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三廣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促使語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基于教學模式、教學思維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有效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構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新課改標準的重要要求。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構建,是廣大語文教師一致探究的目標,以此做到最大程度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提升綜合素質能力,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重要發(fā)育時期,但由于年齡較小,所以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自制力,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夠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分散。而許多教師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較單一,只是一味地進行教學知識的講授,學生也只能被動地聽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往往教學效果并不佳,長期下去,學生也就會產(chǎn)生厭煩抵觸的心理。
(二)教學方式運用不恰當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許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時也逐漸開始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雖然教學方式較先進,但是卻不能運用得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時,能夠使用多媒體的環(huán)節(jié)幾乎使用,不能使用的環(huán)節(jié)也想盡辦法使用,認為只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就會比少用的好,但是結果是亂七八糟用了一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手忙腳亂,學生也聽得眼花繚亂,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佳;另一方面是教學目標設定不合理,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會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在課件制作上面,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課時教學目標,而且為了給課堂教學增加一些點綴,在教學過程中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件上,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學流于形式
首先,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未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缺乏感情的溝通,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低的重要原因;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有的教師開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注重結果,忽略學習的過程,而且隨意性較強,不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另外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過于注重合作,而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最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也缺乏合理的教學評價,要么存在夸張的表揚,要么就不表揚,無法有效發(fā)揮鼓勵教學的作用,以至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難以形成良性的互動,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構建的策略
(一)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
1.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前提。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具有較強人文特征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其學科特性,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要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特征,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平等、相互幫助和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且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
2.學生動手操作是調動課堂氛圍的關鍵。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庇纱丝梢?,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意識。比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通過查閱資料、想象、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一個濃厚的讀書氛圍,使教室變得書香四溢,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是營造積極良好教學氛圍的保障。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充滿興趣,學生才能夠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才能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應當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教學《蘆花蕩》一課時,教師結合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時,設置問題“老頭子最后與兩個女孩兒告別時說了些什么話?”“老頭子會因為這次失誤而改變性格嗎?”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組里展開討論、進行探究,給學生自由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組內盡情想象、盡情表達,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那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我在上述中已做具體闡述。
2.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合作探究意識,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生興趣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想象,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關于此故事的視頻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概括出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特點——神機妙算,或者讓學生自己搜集關于諸葛亮更多的故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關注學生特點,優(yōu)化教學評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優(yōu)化教學評價,進而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能力和知識的差異,因此教師需要注意教學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掘學生的潛力,以鼓勵為主進行教學評價。當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時其答案遠離標準或者根本無價值時,可以從其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方面進行鼓勵。假如在課堂中進行問題探討時,一個平常從不敢發(fā)言的學生舉起手,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但這個學生還是堅持把話說完,教師可以從這一點上表揚他,使學生樹立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針對學困生,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用心參與課堂教學;針對有些學生性子急、愛沖動的特點,評價時注重幫忙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和創(chuàng)新。比如,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教師提問“丹頂鶴美在哪里?”學生回答“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很美”,但是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不直截了當?shù)亟o予肯定性評價,而是推遲評價,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丹頂鶴美的詞和句子,然后通過學生的想象豐富了文體,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丹頂鶴的美。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構建,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也要關注到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優(yōu)化教學評價,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常佰勝.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20(2).
[2]王睿.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J].學周刊,2020(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