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阿潭
〔摘要〕以疫情期間學校開展心理直播課的一次作業(yè)為切入點,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布置作業(yè)的實踐及有效性進行總結與反思,提出教師在布置和評價反饋學生心育課程作業(yè)“快樂清單Happy List”作業(yè)時應該注意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詞〕心理課作業(yè);快樂清單;疫情直播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6-0025-0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國大中小學生的春季學期開學時間不斷延遲。為了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大部分學校都開展了線上教學。根據(jù)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線上教學要突出對學生進行疫情防疫、心理調適等方面的教育。根據(jù)學校教學工作的整體安排,我校面向七年級全體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課程,本人結合防疫要求,線上教學的第一節(jié)設計了“疫情期間,中學生如何構建心理防 ‘疫線”的主題課程。
一、心育課程作業(yè)的實踐探索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適應疫情期間居家學習階段的生活,課程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有意思的心育作業(yè)——“快樂清單happy list”,即屬于自己的、意義獨特的、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一般老師很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因為有一些老師一開始會認為“在剛開始工作的兩年里,我也一直信奉著一個信念——心理課就是一個與主學科截然不同的科目,所以它沒有作業(yè),更不會有考試”[1]。因此,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布置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從認知行為主義治療技術的角度而言,布置心育家庭作業(y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過完成心育家庭作業(yè),可以從改變個體的認識出發(fā),調整其情緒感受和行為表現(xiàn)?!翱鞓非鍐蝖appy list”的作業(yè)內容,是基于心理學存在主義治療的相關理念,通過引導學生對自己生活意義的構建,體驗愉快感、驅趕無聊感、建立自主感和控制感,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度過疫情階段的居家學習與生活。
心理課作業(yè)與一般文化學科課程作業(yè)有區(qū)別,更具備情感意義性和生活體驗性。“有意思,有意義”的心理作業(yè),既是鞏固心理輔導活動課/團體輔導學習效果的重要路徑,又能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指向:回歸生活,助力成長。它的實施對象是正在發(fā)展中的學生,它的設計來源于學生的成長需求,它能成為幫助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有效工具[2]。因此,為學生適當?shù)夭贾靡恍┬睦碚n作業(y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快樂清單happy list”作業(yè)布置的有效性分析
在收上來的作業(yè)當中,有一些同學做得非常不錯。本來作業(yè)的要求是用作業(yè)本或Word文檔填寫完成即可,而有的同學精心制作了PPT,并且用了很多自己拍攝的圖片。譬如說,看一次將要落山的夕陽、包包子和餃子、完成一幅畫以及堆一個小雪人等?!翱鞓非鍐巍敝械膬热?,都是自己經(jīng)歷過的或正要著手去做的事情,雖然很小,但是卻很具體、真實、有意義的生活事件。
還有的同學,交上來的作業(yè)不僅有配圖、還標注了每一項任務完成的日期,最后還特意添加了一項:疫情有所緩解。這讓老師知道,同學們自身對疫情其實也非常關注。因為作業(yè)的要求是在疫情居家生活期間的“happy list”,所以這些同學列舉了一些已經(jīng)完成的和一些暫時沒有完成但計劃要去做的事,符合作業(yè)的要求。
從作業(yè)內容當中可以認識到本次“快樂清單happy list”的作業(yè)布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為培養(yǎng)學生覺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建立起“幸福是靠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意識,就是本次心育作業(yè)所要達成的目標。
三、“快樂清單happy list”作業(yè)布置的注意點
心理教師要注重作業(yè)反饋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用自己認真檢查作業(yè)的用心態(tài)度調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3]。因為在收上來的學生作業(yè)當中也存著一定的問題,根據(jù)對部分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有助于在后續(xù)的課程中及時調整作業(yè)布置的要求。
(一)不是“快樂清單happy list”,而是一個“計劃”或“任務”。
