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震
摘 要:本文通過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如何在實踐體驗中成長。經(jīng)過合理規(guī)劃,精心安排,實踐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們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讓孩子們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增長知識,踐行禮儀,提高能力,提升素質。
關鍵詞:社會大課堂,游學,實踐
多年來,我校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方法與途徑的研究”為主題,進行了深入持久的禮儀教育。近年來,學校積極實踐,提出了“游學社會大課堂,實踐體驗促成長”的文明禮儀教育理念,并于2012年重新申報了國家級“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研究”的子課題。
一、通盤考慮 合理規(guī)劃
為使禮儀教育實踐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開展“游學社會大課堂”活動時,我校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 把德育、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融入其中,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將資源單位分為:文化、觀賞、研究、實踐等四大類。其中:
1.文化類:包括博物館、國學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齊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第一中學、SOS兒童村、傳統(tǒng)樂器行、子為書畫工作室、紫竹心理咨詢室等文化性場所。
2.觀賞類:包括和平廣場、龍沙公園、南苑開發(fā)區(qū)、勞動湖人工景區(qū)、嫩江公園等觀賞型場所。
3.研究類:包括校園綠色實踐園、雙虎綠色蔬菜基地、地下人防工程、等場所。
4.實踐類:包括航空部隊、消防特勤大隊、紅星南社區(qū)、子為書畫工作室等場所。
其中,國學館、子為書畫工作室、紫竹心理咨詢室、雙虎綠色蔬菜基地、航空部隊、消防特勤大隊、紅星南社區(qū)等多個社會教育資源單位與我校正式簽約,成為我校社會大課堂基地,有效地保證了“游學社會大課堂”的常態(tài)化,確保了學生的禮儀教育更加有的放矢,便于學生踐行。
二、“游”“學”結合 開拓創(chuàng)新
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游學社會大課堂”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游”上。而是要在“游”的基礎上,關注“學”,要讓學生在“游”的同時,無論是在禮儀方面還是在知識能力方面,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為此,我們做到了“三結合”。
1.“游學”與校本特色相結合
在具體實施“游學”的過程中,我校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把社會大課堂活動內容與學校校本課程相融合,統(tǒng)籌安排。書法寫字教學、經(jīng)典誦讀、葫蘆絲課、心理健康課已是我校的校本特色課程,為了加深學生對校本課程的理解,拓展校本課程的知識儲備,帶領學生走進國學館、書畫工作室、民族樂器行、心理咨詢室等多個課外學習基地。通過學習,學生們豐富了國學知識,體驗了古今禮儀,進行了心靈對話,感受到了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與博大精深。
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使孩子們有了親身的經(jīng)歷和真實的感悟,進一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再提升。
2.“游學”與常規(guī)活動相結合
本著“學生是活動的主體”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訴求,我校每年暑假前夕都會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休假畢業(yè)式——“快樂游學”活動。從孩子們向往的軍營、高等學府,到旅游景點、德育基地。
迄今為止,學校已經(jīng)堅持組織了四屆“游學”活動。學生們在游中學,在學中樂,既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又提升了學生文明素養(yǎng)。
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的時空隧道,學生們領略了歷代醫(yī)學家的風采;游歷“書山“、“學?!本坝^,感受到現(xiàn)代高等學府的魅力;徜徉在圖書館,流連于書海中。最讓孩子們感到新奇的是“形態(tài)館”,形態(tài)各異的標本,向孩子們展示了鮮為人知的人體奧秘,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人體奧秘的興趣。
在“SOS”兒童村,孩子們受到兒童村孩子們的熱情歡迎,不同學校、不同家境的孩子,卻都有著一樣燦爛的笑臉。
“能參加游學活動真開心!”“它比課堂更豐富,比旅游的印象更深刻”這是學生們表達的對游學活動的深刻感受。
3.“游學”與社區(qū)服務相結合
為更好的推進“游學社會大課堂”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走進社區(qū),增強禮儀教育實踐的實效性,我校組織學生走進紅星社區(qū),與小區(qū)內的志愿者共同參與了“創(chuàng)建文明社區(qū),清理白色污染”的活動。讓學生和大人們一起撿拾小區(qū)內草坪、花壇中不可降解的垃圾,整理社區(qū)環(huán)境,使學生們懂得從小就要承擔起的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將來成為懂禮儀、講文明、有愛心、有責任心、對社會有貢獻的合格公民。
三、綜合實踐 喜結碩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愛國詩人陸游也寫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詩句。這些都說明人的成長只在學校書本中去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校扎實推進了以“游學社會大課堂”為主題的禮儀教育實踐工作。自2009年以來,學校先后組織了近8000人次學生和400人次教師參與“快樂游學”活動和數(shù)次常規(guī)“游學”活動。先后到和平廣場、博物館、國學館、地下人防工程、航空部隊、消防特勤大隊等二十二個實踐基地進行體驗式學習。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走出了校園、走向了社會,豐富了學生的社會知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聞媒體曾多次報道學校開展“游學社會大課堂”的活動情況,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
總之,常態(tài)的“游學社會大課堂,實踐體驗促成長”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顒硬粌H使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踐行了“我參與、我快樂、我收獲”的活動理念,同時也整合了優(yōu)質的社會教育資源,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使學校辦學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升,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高位發(fā)展。