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山東 青島 266003)
在臨床上急性主動脈綜合征主要包括主動脈夾層(AD)、主動脈壁間血腫(IMH)、主動脈潰瘍(PAU)、主動脈瘤(AA)以及AA破裂和滲漏等等[1-3],其中PAU發(fā)病較為隱匿,其危險性也逐步被人們所認識[4]。目前對高危PAU患者行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取得了一定的療效[5-6]。但PAU患者的治療策略仍然存在某些爭議,由于PAU位置、大小等不同,各個醫(yī)療機構采取的治療方案也不同,因此關于PAU臨床治療指南還需進一步完善[7-8]。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TEVAR治療PAU患者的遠期效果,以進一步為PAU的診療提供一定的循證醫(yī)學依據。
回顧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月—2017年1月經主動脈CT血管造影(CTA)確診為PAU 8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病情比較穩(wěn)定,根據治療方案不同,86例患者分為TEVAR治療組(A組)和藥物治療組(B組)。A組67例,其中典型胸背痛者34例,肢體無力、咯血等不典型癥狀者12例,單純胸痛者9例,單純背痛者4例,典型胸背痛伴頭暈惡心者4例,無癥狀者4例。B組19例,其中典型胸背痛者10例,單純背痛者4例,咯血者2例,單純胸痛者1例,典型胸背痛伴頭暈惡心者1例,無癥狀者1例。記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入院主訴、并發(fā)癥、吸煙史、飲酒史、住院時間以及隨訪結果等。隨訪終點的時間定義為患者死亡、隨訪結束(2019年10月)或失訪時間。隨訪結果分為未進展、輕度惡化但未達到再次手術指征、惡化需要再次手術、死亡4級。
性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曲線進行患者生存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顯示A組患者女性構成比顯著低于B組(χ2=20.51,P<0.05)。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吸煙、飲酒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并發(fā)癥比較(例(χ/%))
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無死亡。隨訪過程中,A組患者失訪5例,未進展53例,輕度惡化但未達到再次手術指征1例,惡化需要再次手術2例,死亡6例(其中1例于77個月時因胃癌死亡,3例死亡原因不明,死亡時間分別為21、56、89個月,2例分別于1、43個月時因心力衰竭死亡)。B組患者失訪2例,未進展12例,輕度惡化但未達到再次手術指征2例,惡化需要再次手術2例(1例于1個月時出現腰腹痛,CTA檢查證實腹部PAU并發(fā)腹部IMH,行TEVAR治療,1例于9個月時出現PAU擴大行TEVAR治療),死亡1例(于6個月時因不明原因死亡)。A組的隨訪結果分級與B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2 413.00,P<0.05)。
A組和B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97.0(68.0,108.0)和61.0(37.0,79.0)個月,差異有顯著性(χ2=2.28,P<0.05)。見圖1。
PAU首次被STANSON等[9]描述為一種新的主動脈病變,可引起AA、AD甚至主動脈破裂。目前研究仍認為AD、PAU及IMH有不同的病理學基礎。AD的基礎病理學改變是主動脈中層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的退行性病變[10]。IMH的病理改變可能是主動脈中層的滋養(yǎng)血管破裂導致血腫進入外膜中層并擴展至外膜[11]。PAU的病理改變?yōu)樵谥鲃用}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潰瘍穿透內彈力層并在動脈中層形成血腫。臨床上三種病理狀態(tài)可單獨存在,也可某一種或兩種同時存在[12]。穿透性潰瘍常發(fā)生于高齡、高血壓患者[13-14]。國外的一項長期隨訪顯示PAU及IMH的早期主動脈破裂概率比典型AD破裂的概率更高,且在影像學隨訪中極少發(fā)現有PAU愈合。UCHIDA等[15]以介入技術將覆膜支架置入PAU病變部位的血管管腔內,因具有微創(chuàng)等顯著優(yōu)點被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盡管部分研究結果顯示PAU采用TEVAR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6],但是現在尚未有治療PAU的統(tǒng)一標準,因此本研究通過對PAU患者行TEVAR治療的結果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制定統(tǒng)一標準提供一定臨床依據。
圖1 兩組患者生存分析的Kaplan-Meier曲線
目前臨床上主要根據PAU患者病情進展程度及PAU所在位置等多種因素,結合患者意愿,綜合選擇診療策略[17-18]。TEVAR的具體術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位于主動脈弓部的PAU患者可以選擇鎖骨下動脈煙囪支架置入術、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旁路移植術、頸部血管開窗術、單分支胸主動脈支架置入術;位于頭臂干的PAU患者多選擇頸部血管三開窗術;位于頭臂干與左頸總動脈之間的PAU選擇頸部血管二開窗術;位于左頸總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之間的PAU優(yōu)先選擇單開窗術,如果存在左鎖骨下動脈徑路開窗困難,選擇鎖骨下動脈煙囪支架
置入術或單分支胸主動脈支架置入術,但是煙囪技術存在內漏等風險,單分支支架的定制需要一定的時間;位于左鎖骨下動脈遠端的PAU,選擇單純支架置入術。本院PAU患者整體治療策略選擇更為積極,同2015年的Type B型IMH和PAU診療專家共識一致[19]。
本研究中的患者多數為中老年患者,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患者居多,與楊霖等[20]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A組患者的女性顯著少于B組,提示女性可能為PAU的危險因素,但尚需進一步研究分析。A組患者的隨訪結果等級與B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且A組的隨訪結果等級較B組隨訪結果等級低,初步證明TEVAR治療PAU的可行性較高,效果比較滿意。A組的中位生存時間較B組長,初步證明在PAU患者的治療中,TEVAR的安全性較高,治療效果較藥物治療好。納入此次研究的PAU患者均為穩(wěn)定的PAU患者,由于本院診療策略較為積極,一旦發(fā)現患者有病情進展跡象,即行TEVAR治療,所以進行TEVAR治療的PAU患者病情較藥物治療的患者病情較重,但是仍然顯示出TEVAR治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較藥物治療者長,且差異有顯著性,更能說明TEVAR治療較藥物保守治療的效果要好。
本次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如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有限,結論也許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TEVAR治療PAU效果滿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對PAU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