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晨媛
摘要:學習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在進行教育活動后,課程體系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不僅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自我判斷和把握,也關系到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授課方式成果。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給學生未來的努力指明方向。在西方音樂史論課程中,課程學習內容較多、專業(yè)要求也較高,教師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該門課程。同時,良好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幫助教學相長。本文將闡述西方音樂史論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和方法。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 ? 音樂課程 ? 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7-0105-02
教師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教師給予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學生自主學習時的向導。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本科專業(yè)教學評價體系的相關要求,西方音樂史論課程也應當按照評價體系中“知識和能力的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綜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評價”的方式和的方式,力求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融入自評、互評、他評等等的客觀性評價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授課,構建良好的學習評價體系是完成一門好課中的重要部分,需要采用多種形式、多種主題來進行教學評價。
一、西方音樂史論的課程特點
要建立起基于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特點的學習評價體系,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該課程的特點,即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一樣的地方。針對該課程的特點進行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更好地考察到學生是否掌握了課程的內核及基本內容,實現(xiàn)教學考察和教學評價的意義。
(一)課程內容概論
西方音樂史論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西方的音樂歷史,通過一些西方的音樂作品了解音樂發(fā)展繼承。同時,還包括了音樂作品欣賞與寫作、西方歷史文化幾大塊內容。其中西方的音樂歷史知識是該課程的核心內容,拓展了西方歷史文化背景和分析作品的賞析技巧等等內容。這幾個板塊共同組成了西方歷史理論的課程。
(二)課程內容龐雜
課程內容龐雜,是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的一個特征。一方面,作為嚴格意義上的一門學科,踏實源于德國音樂學家克里桑德所編撰的《音樂學年鑒》。成熟的課程體系,使它包含了與西方音樂史相關的鑒賞能力、作品賞析、歷史發(fā)展等等一系列的綜合性內容。因此,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進行一定的記憶和理解,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外拓展,了解當時的音樂風格、作家流派和文化社會的歷史發(fā)展背景等等。另一方面,經過長年累月的發(fā)展,西方音樂史論有了許多的專著。學生想要學習這些動輒幾百萬字的專著是十分困難的,因為所涉及到的領域和人文社科類的跨度較大,綜合造成了西方音樂史論課程內容較為龐雜的特點。
(三)課程專業(yè)性較強
專業(yè)性較強是西方音樂史論基于課程內容豐富龐雜的進階性特點。由于所涉及的專業(yè)領域較多,所以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專業(yè)能力和鑒賞技能來作為學科基礎。也就是說,在進行這門課講授時,需要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西方音樂史論相關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先行課作為鋪墊。從課程內容來說,西方音樂史基于西方文化的自律性和音樂發(fā)展的強大傳統(tǒng),最為核心的部分是西方音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因此,學生需要通過鑒賞作品作為紐帶,拓展深入到考察西方音樂在歷史和文化背景上,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社會各方面的綜合作用。然而,音樂作品的鑒賞是很有難度的,既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需要學生對作品流派和作家的身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最好還能對樂器樂理方面有相關的專業(yè)課作為支撐,因此專業(yè)性較強。
(四)可利用教學資源較少
從長期的西方音樂史論教學實踐來看,雖然在我國的教學中,西方音樂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已經存在了近百年。但由于教學理論上的缺乏,一直沒有較為同行的教材版本流通。也由于西方音樂史課程內容的龐雜性和課程要求的專業(yè)性,教學理論的鉆研也較為艱深,還存在未能完成的課程建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教育學基礎作為教學依據。因此,在講授這門課程時的難度也是較大的。
二、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在分析課程特點的基礎之上,還需要結合西方音樂史論的教學現(xiàn)狀作為背景支撐,以便有針對性的構建該課程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體系。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西方音樂史論課程內容較為龐雜、課程難度較大導致的。因此,在建立該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時,教師不僅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還需要以學習評價的模式,側面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面對課程內容較多,學習難度較大的西方音樂史課程,學生往往會因為畏難心理或厭學心理,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倦怠的學習狀態(tài)。想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是離不開的,因此西方音樂史論的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囊括到學習評價體系中,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部分繼續(xù)學生適當?shù)莫剟睿猿浞终{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二)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
由于傳統(tǒng)課堂的長期實踐,一些西方音樂史論教師的授課方式還離不開教師講授,學生聽講這一單調的形式。而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也只是用簡單的分數(shù)來打分。學生既無法了解到該堂課自己真實的表現(xiàn),也很難揣測出教師打分的依據,因此使得學生找不到對該門課程努力的方向,陷入學習的迷茫狀態(tài)。
長期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會使得西方音樂史論這門課程落伍于時代,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出全方位發(fā)展的音樂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三)學習評價方式單一
學習評價單一是長期存在于教學中的一個局限性。在進行了一整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學生只能拿到一個數(shù)字成績來評判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和結果。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教師的學習評價體系應該朝著多方面發(fā)展。對課程內容較難的西方音樂史論來說,教師應當在學習評價體系中針對學生的數(shù)字成績及一定的評語作為鼓勵或日后學習方向的引導,避免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倦怠心理。
三、如何建立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
在進行了充分的課程特點分析和當前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學習評價體系現(xiàn)狀之后,應當有針對性的,建立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有效的規(guī)避該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中的局限性,發(fā)揮出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
(一)細化課程評價的標準
由于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的內容較為豐富龐雜,涉及到多個領域和多門專業(yè)。因此,教師應當將課程內容評價的標準細化。首先,教師應當制定較為合理的標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業(yè)和學習能力、學習精力的有效分配,制定出學習評價的客觀標準,既不苛刻也不放縱。
其次,在課程所涉及的音樂賞析、西方音樂歷史、了解風格流派和作者的了解等等方面進行不同的小項打分。一些同學可能對于西方音樂歷史比較了解,在該項的得分就會比較突出,而如果一些同學對賞析音樂的專業(yè)性不夠,也可以通過其他的小項來彌補綜合評價得分。
小項打分既可以細化教學目標,使得教學內容和成果都呈現(xiàn)量化的分布趨勢,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和因材施教。同時也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某個領域的特長,激勵學生學習該門課程。通過細化的課程評價標準,可以使教師和學生都兼顧到西方音樂史論課程中所蘊含的各個方面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運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是保證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客觀公正的基礎,也是促進評價全方面、多領域的保證。不同的視角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習問題和學習亮點。因此,在西方音樂史論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主體,可以使學生更全方面的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
采用自評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認真反思自己在本學期該課程中的表現(xiàn)。采用他評的方式,可以站在同學的角度展現(xiàn)出該位被評價同學該學習的集體學習面貌。采用互評的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教學相長。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一門課程如何建立起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西方音樂史論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建成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和當前的課程教學情況,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分別進行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師需要注重對課程內容在評價中的體現(xiàn),力求豐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注重教學評價中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培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姚清心.音樂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08):3-5.
[2]沈世蘭.新時代視野下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0):18.
[3]梁靜如.高師視唱練耳課程評價取向分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4]王璇.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非正式學習研究[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