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荔 高則云
摘 ? ?要: “體演文化 ”教學法是一種將語言教學放在文化中進行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學生思想上理解目的語文化,設身處地地感受文化,從而得體地用外語跨文化交際。本文以本校外軍學員為教學對象,將該教學法運用到中高級漢語口語教學中,以探討解決我校漢語口語教學現(xiàn)存問題、提高教學效率的新途徑。
關鍵詞: 體演文化 ? ?漢語口語 ? ?教學改革 ? ?跨文化交際
一、引言
外軍學歷教育培訓是軍事外交政策的重要舉措,學歷教育之中的漢語學習,既是外軍學員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拉近與中國人的距離的絕佳契機,更是其順利進入學歷教育階段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成功的外訓漢語教學關系外訓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更關系外軍學員對中國文化的理性認知和對中國國家和人民的友好感情,具有非凡意義。
我校自2011年開設外軍學歷教育,截至2019年共承訓了30個國家130名外軍生長軍官。連續(xù)五屆外軍生長軍官HSK四級通過率分別為100%、100%、95%、95%、100%,五級通過率在93%—100%。九年來,我校在漢語教學模式、方法等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口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學生“洋腔洋調(diào)”,漢語表達不夠流暢、得體,常常出現(xiàn)跨文化交際障礙;有的學生把漢語作為一門課程,只滿足于通過課程考試;有的學生擔心被嘲笑,課外時間干脆放棄使用漢語,大部分學生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偏弱,與HSK筆試成績極不相稱。
二、問題的提出
我們從教法、教材、考核方式及學習環(huán)境四個方面深入剖析我校目前漢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我??谡Z課程是一門緊緊圍繞綜合課程展開的分技能課程。當下的口語課的課型特點不夠突出,教師注重課內(nèi)生詞和語法結構的講解,忽視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聽說法占據(jù)了大部分教學時間,交際法只占很小的比例。
(二)教材內(nèi)容應試性高于實用性
目前的口語教材為了配合綜合教材和HSK大綱,內(nèi)容往往被加工成了教科書式的口語,與真實目的語環(huán)境下的鮮活表達截然不同。學生即使學會了教材上的表達,面對中國人仍然出現(xiàn)聽不懂、不知道回應等現(xiàn)象。
為了體現(xiàn)功能性,市面上很多口語教材相繼改版,以交際話題編排課文,實用性確實有了提高。但是,大部分教材沒有對交際話題所蘊含的文化含義進行解釋,學生學會了獨立表達,并沒有理解中國人在交際中的觀念想法,遇見類似的交際場景依舊會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障礙。
(三)HSK的消極影響
依據(jù)2017年6月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頒布了《軍隊院校教學大綱(試訓稿)》和我校《生長軍官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規(guī)定,外軍生長軍官在經(jīng)過一年的漢語學習后,必須通過HSK4級才能進入后續(xù)學習,畢業(yè)前必須通過HSK5級才能拿到學位證書。
HSK無形中成為引導和規(guī)范外訓漢語教學的主導因素和支配力量,這種極其功利性的學習目標對學生和教員都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對教員來說,教學內(nèi)容無法回避地向考試靠攏,過度重視習題練習,忽視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對學生來說,通過HSK之前耗費大量的時間應試,無暇顧及口語能力的提高;通過HSK之后學習漢語的動力立即喪失,必然影響他們漢語口語能力的發(fā)展。
(四)學習環(huán)境
由于軍事院校性質(zhì)的特殊性,留學生采用封閉式的軍事化管理模式,衣食住行學都由中方單獨組織和集中管理,學生一方面由于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少,對口語不自信,不敢開口,另一方面覺得漢語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處,對于漢語口語學習沒有興趣。
綜上所述,目前我校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為了提高外軍學員的漢語口語水平,我們需要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選取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彌補不足,漢語口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體演文化”教學法理論概述
(一)“體演文化”教學法的理論概述
“體演文化”教學法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吳偉克教授等人創(chuàng)立并在國外應用實踐二十余年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拔幕焙汀绑w演”是“體演文化”教學法的兩大核心概念?!拔幕睂V钢笇е袊说皿w地生活的行為文化,比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砍價、如何處理家庭關系和工作關系等?!绑w演”是“體驗”和“表演”的結合體,強調(diào)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語言知識還要理解目的語文化,根據(jù)文化語境選擇交際策略,積極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交際策略,真正參與到目的語文化中。
“體演文化”教學法以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設模擬目的語文化情境,學生反復體驗、表演既定的目的語文化情境,不斷調(diào)整、理解、接受目的語文化,并逐漸內(nèi)化,最終能夠在真實的目的語文化情境中自覺地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行為適應的交際要求。
(二)“體演文化”教學法的特點
1.由單純的學習轉向在文化中體演語言
傳統(tǒng)漢語教學重點圍繞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要素展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文化教學只是錦上添花之舉,可有可無。在“體演文化”教學法中,教員首要之務是創(chuàng)設一目的語文化情境,學生必須理解這個情境蘊含的文化并運用體演的形式操練語言,即使學生給出的漢語表達符合語法規(guī)則并不符合文化情境,依舊是不正確的。
2.由單純的模仿轉向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
我校漢語口語教學采用較多的是聽說法和情景法。聽說法通過模仿、重復、記憶的方法枯燥地操練句型和語法;情景法課堂上反應確實熱烈,但大部分學生在角色對話環(huán)節(jié)幾乎照搬課文原句,分角色表演活動的本質(zhì)就是“背誦”,學生習得的詞匯、句型與語法之間沒有邏輯聯(lián)系,沒有為交際的發(fā)生提供合乎情理的語境,學生不知道如何聯(lián)系語境運用語言?!绑w演文化”教學法培養(yǎng)的是漢語言文化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強調(diào)從整體上理解把握語言,學生依據(jù)情境經(jīng)過類比回憶起之前學習的情景對話,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循序漸進地提高漢語表達能力。
