上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我們觀摩、聆聽、記錄、反省,培訓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一、精彩紛呈、令人深思的講座
五天培訓,以金輝老師的講座《課堂轉(zhuǎn)型的理念和行動》開始,金忠明教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效的11個要件》結(jié)束,兩位專家幽默風趣、見解獨特,帶著我們反思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緊緊圍繞校本研修的設(shè)計與實施、課程管理與開發(fā)等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讓我對課程改革與實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論性的指導。
二、在“加”與“減”中反思
1.校本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shè)的完美結(jié)合
本次培訓,緊緊圍繞“課程改革”這一主題進行,我們走訪了八所學校,也許面積有大小、位置有遠近,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校一特色,校名做文章。都將校本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shè)結(jié)合起來,每個學校的辦學愿景、理念、校訓都從校名入手,深度挖掘、提煉升華,形成了開口小、立意高,有思想文化內(nèi)涵、易懂、易記、易推廣的獨特風格,如金洲小學“放飛金色理想到達生命綠洲”的愿景,“手到 心到 發(fā)現(xiàn) 創(chuàng)造”的校訓,子長小學“揚子之長 協(xié)同生長”,恒德小學“恒以創(chuàng)新 德行未來”,中山北路第一小學“中正平和 一樹百獲”的愿景,無不讓人印象深刻。
輪滑、游泳、紙藝、氣象、樂器都能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真是僵化思想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且文化建設(shè)就以特色課程為主題,廁所文化、消防門的設(shè)計、展板的布置……無不透露出學校教育者的用心良苦;每面墻、每個柱子、每棵樹……無不體現(xiàn)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傳遞著育人的信息,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高效流暢、魅力獨特的課堂教學
為了更好地展示上海課程改革的成果,這次培訓安排了語文,數(shù)學,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四門學科,七節(jié)示范課,讓我充分領(lǐng)略了課堂教學的無限可能和魅力,感受到課堂改革的強大力度,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所聽的這幾節(jié)課老師自始至終都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讀、練”提供足夠機會,在體驗中豐富經(jīng)驗、獲得方法、形成態(tài)度、享受快樂、得到發(fā)展。
2.精心獨到的課堂設(shè)計。幾堂課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著精心的準備,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課堂效率很高。
3.樸實大氣的課堂。幾位老師的課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華麗、課件的精美,更沒有擺那些好看而不實用的花架子。教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直面學生的教學現(xiàn)實,教師對學生的稱呼是:寶貝、孩子、姑娘、小伙,讓人感覺自然、親切,可看、可學、可用。印象最深的是數(shù)學課《圓的認識》,老師不是把課堂知識直接呈現(xiàn)給孩子們,而是通過幾個數(shù)學活動設(shè)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層層推進,把教學重點、難點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交流匯報中突破,一節(jié)課輕松愉快又高效,整個過程真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位老師也成了我們心目中的“男神”。
認真反思一下,在校園、班級文化建設(shè)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做好“加”法和“減”法?我覺得,要加文化內(nèi)涵的深挖,減“千人一面”的形式;加教師課前的十分準備,減課堂上華而不實的一分活動,加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不斷提升,減急功近利的浮躁
之心。
四、在“想”和“做”中行動
這是我對課堂教學的所得所悟。
1.做一名有激情的教師。要給孩子們一個激情的課堂,這個課堂上首先要有一位激情的老師,精彩的七節(jié)課,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但背后老師付出太多的心血,教材的研讀、學情的分析、教具、學具的改進、課堂活動的組織、過渡的巧妙、評價的多元……都需要老師考慮得面面俱到,激情付出。
2.做一名會學習的教師。在講座中,金輝老師提到了教師每天學習的“信息吞吐量”,各個學校也介紹了不定期組織教師主題閱讀、參觀考察、旅行實踐,我想,要進行課程改革,教師就要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要想學習,善學習,做孩子們心目中的魅力老師。
3.只有行動著,才是準備著。幾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看得激動、想得心動,但只有化為行動,才有實效,如《松鼠》一課,老師要求孩子們用學到的方法改寫白鷺,同行的老師產(chǎn)生疑問:我們的學生怕沒有這樣的能力?觀摩了校本課程,大家又疑問:我們的硬件、師資怕做不了這些?最后,我們討論達成共識:在課程改革的路上,只有行動著,才是準備著,相信自己,相信學生,試一試才知道行不行,一次不行,那就試第二次、第三次……最終我們一定行!
教育教學改革一路艱辛,但它光耀七彩,我把它稱為彩虹之路,在這條彩虹之路上,讓我們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