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 馮燕英 羅嘉敏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媒體教育的賦能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效果。
方法 8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及賦能護理干預組, 每組43例。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 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采取多媒體教育的賦能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 慢性心衰知識了解度、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評分, 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分, 水腫消退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心律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結(jié)果 賦能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為100.00%, 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的79.0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52, P<0.05)。護理后, 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慢性心衰知識了解度評分(94.21±1.35)分、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評分(94.26±2.21)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的(85.56±2.56)、(87.45±
2.17)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水腫消退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心律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jié)論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多媒體教育的方法實施賦能護理干預增強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增強了自我護理能力。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賦能護理;多媒體教育;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77
由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身體機能和彈性有所下降, 再加上自理能力有限, 會受到生理和心理壓力的影響, 其自我護理能力低下[1]。賦能護理是賦予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 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 增加未來的準備狀態(tài)以及與疾病相關的自我效能感[2]。而采用多媒體教育進行賦能教育有很多優(yōu)勢, 包括能夠從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經(jīng)濟, 靈活地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等[3]。多媒體教育對個人的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 因為多媒體教學通過使用至少兩個媒體元素(一組文本、音頻、圖像、電影、動畫和模擬)來介紹培訓內(nèi)容, 將視聽刺激相結(jié)合[4]。同時, 每個人隨時都可以使用。本研究通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多媒體教育來確定賦能護理干預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及賦能護理干預組, 每組43例。賦能護理干預組年齡61~80歲, 平均年齡(68.56±3.85)歲;男32例, 女11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Ⅱ級患者3例, Ⅲ級患者20例, Ⅳ級患者20例;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5例, 高中15例, 初中20例, 小學3例。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年齡62~80歲, 平均年齡(68.89±3.71)歲;
男32例, 女11例;NYHA分級:Ⅱ級患者3例, Ⅲ級患者20例, Ⅳ級患者20例;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6例, 高中15例, 初中20例, 小學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合并意識障礙、精神疾病、智力障礙等無正常理解能力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影響本次研究結(jié)果者。該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 3 干預方法
1. 3. 1 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常規(guī)遵醫(yī)囑進行各項護理。
1. 3. 2 賦能護理干預組 除常規(guī)培訓外, 干預患者患者出院時還接受了多媒體教育的賦能護理干預, 教育內(nèi)容包括文字、幻燈片、電影和錄制的聲音, 然后研究人員將此資料交給患者在家中進行學習。在出院前根據(jù)老年心衰患者的自我保健教育資料來準備教育內(nèi)容, 由患者回答問題30~60 min。
出院后研究人員每周與兩組患者進行電話聯(lián)系, 以跟進隨訪, 防止脫失, 完成問卷。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②比較兩組患者的慢性心衰知識了解度、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評分[5];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自理能力, 采用ESCA量表[6]進行評定, 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 評分越高, 自理能力越強;④比較兩組患者的水腫消退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心律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賦能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為100.00%(43/43), 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的滿意度為79.07%(34/43)。賦能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52, 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ESCA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者的慢性心衰知識了解度、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評分比較 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慢性心衰知識了解度評分、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4 兩組患者的水腫消退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心律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賦能護理干預組患者的水腫消退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心律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 討論
慢性心衰是我國常見的心臟疾病發(fā)展終末期的表現(xiàn)之一[7], 患者的病情嚴重, 生活自理能力低下[1]。隨著病情好轉(zhuǎn), 患者的部分功能恢復, 通過賦能護理, 可多方面滿足患者的需求, 還可充分發(fā)揮患者自身的潛能和力量, 促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使其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以維持和增強患者的自我自主權, 從而加速康復進程。賦能護理是積極動態(tài)過程, 護士在賦予患者心理能力方面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 其側(cè)重于患者的疾病特點, 以患者角度出發(fā), 通過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患者自身潛能達到提高自身護理能力的目的, 更好的滿足自身需求, 促使護理資源最大化得到利用[8]。
多媒體教育的方法是使用多媒體存儲大量內(nèi)容, 包括圖像、聲音、形狀和電影, 通過使用這種媒體, 患者及照顧者學習的興趣增加了, 因為眼睛和耳朵都參與了這項技能[4, 9]。每個人不是以相同的速度學習, 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認知能力, 掌握自己的個人學習進度, 并花費適當?shù)臅r間來理解材料。綜上所述, 賦能護理中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多媒體教育, 因為它既經(jīng)濟又方便, 并且可以輕松滿足患者的需求。同時, 患者家庭可以根據(jù)標準化且易于獲得的教育材料幫助患者進行自我保健和增強心理能力。因此, 建議護理人員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參考文獻
[1] Kozlov KL, Bessonova NA, Yakovlev VV.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 ejection fraction at baseline in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v Gerontol, 2017, 30(4):618-622.
[2] Thompson B, Molina Y, Viswanath K, et al. Strategies to empower communities to reduce health disparities. Health Affairs, 2016, 35(8):1424-1428.
[3] 喬楠, 沈?qū)? 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護理研究, 2005, 19(1):11-13.
[4] 洪艷, 董潔, 吳秀菊, 等. 多媒體強化教育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療圍術期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1, 25(3):231-232.
[5] 陳娟, 趙書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研究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3):360-364
[6] Basak T, Unver V, Demirkaya 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self-care agenc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for the first 10 years. Rehabil Nurs, 2015, 40(1):60-65.
[7] Hill E, Taylor J.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re Planning: Considerations in Older Patients. Card Fail Rev, 2017, 3(1):46-51.
[8] Clark RA. Telehealth in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at Is the Evidence?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8(246):18-23.
[9] Czaja SJ. Can technology empower older adults to manage their health? Generations, 2015, 39(1):46-51.
[收稿日期: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