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楊,孫文慧,仲崇琦,王猛,包?;?,張羽飛,吳丹,袁曉環(huán)
(牡丹江醫(yī)學院醫(yī)藥研究中心,牡丹江 157011)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我國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明顯持續(xù)增長趨勢[1]。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屬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其發(fā)病機制與雄激素存在重要關系,雄激素的主要成分是睪酮。有學者發(fā)現(xiàn),存在于睪丸微粒體中的17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3(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3,17β-HSD3)參與睪酮合成的最后一步[2],在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中17β-HSD3表達顯著上調。姜黃素(curcumin,Cur)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但是姜黃素的生物利用度較差,限制其進一步的臨床應用[4]。筆者所在課題組設計合成一系列穩(wěn)定性高的姜黃素類似物,篩選出17β-HSD3抑制劑H7,并考察H7通過抑制17β-HSD3活性誘導LNCaP細胞凋亡,為早期前列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1.1主要試劑 胎牛血清 (德國PAN公司,批號:P130913);噻唑藍(MTT)粉末 (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批號:303H05-10);IP細胞裂解液及蛋白酶抑制劑(哈爾濱新?;驒z測有限公司,批號:100956);RPMI1640 (美國 Hyclone公司,批號:AE27856292);實驗用抗體Anti-Bax、Anti-Bcl-2、Anti-p53、Anti-Caspase-9 (美國Abcam公司,批號:GR80570-16、GR3250598-3、GR89716-52、GR3261735-1);Goat Anti-Rabbit IgG、Goat Anti-Mouse IgG (美國Abcam公司,批號:GR288027-12、GR298142-9);β-actin (美國Cell signaling公司,批號:15);SYBR Green (美國Roche公司,批號:39088900);RNA逆轉錄試劑盒 (美國Roche公司,批號:32460620);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睪酮試劑盒(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C0315090301)。
1.2主要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高分辨質譜儀(美國 Bruker公司),磁共振儀(美國Varian公司),CO2細胞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公司),超凈工作臺(美國ESCO公司),酶標儀(美國Molecular Devices公司),電泳槽(美國Bio Rad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 UVP公司),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美國 Bio Rad公司),放射性TLC(美國 BioScan 2000)。
1.3細胞 人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株LNCaP(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庫)。
1.4薄層色譜(TLC)法篩選17β-HSD3選擇性抑制劑 采用TLC法檢測姜黃素類似物(H1-H9)對17β-HSD3酶活性的抑制作用[5]。分別取大鼠胎盤微粒體20 μg和人胎盤微粒體90 μg到5 mL反應管中,每管中加0.2 μmol·L-1雄烯二酮及[3H]雄烯二酮40 000 cpm,并加0.2 mmol·L-1NADPH和含0.5%聚山梨酯-20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BS)250 μL,每管加不同濃度的姜黃素類似物 (H1-H9,0.002,0.02,0.2,2,5,10 μmol·L-1),同時采用姜黃素做對照,置34 ℃培育1 h。加入預冷乙醚2 mL終止反應?;鞈? min,收集上清液到5 mL玻璃管中,用氮氣吹干。加乙醚75 μL重溶樣本,混懸1 min后,點樣在TLC板上,用放射性TLC (Bioscan AR2000)檢測放射峰值,計算睪酮轉化率,確定半數抑制濃度(IC50),篩選17β-HSD3選擇性抑制劑。
1.5細胞培養(yǎng)及分組 人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株LNCaP,采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RMPI培養(yǎng)基,置于37 ℃、5% 二氧化碳(CO2)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選取對數生長期狀態(tài)良好的細胞,采用MTT法檢測H1-H9抑制LNCaP的IC50值,確定合適的實驗條件。取長勢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生長期LNCaP細胞,以每孔1×105個密度接種到6孔板中,在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2 h,分別加H1-H9,檢測不同化合物對LNCaP的抑制作用。然后用篩選出來的17β-HSD3選擇性抑制劑H7做后續(xù)實驗。分成4組:空白對照組(Con)、姜黃素組(Cur,150 μmol·L-1),雄激素受體(AR)抑制劑組(5 μmol·L-1)、H7組(150 μmol·L-1)。取各組細胞,做基因和蛋白檢測實驗。