計劃和快樂清單的區(qū)別在于,計劃一般是要經(jīng)過努力以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對完成自我提升有一定要求,也是有意義且有必要的,但并不是我們此次心育作業(yè)的關鍵點。而且對于一部分同學來說,計劃并不一定是“快樂”的。有些同學列的清單,讓我看著就有一種“挺艱辛”的感覺,并不符合“快樂清單”所要求的“小確幸”的幸福感。
另外,計劃的內容相對遙遠,不一定是處于近期的,而我們這次作業(yè)的目的是要建立起同學們在疫情期間居家生活的意義感和幸福感,所以所列的事件應當是1~2月之內左右完成的。
比如說,有同學寫道:盡量忍讓一下,不與父母吵嘴;架子鼓爭取能考過4級;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進入班級前10名。如果是把清單作為一份計劃,對自己提出這樣的目標和要求是不錯的,但從給自身帶來的快樂程度和時間長度來看,并不太符合布置本次作業(yè)的初衷。
因此,如果授課老師不清楚地理解本節(jié)課作業(yè)的目標,不仔細研究學生的作業(yè)內容,就會對收上來的作業(yè)中寫的是“計劃”還是“快樂清單”無法區(qū)分,而籠統(tǒng)地認為寫成計劃的作業(yè)也很好。所以,老師在填寫作業(yè)反饋的時候,可以和學生說明,作業(yè)要求寫的是近期做一些讓你自己感覺比較快樂的事,可以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一件事情,不一定要有多么宏大的目標,所以并不需要列一個計劃。
(二)內容抽象籠統(tǒng),不夠具體明確、缺乏可操作性。
就像心理咨詢中的目標設置一樣,如果要完成一件事,一定要盡量將這件事描述得具體、明確、可操作。列“快樂清單”也是一樣,最好要明確、具體、可操作。過于抽象籠統(tǒng)的快樂清單并沒有可操作性,無助于我們完成它。也就是說,這份清單即使列出來也只是作為一個作業(yè)交給老師,學生實際并不會去完成。
例如,有一位同學寫的10項快樂清單分別是:睡到自然醒、聽音樂、睡覺、玩、學習、閱讀、運動、吃東西、做東西、遠眺。這份清單明顯看起來比較籠統(tǒng),而且是每天都會去做的,沒有什么“獨特的意義”。這要么說明這名學生對生活的覺察能力比較弱,要么是他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態(tài)度不夠端正。
還有的同學可能由于自身性格特征或認知水平方面的原因,部分條目寫得比較模糊抽象,或者看起來有點消極憂郁。比如在另一份作業(yè)當中,有同學寫的條目中包括“為某個目標或夢想做件實事”,對于究竟是什么事情,學生描述得就過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還有諸如“開始一項有趣的DIY”“閱讀一本書”“學習一些新鮮事物”等事情,這些乍一看是不錯的清單,但是離能夠具體操作還比較遠。還有的同學寫“不悲觀、不消極”,是用“不”開頭的否定句式的內容,也不利于具體的操作。
所以,老師對于這類作業(yè),應該稍微關注一下,并在作業(yè)反饋的時候,教會其盡量填寫一些具體、清晰、正面導向、可操作的快樂事件,并且建議學生將快樂清單中列的項目寫得更具體一點,可以寫一些現(xiàn)實中的小事,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就行;已經(jīng)完成的可以寫下日期,沒完成的可以先從第一步開始,比如要完成的事是“閱讀一本書”,那么打算看哪一本書?預計什么時候看完。通過這些步驟,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構建和感受自己的“快樂”。
(三)清單中的事項大多是由別人完成的,而不是學生本人完成。
有的同學的快樂清單寫得很具體、很實在,也是近期居家生活中的事件,但是仔細觀察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清單中的大部分事項都是別人所做的、讓他感到快樂的事,而自己親自去做的比較少。例如,有同學的快樂清單中寫“春節(jié)親戚給了我很多壓歲錢”“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媽媽帶我去吃肯德基”等。
這些事項顯示出學生能夠從別人的付出中體會到快樂,這種懂得感恩的心情固然很棒,但是,從心理輔導的理念去看,為了避免使學生產生過度依賴別人或將自己的生活交由他人負責的心理,這個作業(yè)的目標需要明確一個出發(fā)點:教會學生自己構建起生活的意義感。
所以,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快樂清單”中多列舉一些主動去做的、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件。因為,幫助學生構建自主感和主動感非常重要,讓他們建立起“自己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可以構建起自己的生活意義和幸福感”的意識,將使他們終身受用。
綜上,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如果老師布置“快樂清單Happy List”作業(yè),最好注意提前向學生強調以下幾點:1.快樂清單與目標計劃不一樣,指的是生活中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個需要努力完成的目標或計劃。所以,一件雖然很小、但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就可以,不用特別遠大。2.快樂清單的內容應該具體實在,可以操作完成,過于抽象和籠統(tǒng)的事件無法操作實現(xiàn)。3.快樂清單中所列的事件,應當主要由自己完成,而不是別人為自己做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淳輝高級中學,南京,210033)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