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
(徐州市九州生態(tài)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坐落于廣西省南寧市的邕寧區(qū),整體規(guī)劃面積約658 hm2。內部區(qū)域劃分為4個區(qū)域,分別是田園風光區(qū) 、遺址公園區(qū)、園博園展園區(qū)和臨時配套服務區(qū)。徐州園位于園博園展園區(qū)的中南部,整體占地面積約0.22 hm2。所在區(qū)域為典型的嶺南丘陵地貌,景觀資料豐富,生態(tài)資源良好。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展園是園博會室外展陳內容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中華城市展園、東盟園、廣西園、絲路園、設計師園、企業(yè)園五大特色展園區(qū)域,共計80個室外展園。結合區(qū)域“三湖十八嶺”的自然空間格局,展園空間呈現“一龍托兩翼”的結構布局形式。徐州園位于中華城市展園南片區(qū),設計類型以現代型園林為主。徐州園南北長約58 m,東西長約41 m,面積約2172 m2。
徐州歷史上是華夏九州之一,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年的建城史,被稱為“帝王之鄉(xiāng)”,是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徐州是兩漢文明的發(fā)祥地,也是南北方文化交融之地,因其有大量的文化歷史古跡和深厚的歷史文化[1]。徐州兩漢文化元素眾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漢畫像石、漢兵馬俑與墓葬、泥模與雕刻、漆器等[2]。
徐州園以古典與現代的融合理念貫穿全園,以“漢文化底蘊與徐派園林氣質的積淀”為文化主線,打造出以展示中國中部(黃淮隴海)“徐派園林”新體系,以徐風海韻為魂、厚重清越為根、景成山水為形、舒揚雄秀為表的特色風格的徐州園。徐州園主要有入口廣場、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車馬出行鏤空景墻、景觀置石、駁岸置石、仿漢水榭、漢畫像文化墻、疊水假山、景觀曲橋、林蔭園路10個景點元素組成。如圖1。
徐州園入口景觀以徐州出土的石豹雕塑結合廣場空間,運用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與車馬出行鏤空景墻,展現徐州城市文化特色。入口綠色設計運用綠化圍合景觀,凸顯徐州景觀特色的同時對展園內部景觀起到障景的作用。徐州園中央景觀以水體為主,東南角的疊水假山與景觀曲橋,使空間更加生態(tài)靈動。環(huán)湖園路兩側自然栽植行道樹,形成林蔭景觀,提升觀賞舒適感。綠地內采用“置石”手法,將景石與植物自然融合。主題建筑采用傳統(tǒng)園林中水榭的建筑形式,建筑核心運用漢代斗拱元素,寓意徐州在淮海經濟區(qū)中心位置。漢畫像文化墻設計,突出和弘揚徐州漢文化。徐州園亮化主要以基礎亮化為主,保證夜間行人安全性和景觀性。燈具造型更注重與展園主題融合,選擇節(jié)能燈具,實現綠色可持續(xù)景觀。該園通過海綿城市設計,可有效補給地下水,削減徑流峰值并控制徑流污染。通過設置植被緩沖區(qū)、生物滯留帶、植物凈化區(qū),解決了雨水蓄存、排放和過濾的同時,滿足觀賞效果。
圖1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徐州園總平面
本項目施工中嚴格把控施工質量,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尤其在施工中注重二次設計,做出了大量設計變更、提升了景觀,以下從3個方面加以介紹。
一是從整體布局上調整設計方案,優(yōu)化中庭設計比例,加大主軸進深,使中庭有長短軸之別,增強空間感。二是入口廣場處增加嵌草鋪裝,使得廣場更加大氣,廣場和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更有由大到小強烈的空間感和進深感。三是增加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下地雕,地雕用銅板做成徐州八景圖;增加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柱角處漢代雕花;增加“徐派園林”漢文化墻;增加園內銅鼎,從而增加漢文化元素,豐富園區(qū)景觀。四是調整漢畫像文化墻石材顏色為銅色,調整其漢瓦材料為銅,使得漢畫像文化墻更有韻味,時間越久遠,漢文化的韻味越足。五是調整曲橋折向,調整后的曲橋折向和設計完全相反,這樣做出來的效果更加人性化,讓游客可以更加貼近自然,讓曲橋和其他建筑物更加融合。六是調整曲橋旁邊景石布局,讓游客在參觀過程中更有安全感。
圖2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徐州園車馬出行鏤空景墻
一是施工進行景觀二次設計注重植物搭配,使得植物搭配錯落有致,稀疏有度,種類豐富,景觀自然優(yōu)美。二是石材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在當地購精挑細選買石材,石材質量從源頭得到了控制,節(jié)約施工成本。三是嚴格控制鋪裝水平,從隱蔽工程到面上工程做到道道工序都把關,建成景觀是木板精準整齊,木鋪裝鉚釘呈“一字”齊。四是非常注重創(chuàng)意漢風門樓等建筑物細節(jié)部分,細小到建筑物柱角的圖案都要仔細推敲,重新修改方案重修選擇材料,細小到車馬出行鏤空景墻中馬的圖案做了調整,調整馬的圖案是兩匹馬相對而視,這樣更人性化。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彈性” ,能夠像海綿一樣在下雨時吸水、 蓄水、 滲水、 凈水, 需要時將蓄存的水 “釋放” 并加以利用[3]。海綿城市系統(tǒng)建設包含5大要素,即植物、坡度、土壤、地下水及給排水設施[4]。植物是必不可缺的關鍵一環(huán)[5]。徐州園園區(qū)海綿設計了植被緩沖區(qū)、生物滯留帶、植物凈化區(qū)。本項目在植物應用上是經過項目部深思熟慮,嚴格遵守適地適樹原則,仔細甄選植物。在植物設計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使得園區(qū)植物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這樣的景觀才具有持久性。“海綿城市”理念在園區(qū)得到很好體現,并且具有持久性。
徐州園采用現代手法,融入漢文化元素,施工中注重二次設計,體現了徐州地域特色。建成的徐州園得到了主辦方的充分認可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從而包攬了室外展園綜合競賽“最佳展園”、專項競賽“最佳設計展園”、“最佳施工展園”、“最佳植物配置展園”、“最佳建筑小品展園”、“最佳園博會創(chuàng)新項目”全部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