3.由單純的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轉向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傳統(tǒng)漢語教學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的語言運用能力,“體驗文化”教學法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注重的是讓學生思想上理解目的語文化,設身處地地感受文化,積極運用外語真正地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體演文化”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體演文化”教學法課型分為:理論課和體演課。實踐課應為主導,體演課則為輔助,課程比例為4∶1。
理論課主要是對實踐課必需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講練,通過理論課的學習,學生熟練掌握語言知識,理解語言背后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含義,保證在實踐課中不會因不熟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影響教學效果。
體演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四步:構建語境、即興表演、變更語境及反饋與評估。首先,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的目的語文化情境,必須由時間、地點、腳本、角色和觀眾五大要素構成,教師要引導學生識別課堂語境中的五個基本要素,讓學生一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就能夠自然識別出自己所處的地點,事件發(fā)生的時間,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處情景下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臺詞。接下來,學生經(jīng)過一系列連續(xù)的教學表演活動的操練才能真正獲得關于目的語交際文化的經(jīng)驗。當學生已經(jīng)有效完成教師預先設定的目的語文化情境,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改變五大要素中的一個,設置新的語境并讓學習者繼續(xù)操練,提高在不同的情境下將積累的舊文化知識融入新情境中的能力。學生完成表演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表演做出全面的評價。教師應該詳細具體地指出學生語言處理得不夠得體的地方并指導學生修正,再反復表演操練,直至能在變化的目的語文化情境中自如得體地運用語言。
四、基于“體演文化”教學法的漢語口語教學改革
基于上述我校目前漢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體演文化”教學法的特點,將“體演文化”教學法運用到我校漢語口語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以我校2018級外軍生長軍官為教學對象,選取“會通漢語·讀寫3”第四課《歡迎你來我家做客》進行體演文化教學法的應用分析。本課共計8課時,依據(jù)理論課和體演課的課時比例,理論課為2課時,體演課為8課時。
(一)理論課教學設計
通過理論課的教學,學生掌握該課詞匯、語法結構的含義和用法,了解與去中國家庭做客有關的文化知識。
詞匯:貴重、精致、收藏、工藝品、布置、家常飯、手藝、偶爾、夾
語法結構:1.功能:做某件事對V1來說是沒必要的
結構:V1就V1吧,【反問句】
2.功能:故意貶低自己的某一方面/東西,
以使對方接受時沒有負擔
結構:【貶低自己的東西】,你湊合(著)+V+吧
3.功能:達到最高水平,沒有比它更高的
結構:adj.+得不能再+adj.+了
4.功能:不會到某種程度
結構:不至于(+【不期望的某種程度】)
文化知識:了解去中國家庭做客帶禮物的習慣,“客隨主便”的原則,座次、敬酒的禮儀,能夠嘗試從中國人的視角理解去中國家庭做客時遇到的文化現(xiàn)象。
(二)體演課教學設計
通過對去中國家庭做客這個交際話題的體演教學,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技能:掌握邀請、做客、稱呼等重點詞匯和常用句型。能夠在做客的文化情境中運用漢語進行交際。
文化技能:在體演教學過程中真實感受去中國家庭做客時送禮、寒暄、敬酒等行為,體會中國做客帶禮物的習慣、“客隨主便”的原則、座次、敬酒的禮儀文化。通過課堂體演掌握去中國家庭做客的社會交際技能。
1.構建語境
在體演教學開始前,教師告知學生本節(jié)課體演情境的五要素。
地點:中國家庭
時間:晚上
事件:做客
角色:阿里、趙可、趙父、趙母
觀眾:阿里、趙可、趙父、趙母
2.即興表演
學生根據(jù)教師設定的體演情境的五要素,使用已經(jīng)學過的句型嘗試進行體演。
3.變更語境
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目前構建的目的語情境,教師應通過變更五要素實現(xiàn)變更語境設置新情境,學生根據(jù)教師設定的不同人物、場合、事件,使用已經(jīng)學過的句型嘗試進行體演。變更的新情境如下:
對話(一)
地點:中國家庭
時間:晚上
事件:做客
角色:阿里、王老師、王老師妻子
觀眾:阿里、王老師、王老師妻子
對話(二)
地點:中國家庭
時間:晚上
事件:做客
角色:阿里、同事劉剛、劉剛妻子
觀眾:阿里、同事劉剛、劉剛妻子
對話(三)
地點:中國家庭
時間:晚上
事件:做客
角色:阿里、老板、老板妻子
觀眾:阿里、老板、老板妻子
4.反饋與評估
教師在整個體演過程中起著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及時糾正學生的偏誤,提供正確的句型及文化信息;引導學生用漢語思維領會什么樣的行為表達在目的語社會才是聰明且得體的表現(xiàn)方式。在體驗完成后教師給予每一位學員一個整體性的評估,幫助學習者進行自我學習監(jiān)控、查缺補漏,同時教師能及時跟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做出教學調(diào)整,提高教學效率。
五、結語
體演文化教學法注重文化,關注情境,提倡體演。通過對該教學法在我校漢語口語教學實踐運用的分析考察,我們認為基于體演文化教學法的漢語口語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目的語文化敏銳的觀察力和熱切的參與能力,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值得在后期漢語口語教學改革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偉克.體演文化教學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2]吳偉克.體演文化:學習參與另一種文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3]秦希貞.中美跨文化交際誤解分析與體演文化教學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4]秦希貞.在體演文化中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國際漢語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