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靳晴
摘 要: 隨著經(jīng)濟與社會又好又快地發(fā)展,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體育健身越來越接近人們的生活,轉(zhuǎn)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為盡快適應人們?nèi)找嬖鲩L的體育鍛煉需求與社會資源的不匹配,并以此研究。本文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校體育場館在市里其他體育場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高校體育場館可否適應人們的需求,并在教育資源保障的基礎上可否充分的利用有效的開發(fā)出新道路,使我們的體育場館得到充分的使用。
關鍵詞: 高校;體育場館;使用情況
通過對市內(nèi)5所高校的體育場館數(shù)量配置情況、體育場館開放情況、體育場館開放收費情況以及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進行了實地的調(diào)查,同時也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作為理論基礎,并采用了訪談法與各校的管理人員及相關的專業(yè)人士進行了交流作為文章的補充。以這5所高校為代表,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相互借鑒在體育場館使用方面的優(yōu)點,同時開發(fā)新的模式,使這5所高校體育場館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樣既滿足了在不影響教學活動的前提下也滿足了社會上體育愛好者的需求。
1 體育場館的現(xiàn)狀分析及影響
在所有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中,各學校在教學時段的利用率都是百分百的,因為學生必須來上課,所以各個場館只要有課就會使用率很高。在非教學時段是各個學校的體育場館使用率就會下降,社會體育愛好者的參與使體育場館不會空閑。根據(jù)資源配置的不同,人們的喜好不同,對體育場館的運動項目也存在不同的使用情況,現(xiàn)在足球的火熱使各個學校的足球場使用率明顯要高于以往。體育場館的使用情況隨著人們對運動的喜愛和政策的引導等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對于體育場館來說,必須具備體育活動的功能性,高校體育場館與社會體育場館不同,高校體育場館不僅要完成正常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會向社會開放,所以功能更加全面,而社會場館以商業(yè)模式作為補充,其很大程度都是自給自足完全收費的。學校又存在怕影響教學活動,設施損壞嚴重,對校外人員不好管理等問題。
首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體育運動的已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F(xiàn)在隨處可見街道上、公園里那些騎自行車鍛煉的人們。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受到外因的阻擋。學校對體育場館的管理是為本校學生服務的模式,一旦對外開放,體育場館的管理、維護、校內(nèi)學生的安全等都是最主要的問題,這將成為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影響因素之一。同時要考慮到在對內(nèi)不影響教學的條件下兼顧到對外的開放上,讓我們的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讓更多的人去享受便捷的資源,去鍛煉他們的身體。
其次學校體育場館的建成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學校體育場館功能越全面,項目越多,場館建設的資金需要的更多。例如師范院校的學生有游泳課,但不在本校上課而是去外面私人的場地去上課,如果該校有更多的資金就可以在自己的學校上課,學校會建一個游泳池,也會避免學生在上課路途中發(fā)生意外。這樣體育場館的功能也更齊全了人們也更愿意去環(huán)境好的,設施完善的,有專業(yè)人員維護和服務的體育場館。
2 體育場館的使用前景
隨著人們不斷增長的鍛煉身體的需求,社會體育場館又不是無償開放且收費較高,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除了去公園等使用健身器材,無法享受的其他項目的鍛煉。因此學校的體育場館就起到了很好地補充作用,在不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情況下有償?shù)南蛏鐣_放,既滿足了大家的需求又可以為體育場館的維護管理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創(chuàng)收,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
通過對5所高校體育場館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是相比較師范學院外已開放的體育場館利用狀況欠佳,開放時間較短。二是為了避免與學校正常課程的沖突,影響教學活動。三是體育場館開放的日常運營經(jīng)費不足,維護與管理相對滯后。四是除上訴因素外還有這5所高校分別處在不同的地理方位,這就造成其場館使用情況不佳,因為5個地方分別與交通,周圍環(huán)境,人口稠密、以及周邊人群的參與體育活動熱情有直接的關系。
3 整合現(xiàn)有體育場館資源
隨著人們?nèi)找嬖鲩L的健身需求,應盡可能合理的整合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爭取全方面的向社會開放。如今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在加快,人們對健康的意識也逐步提高,僅僅靠社區(qū)的健身器材是無法滿足眾多的人群需求。在開放的同時我們也要避免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相沖突,保證學生的正常上課和活動,以及學生自身的安全問題。同時也要對我們場館的安全檢查做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當?shù)氐南嚓P政府部門也應該對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扶持,例如資金方面的投入,支持并鼓勵開放。只有有了資金的扶持體育場館日常的保養(yǎng)維護、再建、擴建以及相關的管理費用才能使體育場館逐步走向開放道路。還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等,對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做出正確的引導,進一步的推動體育場館的開放走向成熟化。
長春市和其他城市一樣也存在著社會需求層次上的差異的人們,因此在體育場館開放的同時要考慮到社會不同層次的人群,在場館開放收費的情形下應制定不同階層的價位,能更好的為不同階層的人提供服務,滿足他們的身體鍛煉需求。
4 小結(jié)
構建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共贏體系,將會解決高校體育場館面向社會后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而使市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達到最優(yōu)化,使人們的健身環(huán)境接近飽和,使群眾的的運動興趣達到最高。從而也解決了政府對與社區(qū)等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場所的資金問題,以最小的投資成本在學校體育場館換回最大的效益,達到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周曉軍.德國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的特點及其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2]梁凡.關于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7).
[3]劉慧靜,韋群杰,郭銀華,等.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影響云南高校體育場館比賽贊助問題的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0,(05).
[4]丁云霞,范偉,劉春華.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優(yōu)化建設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