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煒君
摘要 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法正是在新時代、新課改的 推進下孕育而生。文章從明確教學目標、精選議題、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改進教學評價方式五個方面闡述了思政課議題 式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議題式教學法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不斷 提升思維能力和引領價值導向的學生學習動態(tài)過程, 這一動態(tài)過程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講授型”學習知 識的教學方式,轉為關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活動、社 會實踐能力、正確價值取向等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性教學 方式。因此,核心素養(yǎng)時代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 教學法孕育而生,這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綜合性、實 踐性的必然要求。隨著新課改新課標的推進,構建基 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議題式教學法成為高中思想政治 課教學的標志性追求。如何構建一堂有效的思政課 議題式教學,明確課堂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讓議題亮 起來,讓情境活起來,讓活動動起來,需要深化五個方 面的認識。
一、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思政課議題式 教學的導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新課程、新課標、 新理念下,思政課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實現(xiàn)目標 轉向,由“三維目標”轉向“四位一體”目標即政治認 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核心素養(yǎng)目 標,從而達到立足學生的綜合性品質的教養(yǎng),促進學 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教學實施的最顯著的變化是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彰顯了時代的主 題,凸顯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性特征?!叭嗣?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培養(yǎng)有信仰、有思 想、有擔當的時代青年,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 養(yǎng)要素的獨特價值。
因此,明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應以培養(yǎng)學 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本,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 向、提高思維能力、引領價值指向等目標凸顯新課程 要求,關注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這是教師教學的核心和主線。
例如,在設計高一《市場配置資源》教學目標時, 首先要明確本課通過活動體驗讓學生感悟在中國特 色社會市場經濟的實踐成就,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經濟制度的政治認同;其次,培養(yǎng)學生運用市場經濟 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現(xiàn)實經濟問題,提高學生參與市 場經濟的思維力、預見力等能力;最后,在活動中認識 自覺維護市場秩序與規(guī)則的觀念樹立法治意識,從而 在活動中通過參與市場的模擬和決策活動,以及踐行 市場規(guī)則和誠信行為,達成培養(yǎng)學生公共參與的核心 素養(yǎng)。明確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每一節(jié)思政課教學的 指南。
二、精心選擇和確定議題是高中思政課議題 式教學法的靈魂
議題是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討論、解決的過程,選 擇一個典型的有代表性、有沖擊力、有思維含量、有探 討價值的議題是思政課議題式教學法的靈魂。思政 課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都要圍繞議題,服 從、服務于議題。新課標實施建議提出,議題既要包 含學科內容,又要展示價值判斷觀點,同時應具備開 放性、引領性的特點,以及體現(xiàn)教學的重難點的問題。[1] 通過議題讓學生深入思考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直面價值 判斷和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議題活動和探究過 程中思考現(xiàn)實問題感悟理論真諦。
為此,選擇議題首先要真實,是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 真實發(fā)生的熱點問題,能引發(fā)學生興趣,啟迪探究,指 導生活,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例如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 的交通擁堵問題、霧霾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豬肉價 格、物價上漲、垃圾分類的思考和建議,“‘?;丶铱纯? 為什么要立法””中美貿易戰(zhàn)“等熱點問題都可以設計 成議題,通過這些現(xiàn)實社會熱點問題與生活實踐有機 結合。
其次,選擇議題要具體而深入,有一定的思維張 力,通過問題議題的設置,引發(fā)學生有深度的思考和 探究。思政課議題式教學法并不是為了議題教學而 選擇設計議題,而是為了教學目標,議題不是目的是 達成目標的過程,是為了教學服務的,設計議題的目 的是為了通過議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思考,鍛煉 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 此,議題不是時政和生活題目,不只是背景材料,議題 是教師綜合教材知識內容、現(xiàn)實熱點以及學生的生活 體驗等培養(yǎng)目標去選擇和確定的探究性話題、問題或 課題,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教師要在統(tǒng)攝課程教學和 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目標上選擇和確立一個復雜而有思 維含量的議題,以議題為中心,設計一系列相關的問 題,引導在深度思考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有思維的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在真實的生 活中學會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才是有探究價值 的議題。
三、創(chuàng)設情境是開展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 法的前提基礎和載體
