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玲
【摘 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識字是學習其它學科內(nèi)容的基本工具。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由漢字傳承,從小要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字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在識字教學中進行“說文解字”,這樣既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識記漢字。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形聲歸類;字理識字
漢字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是語文最基礎(chǔ)的一部分,我們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地點方法,例如一級可以采用圖畫的形式,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學習漢字的筆順、筆畫等最基本的知識,二年級則逐步的增加孩子的識字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理解識字,歸類識字等。而在《說文解字》中對很多文字都有較好的解釋,來輔助學生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快樂學生字
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低年級中不同的階段識字要求也不一樣,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學生總會出現(xiàn)難記、易錯的字、記憶不牢固、寫作業(yè)出錯的情況。《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墩f文解字》是先列出小篆,然后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guān)系。主張通過分析漢字的形與義、了解漢字的起源及演變。
運用《說文解字》可以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規(guī)律,以甲骨文圖片來猜本課的生字,以會意字來給學生講一講這個字的故事。如字理圖展示“門、人、鼠、網(wǎng)、石、魚”的演變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猜猜是什么字?當發(fā)現(xiàn)圖演變成字的規(guī)律后,他們猜的興趣很高。在孩子們的眼里,漢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圖畫,祖國漢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自然地融入學生的心里。
二、說文解字、認準形近字
一年級識字教學中的獨體字,有很多是象形字。象形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最古老的字體。比如“鳥”字與“烏”字,這兩個字就是象形字,《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鳥,長尾禽總名也,象形”,故“鳥”是個象形字,字形就像一只鳥側(cè)面站立的樣子,中間的一點就是鳥的眼睛,而“烏”字就是從“鳥”字演化而來的,學生會問到中間為什么會少了一點呢?那是因為烏鴉一身黑色的羽毛,人們不容易看見它的眼睛,為了區(qū)別這兩個字,將“烏”字寫成了少眼睛的鳥,就像烏鴉的樣子。后來還用它來形容很多黑色的東西,如烏云,烏賊等。經(jīng)過如此講解,相信學生肯定能區(qū)分這兩個字。
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相似類型的文字,例如“目”和“日”:
(1)目:象形字。本義為眼睛?!墩f文解字》中會有圖片〖XC51-1.TIF,JZ〗,也就是眼睛,因甲骨文、金文“目”字像人的眼睛,后中間的瞳仁演變?yōu)閮蓹M。
(2)日:象形字。本義是太陽,甲骨文的〖XC51-2.TIF,JZ〗屬于象形,甲骨文、金文“日”子的輪廓像太陽的形狀。
三、形聲歸類,提高識字量
一年級識字教學中,有些漢字適合滲透字理,可以引導(dǎo)學生了解這些字的演變過程,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漢字。二年級識字教學中,有了一年級的偏旁、結(jié)構(gòu)、漢字構(gòu)字原理學習的基礎(chǔ),針對二年級合體字增多的情況,運用“說文解字”歸類識字,強化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一)例如,“月”字旁:肝、膽、脾、胃、腎這些人體器官的字,現(xiàn)代漢語中的月字旁大多來自“肉”的變形,所以月字旁的漢字很多都是代表身體的某個部位,如胳膊、腳、腿、腦等。
(二)“蟲”字旁表示昆蟲及其他一些較為低等的動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螞蟻、蝦、蛇、蠅、蚊等字都帶有“蟲”字旁。
(三)火和火字底都表示與火有關(guān)的事物,如燒、烤、炸、炒、燉、燴等。
(四)江、河、湖、海分析都是與水有關(guān)系,告訴學生水的意義,進而引申更廣的含義,例如節(jié)約用水、水資源緊張等環(huán)保話題。
四、運用字理、區(qū)別同音字
我們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都有這們這樣一個難題,如果讓一二年級學生分清同音字呢?這時,我們可以有效使用依據(jù)《說文解字》建構(gòu)起來的字理教學法,依據(jù)漢字的構(gòu)形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與義、音的關(guān)系進行識字教學。
如“聲”“生”“升”,這三個字,字音相同,字的意思不同。低年級學生經(jīng)常把這三個字混淆,這時,可以對“生”字進行簡單的說文解字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吧笔且粋€會意字,本義是草木從土里生長出來。甲骨文中的生〖XC51-3.TIF,JZ〗字形下方的一條橫線,代表地面,上方的一個分叉,代表植物的枝葉,合在一起的意思草木破土而發(fā)?!奥暋笔且粋€會意字,本義是聲音。甲骨文的聲就是一個人手拿鼓槌擊磬,發(fā)出悠揚的聲音。而“升”是個象形字,古時候是一種度量單位,教學時可以把“升”字的甲骨文給學生展示出來。
藍色,籃球,這兩個詞語中的兩個“藍”“籃”字的音相同,字形也相近,學生總是分不清楚這兩個字,書寫時容易出現(xiàn)用錯的現(xiàn)象。這時,可以運用說文解字的方法,告訴學生,“藍”是形聲字。艸(cǎo)部,表示藍是草本植物,本義指藍草?,F(xiàn)引申指藍色,如藍天、藍藍的大海?!盎@”字的造字本義:名詞,古代供幼兒活動的竹編船形器具,可以左右推搖。竹表意,篆書形體像竹葉,表示籃子大多用竹篾等編成。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再使用這兩個字的時候就不容易出錯。
當一個個漢字變成一幅幅畫面,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謠,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會變得輕松活潑,生動難忘!
漢字是一切學習的基礎(chǔ),漢字的資源空間和我們的生活一樣寬廣,有了《說文解字》,根據(jù)字的音、形、義的特點識字,讓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變得有趣,高效。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并逐漸有了探索漢字奧秘的愿望,漢字以一種別樣的方式種植在孩子的心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最好的潤澤。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S].2011.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線裝書局,2016.
[3](東漢)許慎.圖解說文解字[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
[4]廖文豪.漢字樹[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