1.6MTT法檢測H7對LNCaP細胞活性的影響 取對數生長期LNCaP細胞,細胞用蛋白胰酶消化后接種于96孔板中培養(yǎng)(每孔5000個細胞)。待12 h細胞貼壁后,將96孔板中液體吸棄,分別加入終濃度為25,50,80,100,150,200,250 μmol·L-1的H7,設置不加藥物的對照組,每組設置6個復孔。然后放于37 ℃、含5% 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分別培養(yǎng)12,24,48 h后,避光條件下每孔加入0.5 mg·mL-1MTT試劑。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后,將孔中上清液吸棄,每孔避光快速加入DMSO 150 μL。搖床振蕩10 min充分溶解后,用酶標儀檢測板中各孔在490 nm處的吸光度(A值),采用公示計算細胞抑制率。實驗重復3次。利用GraphPad Prism 5.0版軟件計算出IC50值,確定最佳實驗濃度梯度和作用時間。細胞抑制率(%)=(對照組A值-實驗組A值)/(對照組A值-空白組A值)× 100%。
1.7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LNCaP細胞中相關基因mRNA表達情況 取長勢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生長期LNCaP細胞,按“1.5”項方法細胞培養(yǎng)和分組。加藥24 h,將6孔板中培養(yǎng)液吸出棄掉,消化并收集細胞,使用mRNA提取試劑盒提取各組細胞的總RNA,超微量核酸測定儀檢測mRNA濃度。取總RNA 1 μg,依照逆轉錄試劑盒步驟逆轉錄合成cDNA。分別用p53,Caspase-9,Bax,Bcl-2,rps16基因的引物在Q-PCR上進行擴增(引物序列見表1)。反應條件為95 ℃預變性30 s,95 ℃變性15 s,60 ℃退火1 min,72 ℃延伸45 s,進行40個循環(huán),實驗重復3次。rps16為內參基因,根據標準曲線法分析實驗結果,計算出相關目的基因的表達量。
1.8Western blotting檢測LNCaP細胞中相關蛋白表達情況 取長勢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生長期LNCaP細胞,按“1.5”項方法細胞培養(yǎng)和分組。加藥24 h,將6孔板中培養(yǎng)液吸出棄掉,用預冷PBS洗1次,加入含1% PMSF的RIPA裂解液,冰上放置5 min,用刮刀刮下細胞,收集液體,充分振蕩使細胞裂解,4 ℃,12 000×g,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得到細胞總蛋白,采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用上樣緩沖液稀釋蛋白,置于100 ℃沸水中煮10 min,4 ℃保存?zhèn)溆?。取蛋?0 μg上樣,進行SDS-PAGE電泳,將蛋白轉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加入含5%脫脂奶粉的封閉液室溫封閉1 h。分別加入Anti-p53,Anti-Caspase-9,Anti-Bax,Anti-Bcl-2,Anti-β-actin抗體(1:1000),4 ℃孵育過夜。用TBST緩沖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Goat Anti-Rabbit IgG或Goat Anti-Mouse IgG(1:10 000)室溫孵育1 h,用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滴加顯色液,置于成像系統(tǒng)顯影并進行分析,目的蛋白與內參的條帶灰度值之比代表各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1.9ELISA 檢測LNCaP細胞中睪酮含量 用ELISA試劑盒采用競爭酶聯(lián)檢測睪酮含量。取長勢狀態(tài)良好的對數生長期LNCaP細胞,按“1.5”項方法細胞培養(yǎng)和分組。加藥24 h,收集6孔板中培養(yǎng)液,在2 ℃,1000×g離心15 min,上清液立即用于實驗。按試劑盒說明書分別加酶結合物50 μL,按同樣順序加入抗體50 μL,充分混勻,貼上不干膠封片,置37 ℃孵育1 h,洗板,靜置甩干,加顯色液A液和B液各50 μL。37 ℃顯色15 min,每孔加終止液50 μL。用酶標儀在波長450 nm處檢測各孔A值。
表1 LNCaP細胞中凋亡相關基因引物序列
2.1篩選17β-HSD3選擇性抑制劑 采用放射性TLC法檢測H7對大鼠及人胎盤微粒體中17β-HSD3活性的抑制作用,結果見表2。H1-H9對大鼠17β-HSD3活性抑制的IC50值為(20.9±0.02)~(1120.4±124.6)μmol·L-1,對人17β-HSD3活性抑制的IC50值為(4.9±0.02)~(3140.7±165.7)μmol·L-1,其中H7的IC50值最小。說明H7對大鼠及人胎盤微粒體中17β-HSD3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與姜黃素組比較,H7的 IC50明顯低于姜黃素(P<0.01)。提示姜黃素類似物可有效抑制17β-HSD3的活性,并且H7效果更明顯。
表2 姜黃素類似物H1-H9對17β-HSD3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
Tab.2 Inhibition of H1-H9 on 17β-HSD3 activity(IC50)
①與Cur組比較,P<0.05;②與Cur組比較,P<0.01。
①compared with Cur group,P<0.05;②compared with Cur group,P<0.01.
