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OBE 是一種以結果為本位、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學的教育模式。本文首先對 OBE 教育理論進行簡要闡述,然后分析我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存在的問題,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的解決路徑:構建涵蓋“學習產出”標準的課程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學習產出”標準,差異化教學;提高體教專業(yè)選修課程比例,創(chuàng)新小組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建立科學的OBE 模式課程學習評價方法等。
【關鍵詞】OBE理念 ?體育教育專業(yè) ?課程設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促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運會?!笔糯箨P于體育的解讀既是對過往體育發(fā)展的經典概述,同時也是對未來體育發(fā)展的宏觀指引。隨著新時代體育觀念和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yè)授課方式和課程設計已不太適應教育和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要推進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內涵式發(fā)展,建設一流本科、一流專業(yè)和一流人才,必須吸收國際教育理念即OBE 教育理念的先進經驗,將人才培養(yǎng)的實質落實到最基本的課堂,重構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教學體系。
一、OBE 教育理念概述
OBE是Outcomes Based Education 的英文簡寫,是20世紀80年代由Spandy W.D.等美國教育專家長期研究提出,是一種以學習產出為目標的成果導向教育模式,該教育理念把關注教學輸入轉變到關注學習成果輸出,強調學生通過學習后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實用性,做到學有所用,實現自身價值。
OBE理念著重關注學生的自身能力,從實踐的角度分析,此種理念重點強調學生在學習結束時能做到什么,畢業(yè)后能夠勝任什么工作。我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種“以現代體育教育應用能力為基礎、以專業(yè)實踐操作能力為核心,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色。若在此基礎上融入 OBE 理念,則可以將目前以課程內容為中心的課程設置轉變?yōu)橐詫W生實際產出需要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換言之,就是專業(yè)課程的設計必須要圍繞學生的“最終成果”來反向設計,每門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應達到熟知該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專業(yè)實踐技能和優(yōu)秀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基于 OBE 理念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課程教學目標不清晰
體育教育專業(yè)的許多課程、教學目標模糊籠統,不夠清晰,如:“掌握田徑健身運動基本鍛煉方法”、“初步掌握射門技巧”、“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仰泳、蛙泳、自由泳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術”等。這些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不夠細致和直觀,也不利于確定教學目標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沒有明確的指導意義。OBE教學理念的課程目標必須以畢業(yè)要求為準繩,而畢業(yè)要求的確立必須以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為依據,因此課程目標必須結合專業(yè)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明確學習成果,最終學習成果既是終點也是課程設計的起點,如此才能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提供指導和依據。
(二)課程模塊配置比例不合理
根據我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可以看出,必修課設置比例占全部課程的78%,選修課設置比例為22%,學校更傾向于必修課的集中教學,選修課開設內容較少,學生很難根據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來選擇課程。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學習成果出發(fā),讓學生根據興趣和特長來選擇選修課程,將選修課作為實現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補充,將培養(yǎng)目標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提供更為廣泛的實現載體,從而滿足學生差異性和多元化發(fā)展需求。
(三)課程學習評價體系不健全
在課程學習評價方面,我校普遍采用終結性評價方法,即在教學活動結束時通過各類考試和各類比賽的成績來檢驗體育教學效果,這種評價體系反饋功能很弱,不能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努力程度、團隊精神和學習成果,也無法為該專業(yè)教學效果提升給予足夠多的參考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系統掌握,阻礙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培養(yǎng)。而OBE教學模式強調的學習成果是學生最終取得的學習結果,是學生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它將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全面衡量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三、基于 OBE理念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設計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一)構建課程教學目標,涵蓋主干課程的“學習產出”標準
OBE教學理念是按照“反向設計”的規(guī)則,依據培養(yǎng)方向和畢業(yè)要求來構建課程教學的具體目標。因此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涵蓋知識、能力和素質,并以具體明確和可實施的評價標準加以描述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估等方面的成果目標。例如,引入 ABCD 模式來表述課堂“學習產出”目標。其中,A 代表 Audience(主體),即“誰來做”,B 代表 Behavior(行為),即“做什么”,C 代表Condition(條件),即“在什么情況和標準下做”,D 代表 Degree(程度),即“做到什么程度”。這 4 個方面有機組合,形成目標明確、可實施性強的“學習產出” 目標。如前文所述的教學目標如果分別改為:“85%的學生掌握短跑起跑——蹲踞式起跑的規(guī)范技術動作,一分鐘內跑完400米”, 或者 “90%的學生以正確的自由泳技術動作,一分鐘內游完65米”,又或者“95%的學生能單獨清晰地說出人體骨骼肌的分類和主要活動形式”。課程目標的“學習產出”標準越明確具體,越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向性。
(二)依據課程“學習產出”標準,差異化教學
OBE教學理念強調針對性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掌握每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進度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并以學習產出成果評價為依據,實時修正、調整和回應每位學生的不同學習訴求。差異化教學的關鍵還在于明確學生對于本門課程想要獲得哪些知識和技能,而不是按照教師安排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來開展學習,要規(guī)避教師受專業(yè)知識、經驗水平和個人偏好的影響,任課老師要按照不同的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提高體教專業(yè)選修課程比例,創(chuàng)新小組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
OBE教學理念強調以預期學習產出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其教學方式方法注重的是預期學習成果的達成,所以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載體、以知識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學生與自我的競爭,大家通過對學習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自我劃分后,找到同樣學習內容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共同尋找適合、科學的小組學習方式。
另外,要使課程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的發(fā)展還要提高專業(yè)認證所需的選修課比例,課程設置要著重體現實踐性和操作性,可以根據職業(yè)領域的不同推出菜單式的互相聯系的課程群,沖出學科和術科界限的圍籠,對內容進行精簡與整合,科學合理的設置選修課程模塊及學分,保證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教必有法,教必得法。教師要根據“學習產出”類型,使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要結合課程特性和內容體系的教學需求,以能力和素質的養(yǎng)成為出發(fā)點,靈活地選擇應用問題式、案例式、項目式和探究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并盡可能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傳統的講解法、示范法、游戲法、比賽法與新興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和資源,組織混合式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優(yōu)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四)構建科學的OBE 模式課程學習評價方法
首先,OBE 模式課程學習評價方法的評價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教學技能、體育理論知識、裁判技能、運動競賽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素質。
其次,根據評價目標確定評價內容,除了以上提及的運動技能、教學技能等要素,此種評價方法還強調自我比較,因此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的進步和團隊合作等也應成為評價的內容之一。其標準是自我參照標準,而非學生之間的統一標準。為了有效記錄班級所有學生評價數據,教師應該設計一個評分量表。包含下列信息:班級信息、教學開始、結束日期、班級學生名單、評價內容、動作的關鍵要素、計分標尺、注意力、理解和努力程度等。
第三,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包括任課教師和學生自身。任課教師在評價中起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擔心讓學生參與評價會得不到準確的評價數據,這在傳統以期末測試成績?yōu)橹鞯恼n程考核與評價方式中,會有這種合理的擔心;而OBE 模式課程學習評價方法中,評價本身是學習的組成部分,提供準確評價數據將有助于改進學生的動作時,這種擔憂就會消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評價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區(qū)分優(yōu)劣,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問題,進而促進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順利實現預期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唐煉,楊潔.基于OBE教育模式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校體育學,2017,7(29).
[2]胡永紅, 吳邵蘭, 黃春神.基于OBE的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微——以韶關學院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8,5(39).
[3]夏俊彪.成果導向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2019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