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藍帝
一、提供寫作源泉,開拓學生思路
作文首先要有內容。沒有內容,就如干涸的源泉,是傾瀉不出水來的。許多學生一聽作文就懼怕,主要原因就是無話可說。作文同樣是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統(tǒng)一體。作文教學首先考慮“寫什么”,再考慮“怎么寫”,這是作文教學的兩大要素。開拓思路為的是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學生感到有話可說,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寫自身的感受內容,這時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就會泄露于作文之中了。
不要只從形式出發(fā),把重點全都放在形式上,一篇作文不應先撇開內容,由教師規(guī)定幾條寫作方法再讓學生作文。如參觀一所工廠,要求學生仿照某篇作文的開頭、結尾、過渡、層次、方法等。這樣會把學生的思路框死,成為事先作文的層層枷鎖。學生各自的經驗不同,所寫的東西各異,思路也紛紜多變,是無法完全把他們統(tǒng)納入一個格式中的。凡文章都是內容決定形式。用形式去限框內容,這是作文的一大禁忌。
開拓思路的途徑很多。如多看相應的課外書籍,擴大知識面,活躍學生思想,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周圍各種事物及勤思細想的習慣。提高對各種事物的想象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發(fā)展的辯證認識等。
二、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多讀勤寫
閱讀與作文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閱讀給寫作提供了基礎。閱讀教學中的審題、釋句、造句、變換句式、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背誦、欣賞美詞佳句、總結寫作技巧等各項工作,無一不是寫作的基本功。閱讀教學中把這些基本功練好了,就為作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提高作文水平要多讀勤練。多讀的內容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對一篇好作文要反復誦讀,讀得純熟以至背誦,這是指讀得精。二是讀得廣,與作文有關的文章讀得數(shù)量多。讀得精與廣相結合,閱讀的能力便能迅速提高。
培養(yǎng)寫作技能還要多練。多練勤寫是我國古代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驗。我國許多名家都不迷信文章作法,而相信多讀多寫多琢磨,博采眾長,不斷創(chuàng)新。
三、由說到寫,說寫結合
說和寫是語言表達的兩種形式,作文指導為什么要從說到寫?因為無論從個人發(fā)展還是從整個社會發(fā)展看,都是先有口頭語言,后有書面語言,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發(fā)展的??陬^語言和書面語言有很多相同之處,它們都是用來表達思想的,內容要求正確、充實、用詞造句要求基本正確、連貫。由于入學前學生已有說話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基礎,一方面繼續(xù)促其發(fā)展,一方面適時而巧妙地將其引導到書面語言,這是許多語文教師作文教學長期積累的經驗。
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育也有不同點??陬^語言因說話與聽話人處于同一環(huán)境,句子結構和遣詞有較大的自由,為了表達或強調某個地方,可借助語調、手勞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書面語言是口頭語言經過提煉加工而成的。它缺乏口頭語言那種環(huán)境和條件,對詞匯的運用、句子結構、全篇文章的連貫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口語言嚴格,因此書面語言比口頭語言較難。
鑒于上述情況,對學生的口頭表達應放在重要位置,抓緊有目的有計劃的說話訓練,提高語言表達技巧,然后,逐步過渡到寫短文,給較好地掌握書面語言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扶中有放,扶放結合
教學生學寫作文猶如教孩子走路,既要小心扶持,又要適時放手。縱觀我國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扶得太多。甚至到高年級仍是扶著抱著,不敢稍放手一步。一次命題作文,從內容、層次、段落,直到用怎樣的形容詞等都是教師統(tǒng)一提供的。黑板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大標題、小標題等等,有時學生只需填充段句練習便可成為一篇短文。
作文,要讓學生寫自己的話,不要多加約束,但也不等于不要指導,讓學生放開膽子寫,根據(jù)作文主題,有什么寫什么,寫自己的話.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樣才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育表達能力。寫出的文章才能有自己的特點,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放了以后,要加強對學生作文的評估,分析,指出優(yōu)劣,以逐步使學生掌握寫作規(guī)律,使作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
模仿有簡單模仿和復雜模仿。簡單模仿是一種本能傾向,復雜模仿則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有意識活動除去感知行和現(xiàn)象外,還要考慮行為及現(xiàn)象的意義和價值,產生積極態(tài)度,并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學生的作文模仿是一種有意識的復雜模仿。
模仿分為內容和形式兩種。 我們所說的模仿主要是形式上或結構上,內容則千萬不要一味追求模仿,內容一定要自己觀察,自已收集,自己體驗,自己提煉、自己潤色,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這才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才能最終掌握作文的基本規(guī)律。如果在內容上一味模仿,就不會寫出自己的東西,寫出自己的特色,寫出自己的作文,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最終也影響到以后的作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