2.2化合物抑制LNCaP細胞的增殖 用不同化合物(H1~H9)分別處理LNCaP細胞24 h后,MTT法考察H1~H9對LNCaP細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結果抑制率分別為(23.4±3.5)%,(59.5±3.4)%,(37.6±1.5)%,(39.3±3.3 )%,(29.7±2.6)%,(49.9±2.2 )%,(71.1±1.1)%,(52.4±2.5)%,(66.6±2.1)%,H7對LNCaP細胞抑制作用最明顯。
用不同濃度梯度H7分別處理LNCaP細胞12,24,48 h后,MTT法考察H7對各組LNCaP細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結果見圖1,隨著作用濃度的升高,抑制細胞增殖的能力增強,H7明顯抑了LNCaP細胞的活性,有顯著的濃度依賴性。另外,隨著H7對LNCaP細胞作用時間的延長,細胞活性降低,呈顯著的時間依懶性。LNCaP細胞經H7處理12,24,48 h后IC50值分別為268,150,63 μmol·L-1,見表3。根據實驗結果,后續(xù)實驗采用H7濃度為150 μmol·L-1,作用時間是24 h。
按MTT法檢測H7對LNCaP細胞活性的影響,結果見圖2。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存活率明顯降低(P<0.05或P<0.01),H7組比姜黃素對照組細胞中細胞存活率降低更顯著(F=22.9,P<0.05)。
2.3H7對LNCaP細胞中凋亡相關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 應用Q-PCR對各組LNCaP細胞內p53,Caspase-9,Bax,Bcl-2 mRNA表達情況進行檢測,結果見圖3,F(xiàn)值分別為3.8,5.9,9.4。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中p53,Caspase-9 RNA表達量明顯增加(P<0.05或P<0.01),H7組比姜黃素組中p53 mRNA表達量增加更顯著(P<0.01),而且H7組比姜黃素組和AR抑制劑組中Caspase-9 mRNA表達量增加趨勢更明顯;同時,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對照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中Bax/Bcl-2 mRNA表達量顯著升高(P<0.05或P<0.01),H7組比姜黃素組細胞中Bax/Bcl-2 mRNA表達量顯著升高(P<0.01)。說明姜黃素、AR抑制劑和H7均能不同程度增加LNCaP細胞內p53、Caspase-9、Bax/Bcl-2 mRNA的表達水平,并且H7作用效果更明顯。
2.4H7對LNCaP細胞中凋亡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采用Western blotting檢測H7對各組細胞p53,Caspase-9,Bax,Bcl-2蛋白表達情況,結果見圖4,F(xiàn)值分別為6.1,7.3,10.2。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中 p53、Caspase-9蛋白表達量明顯增加(P<0.05或P<0.01),H7組比姜黃素組細胞中P53、Caspase-9蛋白表達量增加顯著(P<0.01),并且H7組比AR抑制劑組細胞中Caspase-9蛋白表達量增加顯著(P<0.01)。
圖1 H7抑制LNCaP細胞增殖的實驗結果
表3 H7對17β-HSD3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
Tab.3 Inhibition of H7 on 17β-HSD3 activity(IC50)
化合物12 h24 h48 hH7268.4±12.1150.0±9.663.0±6.9Cur61 307.3±107.432 789.0±124.111 692.0±98.3F18.737.18.4P<0.01<0.01<0.01
同時,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對照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中Bax/Bcl-2蛋白表達量顯著升高(P<0.05或P<0.01),H7組比姜黃素組細胞中Bax/Bcl-2蛋白表達量增加顯著(P<0.01)。說明姜黃素、AR抑制劑和H7均能不同程度增加LNCaP細胞內p53、Caspase-9、Bax/Bcl-2的蛋白表達水平,誘導LNCaP細胞凋亡,并且H7作用效果更明顯。
2.5H7對LNCaP細胞中睪酮含量的影響 采用ELISA法檢測H7對各組細胞睪酮的含量,結果見圖5,F(xiàn)=17.8。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姜黃素組,AR抑制劑組和H7組細胞中睪酮含量明顯減少(P<0.01),H7組比姜黃素對照組細胞中睪酮含量減少更顯著(P<0.01)。
A.空白對照組;B.姜黃素組;C.AR抑制劑組;D.H7組;①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姜黃素組比較,P<0.05。
A.blank control group;B.curcumin group;C.AR inhibitor group;D.H7 group;①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5;②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1;③compared with curcumin group,P<0.05.
