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才
【摘?要】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有嚴格的法律制度,遵法守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職責。小學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對小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還要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從小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小學教師必須在道德法治課堂中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具體的道德法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觀的形成,在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道德觀。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不僅要求小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基礎的知識教育,還要求小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素質(zhì)教育。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的開設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推進了素質(zhì)教育的步伐。該科目要求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操,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法治意識。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法與治觀念,有利于小學生從小就知法守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和高尚品質(zhì),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zhì),為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穩(wěn)定地發(fā)展做出貢獻。
一、根據(jù)教材情境,樹立正確的道德法治觀
教育研究人員設計的道德法治教材內(nèi)容是十分適合小學生初步進行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所以小學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案例開展道德法與治課的教學活動。小學教師要能夠設計簡明易懂的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內(nèi)容引導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小學教師通過淺顯,小學生容易理解的的情境來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小學教師教授小學生法治知識,讓小學生從教材情境中理解什么樣的行為是有道德,是遵守道德底線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是嚴重觸犯法律的。提高小學生從小就知法守法,做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我應該怎么做”中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這里選取教材中的四個情境對話,情境一:兩名小學生在窗戶邊說“呀!外面下雨了,國旗還沒有收起來呢!”;情境二:早上升國旗之前,一名學生說“馬上要升國旗了,我應該原地立正”;情境三:運動會結束了,一名學生拿著小國旗在思考“活動結束了,這面小國旗怎么辦呢?”;情境四:兩個同學在做手工,其中一個學生說“我要用人民幣做一樣好看的工藝品”,另一名學生說“不能這樣!”。小學教師根據(jù)四個情境對話,引導小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情境中的學生,他們會怎么做。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體會情境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讓小學生明確國旗和國徽是必須被尊重和愛護的,不可以被破壞、見他,要依法尊重、愛護國旗、國徽,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案例分析,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小學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不脫離課本內(nèi)容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還要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小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導入,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更好地在課堂學習中引導小學生繼續(xù)學習,進而在學習中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小學教師在課前應該選擇與課本教材內(nèi)容相符的視頻案例,通過播放具體的案例的視頻來補充、豐富教材內(nèi)容,從情境分析中來幫助小學生明辨是非,提高小學生的品質(zhì),形成高尚的情操。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選取“樂于助人”的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該視頻,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導入。該視頻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熙熙攘攘的馬路上,有一個拄著拐杖的老奶奶,一不小心自己跌倒了,路上很多人圍觀,有的人在詢問老奶奶的家人在哪里,有的人拍照,有的人就只是圍觀,就是沒有一個人去扶起老奶奶,或者撥打120。這時候,有幾個初中生路過,他們做了圍觀人不敢做的事情,就是積極上前詢問老奶奶,能不能說話,家里人的電話號碼,并撥打了120。小學教師引導小學生觀看該視頻,說說自己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當時你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想到自己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一個具有良好道德觀念的人,應該樂于助人,堅決不能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所影響,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
三、結合生活,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生活是鍛煉一個人形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三觀,加強法治意識最好的環(huán)境。在生活這個大環(huán)境中個,人們的意志得到磨煉,情操得到熏陶,品質(zhì)得到提高,法治意識得到培養(yǎng),所以小學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從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勇于反對不良行為,堅決抵制不道德的思想。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小學生分享自己與不良行為、思想做斗爭的經(jīng)歷,通過學生間的分享,來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形成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
四、結語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應該融入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學教師要從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形成正確的三觀。小學教師還要從生活中引導小學生敢于同不正確的行為做斗爭,抵制不良風氣的形成,要堅決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從而促進小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小學教師還要注意將具體真實的生活情境帶入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中,補充教材內(nèi)容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得到鍛煉,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郝耀東.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7.
[2]趙雪蓮.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J].甘肅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