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旺
立體幾何中的折疊問題是高考中的熱點問題之一.解決折疊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畫好折疊前后的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注意折前與折后各元素相對位置的變化,要理清折疊前后哪些量發(fā)生了變化、哪些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動點的運動軌跡.本文用兩個高考試題探究動點運動軌跡,從而輕松解決問題.
例1 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2,BC=1,E為DC的中點,F(xiàn)為線段EC(端點除外)上一動點.現(xiàn)將△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內(nèi)過點D作DK⊥AB,K為垂足.設(shè)AK=t,則的取值范圍是.
分析:折疊問題,要弄清楚點的變化趨勢,本題D點在運動,它在運動中有什么特點呢?D點在底面上的射影實際上就是垂線DHK,D點就在垂線DK的正上方運動,因為平面ABD⊥平面ABC,又DK⊥AB,所以DK⊥面ABC,又DN⊥AF,KH⊥AF,同時∠DHK就是二面角D-AF-B的平面角,要求AK長度,實際就是圖中DK⊥AF交AB于K,所以AF的改變導(dǎo)致AK的長度的變化.
解:此題的破解可采用兩個極端位置法,即對于F位于DC的中點時,t=1,隨著F點到C點時,因DK⊥AC,由平面幾何知識易知t=12,因此t的取值范圍是12,1.
例2 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AD,BC的中點,以DF為折痕把△DFC折起,使點C到達(dá)點P的位置,且PF⊥BF.
(1)證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與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本題的折疊,點C沿著DF折疊,其實質(zhì)要明白點C在運動過程中的軌跡規(guī)律,過點C作CO⊥DF交DF于H,交EF于O,在折疊中點C就在CO的正上方運動,直到運動到P處這個特殊位置.
(1)弄清空間兩組垂直即可.
(2)本題由(1)知平面PE⊥平面ABFD,所以點P在點O的正上方,容易想到點O作坐標(biāo)原點即可,但是最關(guān)鍵的是P的坐標(biāo)為多少?怎么確定呢,實際上在折疊過程中很容易知道∠PHO為二面角P-DF-A的平面角,所以有OP2+OH2=PH2,而在平面圖形中很容易求出OH,CH的長度,所以點P的坐標(biāo)就可以計算出來了.
解:(1)由已知可得,BF⊥PF,BF⊥EF,所以BF⊥平面PEF.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2)作PO⊥EF,垂足為O,過O作OH⊥DF,垂足為H連接PH,,∵PO⊥EF,平面PEF⊥平面ABFD,∴PO⊥平面ABFD.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OF的方向為y軸正方向,OP的方向為Z軸正方向,|BF|為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O-xyz,又由折疊前知CH=PH=25,OH=125,OP2+OH2=PH2,所以O(shè)P=32.則O(0,0,0),P(0,0,32),D(-1,-32,0),DP=(1,32,32),OP=(0,0,32)為平面ABFD的法向量.設(shè)DP與平面ABFD所成角為θ,則sinθ=OP·DP|OP|·|DP|=343=34.
所以DP與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34.
高考中的折疊問題經(jīng)久不衰,試題層出不窮,對學(xué)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更具有挑戰(zhàn)性,要求學(xué)生不光能識別立體圖形,還要能展開成平面圖形,厘清各種數(shù)量關(guān)系,位置關(guān)系的變化,用動態(tài)的眼光識別立體圖形.所以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xué)中多讓學(xué)生動手動腦,從實際生活中感知數(shù)學(xu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