A.空白對照組;B.姜黃素組;C.AR抑制劑組;D.H7組 ;①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②與姜黃素組比較,P<0.01;③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
A.blank control group;B.curcumin group;C.AR inhibitor group;D.H7 group;①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1;②compared with curcumin group,P<0.01;③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5.
A.空白對照組;B.姜黃素組;C.AR抑制劑組;D.H7組 ;①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姜黃素組比較,P<0.01;④與AR抑制劑組比較,P<0.01。
A.blank control group;B.curcumin group;C.AR inhibitor group;D.H7 group;①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5;②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1;③compared with curcumin group,P<0.01;④compared with AR inhibitor group,P<0.01.
A.空白對照組;B.姜黃素組;C.AR抑制劑組;DH7組 ;①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②與姜黃素組比較,P<0.01。
A.blank control group;B.curcumin group;C.AR inhibitor group;D.H7 group;①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P<0.01;②compared with curcumin group,P<0.01.
姜黃素是傳統(tǒng)中藥姜黃中的主要成分[7],具有消炎[8]、抗氧化[9]、降血脂[10]和抗癌[11]等諸多藥理作用。由于姜黃素結構中含有雙酮,導致其水溶性低,臨床應用受限[4]。本課題組以姜黃素為母體,去掉姜黃素中的雙酮結構,設計合成一系列含有哌啶酮結構的姜黃素類似物[6],前期實驗發(fā)現(xiàn)姜黃素類似物比姜黃素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并且篩選出治療糖尿病的姜黃素類似物H8[12],對于治療前列腺癌的化合物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顯示,H7對LNCaP細胞的體外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隨著H7濃度的升高,抑制LNCaP細胞增殖的能力逐漸加強,呈顯著的濃度依懶性。
早期前列腺癌幾乎都表現(xiàn)為雄激素依賴性,雄性激素能夠刺激前列腺癌細胞生長。早期前列腺癌主要有手術、放射治療以及雄激素阻斷療法。雄激素阻斷療法也稱為去勢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接受ADT 治療的患者最終都會對ADT 產生抗性,從而患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進而增加治療難度,增大死亡風險[13],因此早期前列腺癌防治至關重要。
前列腺癌的發(fā)生與體內雄激素分泌異常增多有關,雄烯二酮是人體內主要的雄激素前體,通過催化還原能被轉化為睪酮[14]。17β-HSD在哺乳動物中有10種亞型,其中17β-HSD3為雄激素的限速酶,在睪酮合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17β-HSD3位于睪丸間質細胞內質網內,將雄烯二酮(經膽固醇轉化而成)氧化為睪酮,該反應是睪丸間質細胞合成睪酮酶促反應的最后一步,17β-HSD3發(fā)揮重要作用[2]。一般情況下,體內17β-HSD3發(fā)揮正常生理功能,如果17β-HSD3活性過高,會大大提高前列腺癌的發(fā)生率,因此17β-HSD3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藥物。有學者研究,用17β-HSD3抑制劑處理被移植進LNCaP細胞的去勢雄性小鼠中,發(fā)現(xiàn)其對前列腺癌腫瘤生長的抑制率高達81%[15]。研究報道,17β-HSD3抑制劑STX2171和STX1383顯著降低血漿睪酮水平和抑制雄激素依賴性體內腫瘤生長,表明17β-HSD3抑制劑可用于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的治療[16]。本實驗結果顯示,姜黃素,AR抑制劑及H7能顯著抑制LNCaP細胞內17β-HSD3的活性,且H7的抑制率效果優(yōu)于姜黃素,提示H7可能作為17β-HSD3抑制劑對前列腺癌發(fā)揮治療作用。
文獻報道,增加凋亡基因Bax/Bcl-2,p53,Caspase-9的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能夠治療前列腺癌[17]。本研究結果顯示,姜黃素、AR抑制劑和H7均不同程度增加LNCaP細胞中Bax/Bcl-2、p53,Caspase-9基因和蛋白的表達,誘導LNCaP細胞凋亡,且H7誘導LNCaP細胞凋亡的能力更明顯。綜上所述,姜黃素類似物H7可通過抑制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系LNCaP中17β-HSD3的活性,降低睪酮含量從而促進LNCaP細胞凋亡,可能與其抑制AR信號通路相關,但詳細機制尚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