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宇
中年級是學生寫作的啟蒙階段。寫作興趣的激發(fā)、寫作方法的正確引導,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至關(guān)重要,《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生的寫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嘗試在作文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北疚膹乃膫€角度對中年級小練筆的指導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細心觀察,語文源于生活
中年級學生在寫作時常常遇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情況。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對寫作教學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因而,教師應合理引導學生拓展思路,積累寫作素材。文學源于生活,素材應當在生活中尋找。想學會寫作,就要先學會觀察生活。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事物,要在腦海里構(gòu)建儲備庫,并且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整理、分析,去粗取精。如三年級下冊《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的課后小練筆:讀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從“極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的美。這個小練筆意在引導學生對“地上的水注”“夜空的星星”和“冬天的冰雪”三個生活小細節(jié)展開思考,搜集寫作素材。面對這樣的寫作內(nèi)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細節(jié),留些時間讓學生觀察,讓他們在切身的體驗中尋找寫作素材。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會是空洞無物的,同時也能為學生未來的寫作打基礎(chǔ)。
二、真情實感,用文字表達內(nèi)心
對于寫作來說,只有表達真情實感,學生才會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原本因為“學習任務”而產(chǎn)生的抵觸情緒,也會因為真情實感的激發(fā)而蕩然無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筆時從內(nèi)心出發(fā),言己之心,抒己之情??梢砸龑W生延伸練筆主題,調(diào)動生活中的情感觸發(fā)點,尋找適合文題的生活化素材。
但是,僅激活真情實感是不夠的。中年級小學生文字組織能力較差,內(nèi)心的情感往往不會表達,語言運用能力不強。教師應引導學生表達想法,學會整理思路,傳授給他們一些表達技巧,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好詞好句背下來,做到爛熟于心,然后再多進行課外閱讀,用一個專門的記錄本摘抄好詞佳句。其次,對積累的素材和好詞佳句進行整理和分類,比如哪些詞句是描寫肖像的,哪些是形容心理的等。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荷花》一文的課后小練筆:第2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花。這個練筆就非常適合用來激活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正逢春暖花開之際,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到郊外去,觀察花草樹木,激發(fā)他們描寫的熱情,再傳授合適的寫作技巧,這樣學生就可以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三、仿寫佳作,文采來自模仿
寫作先從模仿開始。剛接觸寫作,學生往往要通過仿寫來提升文字基本功。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語言精美,思路清晰,表達準確,是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模仿的絕佳樣本,教師應合理利用。教師在教學時,要帶領(lǐng)學生分析課文中運用的表達手法,并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如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飛向藍天的恐龍》一文,其課后練筆要求學生對文中的一個片段進行仿寫。這個片段運用了排比和對比兩種表現(xiàn)手法,將這兩種手法完美結(jié)合,表現(xiàn)出了恐龍的種類豐富。教師應當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文段中識別這兩種表現(xiàn)手法,再提取出其特點,并將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四、注意審題,勤練筆
首先,拿到作文題目先不要急于下筆,一定要先審題,看看是什么樣的題目,看懂題目之后再打草稿,列提綱,這樣能保證作文的質(zhì)量?,F(xiàn)實中,很多學生常常看了題目就動筆,不仔細審題,不打草稿,也不進行構(gòu)思和規(guī)劃,這樣會導致出現(xiàn)寫一半就寫不下去的情況。
其次,現(xiàn)在小學生寫的一般都是記敘文,寫人或記事的文章比較多,這種文章既好寫又難寫,好寫是因為題目簡單,難點在于怎么才能把文章寫好,寫出特色。僅把記敘文的六要素湊全,而不會安排詳略;或者語言空洞乏味;或不會觀察生活,文中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樣的作文也是拿不到高分的。如果寫事,就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qū)π撵`觸動最大的。比如,有的學生去過很多城市,這些旅游經(jīng)歷就是絕佳的寫作素材,只要注意留心觀察,就能寫出佳作。
實踐表明,上述三種指導策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為他們未來的寫作奠定基礎(chǔ)。運用這三種指導策略,教師再精心設計和引領(lǐng),中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可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