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碩
【摘要】隨著時代進步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教育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主”,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獲取當中,讓學生體驗到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功感與喜悅感,從而樹立學生學習信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科學也不例外。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逐步走入了教育者的視野,其注重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機構的重新構建,有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構建出“以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這也就意味著轉變教學模式的同時,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從而有效打破“教師為尊”的課堂模式,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就翻轉課堂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翻轉課堂;應用策略
翻轉課堂是在互聯(lián)網信息化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教學模式,它的出現有效打破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尊”的教學結構,教師不再是把控課堂的一把手,而是退居“二線”,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助學者,以引導學生基于信息化的網絡服務平臺在“以生為主”的教學結構中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從而逐步形成高效性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究過程,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緊跟時代潮流,引進新的教學理念,以不斷提升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提高科學教學效率。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教學呢?
一、解析翻轉課堂內涵
所謂的翻轉課堂,又被稱為“顛倒課堂”,2011年是由薩爾曼可汗在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大會上所提出的,它的出現逐步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即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練習、寫作業(yè)為輔的教學結構。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是先觀看教學視頻,然后發(fā)現問題,并將所遇到的問題放在課堂之上和教師或同學進行探討,教師讓學生逐步經歷發(fā)現問題、分析和探討問題,促使學生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翻轉課堂主要依托現代化教學技術,轉變教師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有效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革新與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抓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借助視頻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因課堂討論與學習探究而更好地內化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非為了實施翻轉課堂,將主要精力都放在視頻制作上,這明顯是一個誤區(qū)。要知道,翻轉課堂中視頻固然重要,但是比視頻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在課堂上結合視頻,支配多出來的這些時間。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和學生進行對話與探討,逐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而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相應教學,以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另外,翻轉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并非弱化或降低教師的作用,而是強調課前的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以充分發(fā)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yōu)質;并非降低教師的作用,而是對當下教師提出更高、更專業(yè)的要求了,這就需要教師接受新觀念、新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科學教學服務,助力小學生逐步提高學習效率。
二、翻轉課堂在小學科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打造翻轉課堂模式
為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新教學理念的引入,以便創(chuàng)建新型的、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翻轉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引入,給教學提供新的發(fā)展機遇,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教師課前發(fā)布的學習資料或視頻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并不斷發(fā)現問題,并在課堂之上,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或教師共同進行相關交流與探究,以便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是學生逐步內化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完成“涅檗”、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打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現代化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話語權,讓學生體驗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翻轉課堂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課下或在線觀看教師的視頻,方便“消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重點內容,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形象、生動的視頻便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更方便學生記憶,還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反復地看,不間斷地重復,這樣能夠在另一種形式上同步學生,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程。
比如,在教學《椅子不簡單》一課時,為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建翻轉課堂,讓學生自主通過我提前錄制的視頻學習本課內容,要知道,椅子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品,但看似簡單有熟悉的椅子,其中卻蘊含著容易忽視的關于材料的學問,因此,我在視頻中有效“聚焦”椅子,呈現各種椅子圖片,并講述椅子的制作材料,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有些椅子是用一種材料制成的,也有的是使用多種材料制成的.通過不同椅子所處的場合不同,引發(fā)學生對材料功能的思考,那么,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一把好的椅子應該是怎樣的?”“椅子究竟有哪幾個組成部分”等問題,這是學生自主觀看視頻所產生的疑問,在課堂之上,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到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一同進行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提升科學教學效率。
(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有效探究
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職能,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得到個性化教育與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要知道,翻轉課堂的實質便是增加師生的互動,實現與學生的個性化溝通,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至尊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解惑以及指引其前進的導師,讓學生在自主化學習的環(huán)境中主動進行科學學習,不論參加科學學習活動的學生還是未參加過的學生都不會因缺席課堂學習而被落下功課,翻轉課堂的內容會被永久地保存,隨時可供學生查閱與修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助推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他們擁有更多時間、空間進行自主性探究,因此,在小學科學翻轉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優(yōu)勢,開展有效探究活動,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太陽的位置和方向》一課時,為讓學生學會根據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體會一天早、中、午、晚天氣冷熱變化,我在翻轉課堂當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逐步擁有自主意識,勇于發(fā)言,積極動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我預設問題,“請你想一想,如何利用太陽位置去辨別方向”。借此機會,引領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到操場之上,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探究活動,首先,我明確方向,即:“早晨,面對太陽,太陽在東、右為南、后為西、左為北。”找4名同學舉著圖片分別站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然后,各小組分別親自實踐確定方向,觀察并與同伴說一說操場東、南、西、北各有什么東西?在記錄單上記下各方向的東西。最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我們怎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早、午、晚,什么時候最熱?我們是怎樣知道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置于現實情境中,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實現翻轉課堂提升科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翻轉課堂的構建,以便逐步形成高效性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究過程,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廣毅,鹿作讓.小學科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1).
[2]陸婷.小課堂大翻轉——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J].科技展望,2015(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