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要:由于教育改革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法的弊端,為了響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觀念,教師也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進。初中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需要有很強的邏輯性才能學好。因此,對初中數學教師而言也是一個難點。其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問題導學法來進行教學,這種方法是利用課堂的問題,把學生的認知和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文針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還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展開了系列的研究,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重要意義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的大腦正處于一個發(fā)展階段,對抽象的事物不能完全認知,思維邏輯能力也沒發(fā)展到成熟的狀態(tài)。而“問題導學法”是采用以問題為核心,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的一種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邏輯,進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和數學課程內容結合,以便形成較好的教學方式,進而提升數學的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學生為主,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問題導入來充分發(fā)揮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以便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一、問題導學法概念在初中數學教學應用中的意義
(一)問題導學法概念
最早的“問題導學法”理論是由蘇聯教育學家馬赫穆托夫提出,其意思是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把“問題”作為教學載體,并在不斷設立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磨煉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問題導學法是對學生用問題的形式進行引導,并且通過問題的設立來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動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融合到一起,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靈活掌握各種數學知識,提升教學效率。
(三)有利于促進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氛圍是比較枯燥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問題導學法從問題導入,并與學生特點相結合,以此增加學習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先讓學生自行對問題進行探索,以此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的成果而產生滿足感,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提高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數學知識。
(四)有利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之前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這種模式只強調教師權威性,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問題導學法是以新穎的問題為載體,為學生引路,并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這樣的方式有助于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數學《有理數》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直接開始講解有理數的含義,什么被稱為有理數等,學生可能還沒有思考完就開始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這樣就會讓課堂枯燥,而且學習效率也會下降。反之,通過問題的導入讓學生先自己思考,教師再輔助引導,這樣會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析
(一)科學合理設計課堂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靈魂”環(huán)節(jié)就是設計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設計的問題對學生是否有啟發(fā)、能否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否為下面教學作鋪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拘束于教材內容但遵守教材學習目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以便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問題的探究中,也能體現課程教學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幾何圖形》時,教師先對數學教材進行詳細的研究,然后根據教學要求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最后通過多媒體來設計教學問題。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進行問題導入,讓學生在現有的東西中理解什么是幾何圖形,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學習。
(二)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學習氛圍差、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更何況像初中數學這樣理解性強的學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問題創(chuàng)立問題化情境,通過這樣有趣的情境學習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對問題進行探討,增加課堂學習氛圍,形成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課本內容對相交線、平行線形成認識是不行的。教師可以做一些手工品,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如什么是垂足、什么是垂線、垂足與垂線是什么關系?然后讓同學利用手工品進行探討,這樣的氛圍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的問題導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相對比,問題導學法是在遵循課本原則上,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問題結合的導向,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學習中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反之,其他的教學方式偏向于枯燥,學生學過就忘,由此看問題導學法的學習效果比其他的教學方式要顯著,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角》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提問增加興趣。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有什么是角呢?這個‘角可不是動物的角哦,哪位同學可以說一下自己所理解的角呢?”教師引導學生對角進行學習,輔助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兩邊重合,又形成什么角呢?讓學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對課文知識進行自己的總結,以此來提升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發(fā)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在課堂中學生是絕對的主人公,而教師在課堂中具有引導學生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也是靈魂人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不僅看中學生的能力,也看中教師本身的導學功力,問題設計和學生解答后的過程是需要由教師進行導入的,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在教學過程就需要教師運用導學的功能,把控課堂的進行過程,讓學生在課堂期間學習到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用代入消元法解答5x-3y=x+2y,對于剛開始學習代入消元法的同學,可能有點難度,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時教師就得發(fā)揮導學作用,先讓學生復習這是什么公式,公式滿足的條件有哪些等,然后再導入代入消元法的知識,并且讓學生嘗試解,最后教師再示例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導學不僅是強化學生的作用,還是強化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方式。
三、結語
本文從問題導學法的角度對初中數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且多角度對問題導學法如何與初中數學相結合教學提出相應的建議。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引導的方法為學生打開課堂的門,將問題與生活相結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還結合了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立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獨立思考、還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