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賢
摘?要:問課是對所教學內(nèi)容備課、說課、上課的反復加工。問課教學已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走向成功彼岸的一條“交通要道”,只有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堅持問課,受益匪淺,其樂無窮。問課根據(jù)問課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問自己、問學生、問同行。根據(jù)問課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課前問、課中問、課后問。
關鍵詞:有效課堂;問課策略;課前問;課中問;課后問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數(shù)學課邏輯思維強,比較抽象。它沒有語文課感天動地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像英語課有有趣的對話故事,那么要想讓數(shù)學課堂“活”起來,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發(fā)展的第四驅(qū)動力,好的教學成果就是問與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讓學生問起來,提出問題就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清代文學家劉開在《問說》中說“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作為教師也是如此。
何為“問課”?就是教師主動詢問學生、同行、家長對課堂教學的感受和建議,從中獲得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問課的過程就是備課、說課、上課的反復修改的過程。未知,意味著無限可能,追尋未知,意味著開啟認知的路途。問課可問成敗得失,可問精彩之處,也可問遺憾之點。課后對課堂作個反思,在教學設計上勾勾畫畫,記下自己的想法,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一、問課首先就要問自己
問自己就是在擬定教學設計不斷思考,針對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情、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不斷推敲,讓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恰到好處地為課堂服務。將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有效統(tǒng)一。
問課就是教學反思。課堂教學要堅持三問。
(一)課前問
課前問課是上課前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才能有效地理清教師的上課思路,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前多向自己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解決?怎么設計教學過程才能減少失誤。在新課程中,問課的重點是學生,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學生學什么?這樣的方式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學生在課堂中可能會問哪些問題?學生對老師的方法不理解怎么辦?為什么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這堂課?這樣的教學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留給學生合作交流時間是否充足?教學設計要三思而后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中問
課中問是一個精彩的教學過程??梢哉f是課堂瞬間反思,它可以讓課堂迸發(fā)智慧和活力。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善于捕捉學生課堂中的閃光之處,適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方法。我們在用教材的過程中,要注意創(chuàng)新、靈活地使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多注意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還要適當拓展知識,讓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所學、有所用。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通過學習后學生是否掌握、理解,是否能靈活運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哪些內(nèi)容沒有掌握?怎么解決?情感教育效果如何呀?學生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嗎?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參與度全面覆蓋,人人有問題思考,讓課堂在問課中“活”起來。另外,課堂教學中常常有新的課堂生存,面對新的教學資源,特別是一些錯誤的新生存,個別學生的問題有時剛好是這堂課的易錯點。教師如果利用得好,它將成為這堂課新的動力,讓課堂活動得到升華。
(三)課后問
指課堂教學后,教師及時反思。問自己的教學活動是否達教學目標?問學生的收獲有哪些?問聽課同行的聽課感受如何?課堂安排的活動是否有效?為什么會取得成功?還有哪些敗筆之處?如何補救?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總結(jié)得失,總結(jié)經(jīng)驗,完善自我,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通過這些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為完善自己打好基礎。
二、問課還要問學生
即是教師詢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為了教師“教好”,也為了學生“學好”。例如,我們班四年級上學期,我問學生對我的課堂有什么要求,學生就向我提出課堂上讓他們來解題的想法,剛開始我總是擔心學生講不到位,還浪費時間,慢慢地學生取代了我訂正作業(yè)的作用,以前總是課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不耐煩,自從學生代替我講習題后,我上課輕松多了,同時還多出時間去監(jiān)督那些上課不聽課的學生。班上60多個學生從只有三、四個學生能講解發(fā)展到只有六、七個學生不能講解。所以作為老師要多問問學生的感受,不要教師前面累死累活奔,學生后面愁眉苦臉跟?!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要從多角度了解學生情況,不輕易否定、排斥甚至貶低某個想法,理解、尊重、平等對待學生。老師以后怎樣上課?還有作業(yè)量是否適中?學生是否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新教改中倡導因材施教,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f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征求學生的意見,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
三、問課也要問同行
“三人行,有我?guī)熝伞?。同行是從教育教學專業(yè)的角度來聽課的,多傾聽同行的教學意見,就是對自己專業(yè)知識的認可??梢詥柦虒W中抓住教材重難點了嗎?問達到教學目標了嗎?問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否合理?與同行坦誠交流,虛心接受,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闭n堂教學中因為有很多的疑問,才在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指引學生積極思考。作為教師也是如此。抓住成功與失敗之處進行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認知是雙向的,以問課的方式與自己、他人有效交流、互動,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成功源于習慣”。在現(xiàn)代教學環(huán)境下,問課已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學走向成功彼岸的一條“交通要道”,只有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才能讓教學盛開出智慧的花朵,掌握問課藝術才能服務教育教學。
參與文獻:
[1]鮑汝林.《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新課改下的問課策略,2012.
[2]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 中國教師書坊,2009年5月第一版.
[3]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