新課標倡導議題式教學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 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 是通過灌輸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在學生學習體驗過程中 逐漸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于情境,通過情境設 計突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創(chuàng)設一系列有意義、有任 務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 的過程中,把知識融入現(xiàn)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得到啟 發(fā),獲得感悟,寓知識、情感教育于社會生活的主題, 指導實踐,修煉素養(yǎng)。因此,情境創(chuàng)設是高中思政課 議題式教學法的前提基礎和活動開展的必要載體,議 題教學法也正是在一定情境的基礎上才能有內容地 進行。
為此,基于學科知識和素養(yǎng)目標的選擇、創(chuàng)設情 境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從情境的形式來看,可以是視頻, 也可以是事例、圖文、活動等等,這些素材都是為核心 素養(yǎng)目標和議題活動任務服務的,有效的教學情境, 既引發(fā)興趣、開拓視野,又啟迪思維、提高能力、激發(fā) 潛能、提升素養(yǎng)、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要特別注重情境 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防止“假、大、空”。
例如,這么一堂教學情境設計:“一鄰居老王中了 100萬大獎!全家召開家庭會議討論如何把100萬好 好投資理財。兒子說,炒股要好,賺錢多!你看單位 的小陳每個月炒股都賺好幾萬呢。妻子說,存銀行 吧,安心點!老王說,買債券吧,穩(wěn)妥些!女兒說,買 保險也不錯!你們看看如何理財比較好?”有效的情 境不需要冗長,關鍵符合議題的指向目標。
四、設計、組織活動是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 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和關鍵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理解和把握 學科的核心知識,并運用本學科知識了解和解決現(xiàn)實 生活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政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在 現(xiàn)實生活中培養(yǎng)形成,是在真實情況的活動過程中讓 學生體驗、合作、探究、辨析,從而感悟提升的過程。 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政課教學應該是理論知 識和現(xiàn)實情境于一體的活動型教學,通過活動體驗、 辨析、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學科素養(yǎng)。[2]
其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成果是檢驗議題式教學 法的議題和情境創(chuàng)設是否可行,直接關系到一堂議題 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是開展議題式教學的關鍵。所以 創(chuàng)設一個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 活動至關重要。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現(xiàn)實 的熱點,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由于學生的學習 時間有限,可以是社會實踐、研學活動,也可以是學生 的思維活動、辯論活動、實踐模擬活動等,重點關注的 是思維過程,強調探究和分享,重在以學生為主體,讓 學生在親身活動的體驗過程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進自我辨析和感悟學科理論的真諦。教師重在培 養(yǎng)學生知識建構、能力發(fā)展和價值引領,讓學生在活 動中運用學科知識,共同探究、表達分享觀點,自主辨 析、提升素養(yǎng)。[3]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企業(yè)的經營》這一 框題,可以設計家庭訪談和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先 訪談各自家庭常用的汽車品牌,然后分小組對大家較 青睞的某一汽車品牌的4S店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調查 了解企業(yè)經營情況,分析其經營成功的因素,提高分 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按勞分配為主 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一框題,可以設計讓學生做 一個家庭收入形式的調查,分小組展示調查成果,每 個家庭的收入形式多種多樣,分析自家的收入形式, 讓學生在觀察和分析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中,理解我 國的分配制度、認同我國的經濟制度。在《貫徹新發(fā) 展理念,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框題,可以布置學 生分組調研自己所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特色,學生通過上 網查資料、訪談以及實地考察等活動形式開展社會調 查,在活動過程中初步體驗和領會我國五位一體的新 發(fā)展理念,用科學的發(fā)展觀認識到新時代我國現(xiàn)代化 經濟建設,環(huán)境,進一步推動學校爭創(chuàng)“人優(yōu)我特”的優(yōu)質教育 進程。
增設“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特色項目 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在制定特色校評定標準時,體 育特色項目不應局限在現(xiàn)代競技運動的10個項目中, 應結合本地域學校實際,增設一些新興的運動項目 如棒球、定向越野、抖空竹、輪滑、攀巖等)和民間民 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跳繩、腳斗士、舞龍、舞獅、踩高蹺 等),為各學校提供更多項目選擇,讓更多的學校加入 到體育特色校行列,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需 求,進一步推進福州市小學體育特色校的發(fā)展;從“一 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理念出發(fā),制定體育特色 校評價機制,提高普及性體育活動的得分比例,走出 本末倒置、忽略重點、為特色而特色的誤區(qū),充分體現(xiàn) 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特征。
參考文獻:
[1] 張曉玲.體育特色學校發(fā)展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 20 1 2(4):96-99.
[2] 張彥峰.浙江省級體育(排球)特色學校的實踐研究 [D] 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19-35.
[3] 張曉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模式分析[J]西安 體育學院學報,2015(7):636.
[4] 邢真.學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學校[J]中小學管理, 1999(1):31.
[5] 李淑珍.論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3:41-45.
[6] 關碩.體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4(9):64.
(責任編輯:林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